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08,(8):58-58
川页平县西朝阳村有1370多户,5000多人口,全村耕地面积6800多亩,人均收入1700多元全村共有党员137名,村委会行政人员11人。该村从2003年起连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田占岐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模范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界子河村位于黄龙县石堡川上游,距乡政府10公里处。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127户480口人,总耕地3000亩,其中苹果建园1910亩,核桃面积1000余亩私家小车30多辆,人均纯收放9000多元。曾被延安市委、市政府评为“五个好”党组织、“文明村”、“小康村”。2010年被市上评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村”。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07,(5):56-56
高碑店市黄辛庄村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立足做大事、谋求大发展,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被评为“综合考评实绩突出村”。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4,(2):F0003-F0003
邢台市桥西区苗王庄村位于桥西区郭守敬大道和钢铁路交叉口路北,全村800多人。过去苗王庄村情不稳定,喝酒闹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村容面貌脏乱差。自2004年孟卫同书记上任后,团结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狠抓村级治理。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双委会先进集体、区城建先进集体,他本人多次被市、区、街道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区城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06,(5):53-53
近年来,邢台市南大江村按照“发展集体经济、村民整体搬迁,创建同林式生态新村”的规划,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2004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5亿元,集体收入达到150万元.利税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模范单位。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制》2005,(1):F0002-F0002
武汉市江汉区姑嫂树村由杨汉湖、姑嫂村、闸眼港、新湾等七个自然村湾组成。它位于江汉区近效,是个典型的都市村庄。全村现有土地面积613亩,农业人口961人,农业户429户,党员215人,其中村民党员92人。近几年来,在汉兴街工委、办事处的帮助、指导下,姑嫂树村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村党总支书记林学建的带领下,总支一班人,齐心协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村党员群众奔小康,全村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几年被江汉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7.
程少良 《政府法制》2014,(15):56-57
王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城北,108国道绕村西南而过,北靠机场大道,东依涝河水库,2600亩耕地全部灌溉.全村396户,1410余人口,是临汾市尧都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39人,该村多年来被评为“红旗党支部”、“新农村示范村”和“治安模范村”.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白水洋村调解员王渭忠,今年57岁,中共党员。从1976年开始从事村级调解工作。先后担任村调委会主任、村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等职。在数十年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实践中,他坚持调解工作原则,成功调解了各类民间纠纷200多起,为维护一个有5000多人口大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三次被评为临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日前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  相似文献   

9.
渔泽镇南渔泽村位于山西省屯留县城东北部,东邻208国道,西接太长高速公路,南到309国道,北靠常村矿,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全村共有394户,1350口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获"山西省生态文明村"荣誉称号;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0.
西山底村位于襄垣县城往南7.5公里鹿台山上,由西山底、范家沟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415户、1460人,耕地2260亩。改革开放以来,西山底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办了煤矿,发展了经济林,铺设了通往村里的公路等。工、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1995年2月被长治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2004年被县委评为“红旗2004年2月18日,村中大街、村办学校教学楼、村委办公楼、文化娱乐园、卫生所等六项工程全面铺开,工程总投资1086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张广虎坚持“不向上级伸手要,不给领导出难题”,把自己开办煤矿挣的钱全…  相似文献   

11.
冯根栓,1993年任山西省太原市杨家峪街道儿树伞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多年来,他热爱党务工作,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默默奉献,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带领全村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冯根栓多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区优秀共产党员。冯根栓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淳朴的工作作风、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乘着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东风,在伞儿树这方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的伞儿树环境优美,治安稳定,风气良好,成为太原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09,(6):I0001-I0001
河北省永年县姚寨乡西河东堡村在以党支部书记栗林宗为首的两委班子带领下,把群众的利益当成最高利益,修建学校、修路打井、安装路灯,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诸多难题,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在全乡名列前茅,受到县乡领导的高度评价。栗林宗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2007年当选十三届县人大代表,并连任第七、八届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春申村是上海市开展依法治村最早的单位之一。在实施依法治村工作中,春申村以解决本村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全村干部村民法律素质为目标,坚持把“依法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贯穿于依法治村工作的始终,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普法教育经常化、村民自治规范化、民主监督多样化为特征的农村依法治村工作的新路子,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村级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1995年以来,春申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二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  相似文献   

14.
谭希波,吉林省舒兰市环城街道福泉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个在当地家喻户晓的名字。自1996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他风里来,雨里去,走遍了全村的大街小巷、村屯院落。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90余起,防止民转刑案件7起,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被吉林市司法局评为十佳人民调解员。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省临西县仓上村,提起民调主任张志刚真是无人不坚大拇指。位于临西县城的仓上村是个有4000多人的大村。该村每月有12天逢集,繁杂的集市,众多的流动人口,使这个村过去经常发生一些邻里不和、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的现象,在全县是出了名的乱村。自打张志刚当上民调主任,短短几年,就彻底摘掉了乱村的帽子。仓上村连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村、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四无达标村、优秀调委会,张志刚本人也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调解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经济卫士、模范共产党员,1999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光荣…  相似文献   

16.
阳泉市郊区河底镇燕龛村有人口1200名,耕地800亩,有村办集体企业燕龛煤矿,该矿年产煤6万吨,上交村集体1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860元。1999年被阳泉市委、市政府评为宽裕型小康村。荆万宝于1999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制》2009,(19):F0003-F0003
河绪村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城南15公里处,207国道横贯全境全村200户、700口人、1600多亩耕地,  相似文献   

18.
石虎沟村在支部书记李世平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成绩斐然。李世平支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我当一天书记,就要干好一天!”他整天谋划着富民办法。全村有502口人、600亩耕地,村办煤矿年产30多万吨,每年集体收入5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但是李世平仍不满足,他还在小康路上继续奋斗。去年投资40余万元修建涵洞,完成退耕还林1600亩,今年又完成退耕还林1400亩、飞播造林200亩。2005年3月,石虎沟村被左云县人民政府评为“生态环境建设先进村”。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山东省滕州南界河镇南界河村以健全完善村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参政、议政、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总抓手,加强政务公开,深化民主监督,走出了一条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依靠法治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自1990年至今,全村未发生一起违法犯罪案件或群众上访上告事件。199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达到3450元,被市、乡两级树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排头兵”、“农村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1月被滕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一.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务…  相似文献   

20.
晋城市城区北石店村在总支书记张晋洪领导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两个文明”建设,争刨一流文明村镇,创出了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农村的大好局面。十多年来,该村多次被评为全市、全区小康建设标兵村和文明村,2000年跨八全市富裕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省文明委授于“省级文明村”称号,全村连续20年无群众上访、无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生育,农民平均收入连续多年实现稳步递增。2004年,人均纯收入402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