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开设时间最早、开设最为普遍的人文学科课程,要想在消解全球化语境负面影响方面发挥作用,必须在教学中立足文化视角,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旨归;凸现人文内涵,以专题教学为实际操作方式;紧扣学生实际,以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为契合点;贯穿美感教育,以提升审美品位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STEAM教育通过融合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能纠正中国过度应试教育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缺少创新能力的缺陷.有效的对策是尝试开设创客教育课程、跨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英语报刊阅读需求的调查,为大学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调查表明,开设大学英语报刊阅读课符合大学生紧迫、全面的学习需求,适应新媒体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在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初期阶段开设英语报刊阅读课,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和新媒体的应用,切实关注学生的英语报刊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福文化是中华儿女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瑰宝,闽东丰富的福文化资源蕴藏于闽东的地名、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以及饮食文化之中,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塑造科学正确的幸福观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情感的储备,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精神食粮,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提供传统借鉴。为了更好地发挥闽东福文化的当代价值,应通过促进两岸福文化交流、形成福文化价值共识、创新福文化表达方式、开设特色福文化课程等方式,传承发展闽东福文化。  相似文献   

5.
舞蹈文化在警察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舞蹈能以其特殊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舞蹈艺术能开拓警察的文化视野,舞蹈肢体语言能促进警务工作的开展,舞蹈形体训练可提升警察的形象气质,舞蹈排练能增强警察的团队协作精神,舞蹈学习能让学生的情商与智商得到和谐发展。因此,警察院校应依托舞蹈文化,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尽量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加强舞蹈文化建设,提升警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的集大成者.孙中山从创立旧三民主义到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为"以俄为师",无疑是把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他既努力学习西方,又不照抄照搬;既反对中国封建旧制度旧文化,又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继承和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而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意识、思维、主动性、态度、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当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通过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立足中国特色进行创新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考试方式、改革课程体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略论英语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的新型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格局逐渐解体,西方文化价值不断渗透,传统认知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当代青年人的国家、民族身份认同感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悄然变化,游离于中西文化的夹缝当中.要重塑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身份,应加强汉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进中国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所思、所言、所行的物化形态.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有助于公安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训练思维、激发智慧,净化心灵,提升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笔者认为,当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应该利用当前优越的课程条件,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创新、继承、批判的原则,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渠道,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职院校受自身课程体系的制约,不可能单独开设商务文化课程,那么将跨文化交际融入商务英语的每一门课程就是最佳方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课堂除了是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场所,还应该成为学生们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途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分配课堂时间,将文化与商务英语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对专业课程自身育人功能的突出与强调.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强调,是多数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尚需提升的表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内容阐发上可具有8个维度,专业论证国家需求的政策维度,教师个人德行品性的师德维度,行业典型人物事例的榜样维度,职业技能教育学习的哲学维度,体现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维度,与社会事件相结合的热点维度,职业操守规则教育的道德维度,具体技能与知识点的思政维度.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的教学,注重中国文化的阐释及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初中级阶段应在语言课中阐释表层文化以及阐释的原则,高级阶段应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及讲授的内容,由此提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法律英语是高校本科三年级、大专二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讲解法律语言词汇、句法特征等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英美法知识的介绍、导入英美法律文化的背景知识,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师生双向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法制史课程作为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论法学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重要的科目,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法制史所特有的学科内容属性,大多数学生对法制史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进而使得中国法制史的课程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为全面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改变法制史课程现状,应从法制史教学方法领域进行改变创新,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不是与传统的完全“决裂”,而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继承与创新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实践创新教育要把方法论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课程设置要宽厚而又灵活,要增强跨学科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性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文通识课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德性与知性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与情感诉求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武汉大学开设了“《四书》导读”精品通识课.在教学目的上,该课程介绍了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系统阐发了《四书》的义理框架及其基本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作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知行合一.在教材及其学习上,强调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基于原典文本的经典诠释方式,强调活学活用,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是公安院校的基本职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尚未发挥显著作用,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水平、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应当通过完善课程设置,采取多样的育人方法,提升教师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法因其科学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在金匮要略课堂教学中,应在选择教材、确定课程开设时间、针对专业方向和针对学生学习能力4个方面运用"因材施教"法.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精神的主要特征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进取精神、远见卓识、勤奋务实、积极心态等。三本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业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营造校园创业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