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先生与朝鲜爱国青年康基柱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反帝战士。他深切同情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朝鲜人民,热情支持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他在生前曾与一些在华朝鲜爱国青年结交来往,其中留有文字记载的至...  相似文献   

2.
北加里曼丹三邦的政党大多数都是最近几年成立的。当前三邦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要求独立的斗争特别是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的斗争日益发展,这些政党也粉粉活动,但对这些政党的情况了解还不多,现将搜集到的三邦主要政党的材料加以整理,僅供参攷。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程。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由英国殖民统治者引入 ,在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 ,由于殖民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互动关系而不断作出修正与调适 ,使之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更好地维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马来亚独立前夕 ,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英国殖民者力图在撤退前尽可能保全英国利益 ,而马来亚人民则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经过多番协调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 ,但马来西亚人民并非被动地接受它 ,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修改 ,使之服务于本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了广大人民,联合其他爱国民主力量,围繞着收复西伊里安問題和粉碎“馬来西亚’問題的斗爭,在肃清荷、英帝国主义的势力,特別是在肃清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伊斯兰教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小健 《当代亚太》2003,(12):10-15
马来西亚是一个伊斯兰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 ,但长期以来宗教对政治的直接影响有限。 1 999年大选后 ,宗教问题成为主要的政治议题 ,朝野马来人政党都试图比对方更加伊斯兰教化 ,马哈蒂尔总理甚至宣布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根据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和政治斗争现实 ,笔者认为近期马来西亚不会成为神权伊斯兰教国 ,但政治伊斯兰教化会促使巫统和伊斯兰教党继续强调自己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三国民商法轮廓描述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尽管都属于东南亚国家,但民商法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民族、宗教等。 19世纪20年代起,马来西亚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马来西亚。日本投降后,英国又恢复了殖民统治。尽管马来西亚早已在1957年8月宣布独立,但它的宪政制度已经英国化,不仅如此,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基本英化,形成了英国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土著法、中国习惯法、伊斯兰法、印度法、马来习惯法并存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国理念、实践与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伊斯兰教国家之一,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执政党巫统和反对党伊斯兰党争取马来选民支持、寻求政治合法性和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之一.华人政党也加入伊斯兰教国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政体、民主、种族平等和多元宗教等大问题.在马来西亚政党架构、政党斗争、多元宗教和多元种族的特定条件下,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近年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政治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英国資本帝国主义漠視了正在为維护和争取决定自身命运而斗争的北加里曼丹“人民的疾苦”,企图通过所謂“馬来西亚”的新殖民主义計划——北加里曼丹已被强併在內——千方百計、尽力維持它庞大的殖民主义资本。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2日,纪念亚洲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近代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韩国、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参加过抗击日本侵略斗争的亚洲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0.
一、马来西亚文官制度的历史背景 马来西亚的文官制度带有许多英国文官制度的烙印。当代马来西亚的文官制度是在殖民地时代英国人实行的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了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以便有效地进行殖民统治,1910年,英国殖民当局在马来亚实行“任用马来官员方案”(the Scheme of Malay Officers),开始招收马来人中的  相似文献   

11.
发刋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多年間,國际形势發展的特征之一,是几百年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迅速瓦解,在亞洲和非洲,有十三億人民已先后擺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及附属國的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斗争的偉大勝利。这个形势  相似文献   

12.
同样是执政联盟失去2/3多数国会议席的优势,但2008年3月8日大选后,马来西亚却没有像1969年大选那样爆发种族暴力冲突.本文以比较的视野,在回顾1969年"513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维持局势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原因."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朝野斗争非常激烈,政治发展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推动了马来西亚社会和政治的伊斯兰化,并影响到马来穆斯林妇女的权利和地位.本文从分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妇女观入手,探讨马来西亚政府、政党、宗教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如何从法律、法特瓦、政策、宣传来规范妇女的行为,并分析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执政党与反对党、乌来玛与非政府组织围绕妇女权利展开的争论和斗争.  相似文献   

14.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华人政治角色的转换,华人对当地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华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日益加强.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经验为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的政治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和巫统一样,马华公会纯粹是为了代表华人的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从马来西亚的历史来看,马华公会至少起着四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占领时期,特别是日本投降和英当局重新统治马来亚之后的头几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令人忧虑。在马来人反对马来亚联邦的过程中,首先是来自海外的华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今后所处的地位和命运。接着,华人领袖特别是陈禎禄爵士不断全力地为争取华人的权利和利益而斗争。1969年5月13日事件发生后,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1969年迄今,马来西亚人民在一些被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在反恐问题上采取了有异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立场 :马哈蒂尔政府在坚决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 ,也严厉反对任何把反恐行动演变为反伊斯兰教行动的倾向 ,并强调追溯与确认恐怖主义根源的重要性。恐怖主义活动与政府的反恐政策给马来西亚的政局与外交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内 ,它加剧了执政的国民阵线主干政党巫统与在野的伊斯兰教党之间的政治斗争 ,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阵在来届大选争取华人选票的胜算 ;对外 ,它为马来西亚制造了和美国改善与加强双边关系的契机 ,并提高了马来西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77年8月,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政府首脑,聚集在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召开第二次东盟最高首脑会议,同时也庆祝这个组织成立十周年。 许多观察家都说,过去几年来,东盟的车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留华学生日益增多,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应运而生。其成立后开展的活动涉及层面相当广泛,但它成立后与留台联总之间发生了争论。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给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带来了生机,也为广大的留华学生提供了许多帮助,对于促进中马之间的文化、学术等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林梅 《当代亚太》2006,4(10):59-64
印尼劳工大量流入马来西亚,并构成亚洲劳工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印尼劳工海外移民最多的国家。随着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非法印尼劳工的增加,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问题越来越受到马来西亚政府、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甚至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关系,成为危及两国关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本文将探讨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的基本状况、印尼劳工流入马来西亚的原因、非法印尼劳工进入马来西亚的途径以及印尼劳工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以第13届国会选举之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作为意象的马来西亚国家和作为实践的马来西亚国家进行考察,进而展开以下两方面的论证:(1)马来西亚国家各组成部分的实践过程如何形塑着马来西亚国家的主导原则与主导功能;(2)马来西亚国家建构与政治制度化的不足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