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嵎生 《小康》2005,(9):37-38
台湾参与APEC有规定今年6月22日,陈水扁对韩国一位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官说,他愿以“中华台北”领导人身份出席APEC今年在韩国召开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国际社会的嘲笑和有关国家的反对。美国当天即予否定和拒绝,说台湾当局由什么人出席APEC峰会,多年来已得到“有效处理”,希望仍然是“适当的”高层人士参加。接着今年的东道主韩国也断然表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尽管台湾当局不甘心,不断干扰和破坏APEC峰会工作,但对台湾“地区经济地位”,APEC从一开始即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1991年,台湾和香港被允许与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竞争力下滑值得警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竞争力在被评估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了第49位,较去年下降3个位次。中国经济增长率很高,竞争力排名为什么反而下降呢?应该如何解读这一排名结果?有专家将这一结果归于“排行榜新增了10余个经济体,且排名较靠前”等外部因素但中国全球竞争力一再下滑的趋势排名从2002年的33位,下降到200年的44位,再到2004年的46位,及至现在的第49位,无论如何应该引时事报告起我们的警觉。据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洛佩斯·克拉罗斯介绍,竞争力排名用到的指标有100多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3.
最近,台湾经济形势有恶化之势,民间投资不振,企业经营困难,股市交易冷淡,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经济增长率下调,而物价却普遍上涨。台湾经济形势的恶化与逆转,既有“外患”即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也有“内忧”即内部经济改革困难,政治纷扰加剧,让台湾经济失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有两个涉台经济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一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2010年度《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在参与排名的58个国家和地区中,台湾从去年的23名跃进到第8名;二是台湾有关部门统计,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论坛新近公布了《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被评估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49位,比2004年下滑3位。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芬兰、美国、瑞典、丹麦、中国台湾、新加坡、冰岛、瑞士、挪威、澳大利亚。近几年,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一直在下滑:2002年排名第33位,2003年下降到第44  相似文献   

6.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李非 《两岸关系》2007,(7):29-31
两岸“小三通”,是指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方面管辖的金门、马祖、澎湖等地区在经济贸易上的直接往来,具体内涵包括航运、旅游、贸易、人员往来、金融、邮务和渔业等经济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今年召开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议题研讨中,两岸相关人士乐观预期,“小三通”成绩大,今后或将在金厦生活圈的区域整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亚太经济合作年会,台湾官、学、新闻界纷纷发表言论,认为亚太经济合作从会议升格为组织,对台湾来说是利多弊少,并且寄希望于台湾能成为这个经济区域的营运中心,实现“振兴经济方案”的长期目标.这可以说是一个优美的希望,但是愿望能否成为现实,并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决定于世界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和各有关国家和地区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和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1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了少数国家提出的有关“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问题列入本届大会议程的提案。至此,台湾已是连续6年妄图挤进“世界卫生组织”阴谋遭到挫败。自1997年起,台湾当局每年都要收买和唆使其所谓“邦交国”,演出一场企图使台湾挤进世界卫生组织(WHO)成为其“观察员”的闹剧。今年,台湾当局面对目前台湾难以直接进入联合国的客观形势,逐步开始把目光转向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下属的经济、环保、卫生等组织。因此,台湾当局把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学家们曾经称颂台湾为典范的“经济奇迹”。他们指的是台湾工业生产的飞速增长率,以及台湾的收入分配(没有关于财富分配的资料)比其他“准工业化”国家公平。总之,台湾曾在相对自由的市场体制之下获得了“公平的经济增长”。因此它成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从依附经济理论家的观点看来,台湾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台湾完完全全是一个“外  相似文献   

11.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和发展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从1999年的29位下降到31位,科技竞争力排名继去年大幅下降12位之后,在今年的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9月7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联手推出了自己的《200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国整体经济竞争力由去年排名32位下降到41位。这两份报告均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经济分析报告,都是对各国经济竞争力即企业竞争力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和排名,不约而同地显示出中国经济竞争力排名正在下滑,中国企业竞争力与国外的差…  相似文献   

13.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14.
刘树 《统一论坛》2002,(5):44-46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的根本条件,这一点在台湾也有充分体现。那么,台湾农业的过去怎样?现在又如何呢?笔者以为,台湾农业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比较发达,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发挥了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文艺》今年第一期发表了李敏勇等九位先生提出关于“台湾作家定位”问题的一组文章,读后颇有感触。台湾文界为什么会提出作家定位问题呢?掩卷深思,想来不外下列几点原因。其一,1971年台湾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它波及到台湾文界。之后,台湾作家在国  相似文献   

16.
台北县议员金介寿、马祖籍“国大代表”曹原彰、永和市民代表黄锡麟等9人,于今年8月间乘渔船“夏威夷三号”从台北县一个渔港出发直航厦门,返抵金门时被警方扣押侦讯后饬回。8月22日,金介寿等抵达台北县受到英雄式欢迎,支持者放鞭炮,并高呼“三通胜利”、“三通无罪”等口号。金介寿上岸后举行记者会表示,此行意在表明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大陆政策不当,希望先做到金门和厦门的“小三通”;然后促成从台湾搭飞机到金门,再乘船到厦门转往大陆各地;第三步促成全面“三通”,由台湾直飞或直航大陆。金介寿表示,他们不愿违法,但也…  相似文献   

17.
周群  杨志雄 《台声》2006,(2):45-45
2005年11月25日,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莹华在?间举办的第九届东亚经济论坛上直言,台湾将不得不面对明显的贸易壁垒,面临投资转移和贸易转移双重危机。而最大危机,将是投资转移,台湾不仅难以吸引外资,大批台商还会担忧在台湾投资承担?视性关税影响,而加速投资大陆或东南亚地区。据悉,上世纪80年代直至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前,东南亚一直是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自1996年起,受台湾政府限制两岸直接贸易等影响,同时大陆吸引力日显,台湾对外投资的一半投向了大陆。为消弭?轮东亚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台湾岛内企业加快…  相似文献   

18.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19.
9月15日,第54届联大总务委员会,拒绝了“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这是台湾当局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又一次失败,也是台湾当局自1993年发动“重返联合国”连续第7年遭到惨败。今年台湾当局企图藉“台湾问题提案”,向国际社会宣扬李登辉的“两国论”,增加联署国的支持。结果“末蒙其利,先受其害”,“两国论”在国际上不但没有市场,反遭到沉重打击。引人注目的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反对讨论“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几个大国,7年来首次不寻常地明确表达了反对立场,向台湾传递出…  相似文献   

20.
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总体结构方面考察,颇有显著的特征。因此,海外有些学者将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就归结为“台湾经济模式”。笔者倾向于这种提法。但对此论题的探讨时有争论,其焦点在于:第一,“台湾经济模式”是如何产生的?第二,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何在?它提供了哪些值得人们深思的经验?第三,这种模式是否存在弊病?其未来的前景如何?目前,海外有些学者,或者缘于意识形态的偏颇,或者基于成王败寇的传统观点,有意无意地把“台湾经济模式”捧得过高。有鉴于此,笔者拟围绕上述三点,对“台湾经济模式”作一透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