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哲学与文化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2,17(1):47-52
本文从德语与德国哲学的关系、德国哲学家们的庞大哲学体系及其缺陷、德意志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与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巨大反差、德国人执着认真的精神与其不足等四个方面 ,以漫谈的笔法展现德国思想文化的不同侧面 ,并从笔者个人的观点出发加以议论评说。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欧盟语言政策:从边缘化到重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3,18(2):31-37
本文追溯了德国政府对于德语在欧盟机构的地位问题从边缘化到重视的历史演变过程 ,揭示了德国政府对外语言政策方面的价值观转变动因 ,通过翔实的事实印证了德国为提升德语在欧盟机构中的地位所做的工作 ,分析了这些努力带来的效果 ,并阐述了笔者对于欧盟语言机制模式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德国研究》2006,21(4):42-42
据《Deutschland》(《德国》)杂志2006年第2期报道,德国的风能动力强劲,本国安装的风能发电设备效率约为18000兆瓦,创下了世界纪录。在德国旋转的风车约占全世界安装风车总数的三分之一,大约占欧洲联盟内风力设备的一半,其数目从1998年到2005年增加了两倍,达到17574座。这对环境自然是件好事:单单是在2004年,风能的利用就为德国省去了21400万吨二氧化碳。去年,德国风能发电量达265亿千瓦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作的贡献最大,发电量几乎是柏林州整整一年耗电量的两倍。德国的风力发电行业也不断地在创造纪录,Enercon,Repower Systems,Nordex…  相似文献   

4.
邓白桦 《德国研究》2023,(6):4-29+146
本文对德国区域研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回顾了其自古典东方学到现代区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我国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可以从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共建等方面借鉴德国区域研究的经验。在组织架构上,我国可以建立顶层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就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和理论创造。在机构设置上,我国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办学特点,以特定区域为单位建立研究中心,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跨区域研究联盟。在学科队伍上,各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建立多学科、跨学科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可以以外语知识和技能学习为基础,以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理论方法学习为主导,为本硕博各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划性和连贯性。在学科共建上,各高校可以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5.
王帅  张迅实 《德国研究》2014,(2):102-112
1989—1990年的德国统一是20世纪国际史上的重大事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统一中先是高举反对的大旗,后由于民主德国形势的逼迫、失去法美两大盟国的支持、自身身份定位的困顿以及英国国内的反对不得不转而承认统一将不可避免。她在勉强接受“2+4”谈判框架之后又进一步谋求遏制统一后的德国。撒切尔的这些言行举止不但使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德政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泥潭,而且也遮掩了英国政府在统一谈判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熊炜 《欧洲研究》2022,(6):1-22+181
本文提出的“经济地缘—政治地缘”的分析框架,以中德在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变化来解释德国对华政策在过去50年中的调整和变化。两国在建交后长时间内在政治地缘方面相对超脱,外交政策服务于稳定和积极地推进经贸关系的目标,德国对华政策呈现出鲜明的“务实”特征。但随着德国将政治地缘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开始从全球政治地缘结构中寻找德国的全球性大国定位和崛起路径,德国对华政策中经济维度的利益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政治安全维度的考量,体现为默克尔执政后期的“价值观外交”和交通灯政府的“时代转折”。中德经济纽带维系政治关系稳定性的作用会持续减弱。因此,中国应更为积极地寻求与德国在政治地缘上的共同利益,主动引导和塑造中德关系向符合中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写于1886年,距今已整整130年了。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了系统的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  相似文献   

8.
谭渊 《德国研究》2009,24(4):69-75
专业化建设是一百年来德国汉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起初,有关中国的研究服务于德国的殖民扩展政策。及至20世纪初,在德国大学中建立汉学这一新专业的呼声日益高涨。1909年,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了首个汉学教授席位。此后,汉学研究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繁荣,但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遭受重创。直至60年代汉学专业才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并在更多的德国大学中得到了巩固。汉学的发展使对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著名作家德布林、黑塞、卡内蒂、艾希等人进而在作品中成功实现了文学构思与中国思想宝库的融合,最终也给德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于秀伟 《德国研究》2012,27(2):70-79,126
2005年1月1日起生效的《老年收入法》使德国养老保险体制进入了三层次模式时代.传统的由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养老保险构成的“三支柱模式”成为了历史.法定养老保险不再是养老体系中的最强支柱,而是仅扮演基础性养老保障的角色.那么德国政府进行养老保险模式改革的动因何在?实现模式转变的改革进程如何?本文将通过分析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冷慧 《德国研究》2010,25(2):14-20
德国延续了二十余年的两个半政党制被流动五党制取代。在2009年秋季大选中,左翼党取得了其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再次确立了其在联邦议院中的地位,其他小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全民党、尤其是社民党的失利让人触目惊心。本文根据尼德梅耶确定两党主导的温和多党制的标准,认为2009年大选使得德国完成了从两党主导型到多元化型的类型转变,而两党主导特征水平的下降事实上从1980年代就已开始。作者分析了2009年完成这一类型变化的原因和该变化对德国政治格局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德国政党体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最近媒体传达的来自美国的讯息显示,无论是基辛格还是布热金斯基,也就是说共和党和民主党阵营都包括在内,目前对于美国来说,亚洲各国已经比欧洲各国更重要,这不仅仅是美国对前景作出的展望.按照价值衡量,任何一个非洲国家最广泛的贸易交流是在苏丹和中国之间进行的,是由于原油出口.拉美国家也有类似的重新定位,欧洲也可以确定有类似情况:除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之外,中国向上攀升的幅度越来越大,已经占据德国总出口的百分之三,德国在中国市场的外国供应商中排名第五.  相似文献   

12.
夏晓文 《德国研究》2005,20(4):39-4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德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新的挑战,资本外流导致国内就业机会减少以及廉价劳动力的涌入都给德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试图分析德国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及德国各党派的就业政策改革方案,并对改革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新世纪,大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推动大学运作的观念与精神,大学理念引导着大学发展的航向.本文在对大学理念理论考察的基础上,对德中大学理念进行回顾与分析,进而探讨现代大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佩昌 《德国研究》2011,(1):19-25,78,79
为了克服战后以来的首次经济危机,德国社民党与联盟党于1966年组成大联合政府.社民党经济专家卡尔·席勒担任经济部长后提出社会对称的理念,它主导并影响了社民党60至70年代的经济及社会政策.本文拟对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核心内容和实践效果加以评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德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稳定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促...  相似文献   

15.
孙晓青 《德国研究》2003,18(1):23-30
2 0 0 1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结束了自 90年代后半期持续下降的趋势 ,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德国的增长率和执行稳定财政指标的座次在欧元区处于末位。欧盟的稳定政策目标须着眼于欧元区整体形势 ,长期看对区内经济问题有积极作用 ,但不能专注解决德国问题。未来德国只有进一步进行一体化改革 ,缩小结构性差距 ,才能缓和政策矛盾。欧元区在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趋同将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6.
晏正君 《德国研究》2001,16(3):32-36
90年代 ,德国银行的各种收益率指标与国际竞争对手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利率下降以及银行发展证券市场业务的影响 ,利息收入的重要性下降 ,收入呈现多元化格局。同时 ,银行成功地控制了管理费用的上升 ,费用在各项目的分布也比较合理。会计和法律制度也对银行的收益率产生影响。欧元启动极大地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环境 ,对银行的经营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0月,黑森州经济部长海因茨-赫尔伯特·卡利(Heinz-Herbert Karry)率领黑森州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在逗留上海期间,卡利部长会见了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李国豪教授、工学博士.在会谈中,李校长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的诞生、发展、任务和地位,以及学校在当时文革结束不到几年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文化、经济与组织状况.  相似文献   

18.
肖刚 《德国研究》2001,16(3):14-19
联合国外交是战后日本和德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两国均先后提出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文从国家认同、联盟关系、军事结构等角度对日本和德国的联合国外交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特点、相似之处及差别。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与当时各类报刊杂志的涌现、文学市场的形成以及受教育阶层对新兴媒介(杂志)的政治支持有着直接的关联。杂志担当了推动启蒙运动政治化进程的鼓号手,成为推动和宣传启蒙运动政治化进程的主导性媒介。它不仅承载和记录了这一政治化运动的真实进展情况,为我们今天了解德国现代化早期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原始资料;而且在这一进程中,受教育阶层以它为思想平台,掀起和推动各种与权力与政治管理有关的全社会论争,为现代化政治理念、观念和价值的社会化奠定了精神层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7,22(2):4-12
上海德文医工学堂在德国人筹建和主办的10年中,其德国专科学校的制度已形成并逐步完善.1917年中国人接办后,学校的德国传统历尽曲折得以延续.本文试图从中德关系及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中德官方与民间的努力、办学者对学校办学方针的认识、德国教师的参与等几方面,分析这一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