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境贸易、人员往来、边境口岸等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为西南边境地区的繁荣带来显著改变,也给边境管理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策:1.强化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意识;2.理顺出入境管理机构;3.发挥边境口岸功能作用;4.明确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事项、程序;5.严格边境旅游证件办理;6.加强边境管理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广西那坡县的"非法入境、非法贩枪贩毒、非法婚姻"等"三非"情况比较严重,而相应的防控工作又显薄弱,应进一步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努力提高边境治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厉打击各类涉边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边境通道的管控力度和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保障边境地区通商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边贸的迅速发展和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多种宗教并存,地理位置贴近边境,是“三股势力”活动渗透的重点地区,防范其活动对维护云南地区稳定及国家的总体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东突”组织、“藏独”集团和一些非法组织利用云南民族地区具有边境、涉藏等特点通过边境地区的互联互通、民族群众的宗教活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危害云南民族地区安全稳定和国家边疆安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民族宗教事务等各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依法规范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强化网络监管职责;同步当前疫情防控下的边境管控;严厉打击处置非法活动防范“三股势力”对云南民族地区的分裂、渗透等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4.
边境管理是作为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边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组建边境特勤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地之举,是应对处置边境地区突发事件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边境治理特殊属性的现实需求。当前边境管控面临管区空心化、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多发易发、群防组织作用缺失等现实困境。边境特勤队要从人员配备和战斗编成、指挥体系和通信保障、实战训练和应急处置三个维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缅边境管控形势发生诸多变化,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下,缅甸疫情迅猛增加而造成的外溢威胁是目前中缅边境管控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疫情也暴露出传统边境管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偏低、发展与安全失衡、偷渡和毒品等跨境犯罪依旧猖獗涉边舆情规范化引导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6.
抵边村寨位于边境地区的前沿阵地,在边防、国防中担负着守卫国土、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重任,但近年来“空心化”现象日益常态化。鉴于此,以文献综述研究为主要方法,探讨抵边村寨“空心化”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空心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而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教育发展等可行性的治理对策,为边境安全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亦为边境治理相关部门建言献策,更加重视边境“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中国边境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安全稳定,需要加强对边境地区执法管理。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管理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中越边境地区,中国警务部门应强化对“三非人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采取区别性原则,强化对“新三非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维护中国境内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国家利益,需要加强对边境地区执法管理.中缅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管理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段,“三非”人员的形成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中国警务及相关部门应强化对“三非”人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同时,应结合实际中的诸多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这一人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党在边境地区的执政基础,团结和带领群众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促进民族安定团结,提高边境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近年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宗教信仰比较复杂,给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了挑战,跨境贩毒走私、跨国婚姻现象的普遍性也给村级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带来了挑战,边境劳动力严重外流给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带来困难等问题。对于边境地区农村党建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路径,不断提高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边境地区环境复杂,治安形势十分严峻。随着交通、通讯网络、边境旅游业和贸易业的日益发展,由此引发的贩毒、贩枪、非法入境、走私等刑事和治安案件日益增多,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管控制度支持、境内外执法合作支持、信息系统支持以及边境群众参与支持等治安管控体系,以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和谐与稳定,保障边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加强边境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推动边防规范执法执勤、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加强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更是公安边防做好群众工作,有效提升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安全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边境地区面临着"东突"恐怖势力、极端个人和团体恐怖犯罪、国际恐怖势力及邪教恐怖势力等严重威胁。公安边防部门作为边境地区一支重要的反恐力量,在现实的边境反恐斗争中存在着反恐立法不够完善、工作认识不足、缺乏针对性训练、情报保障能力弱、配合协作机制不完善等薄弱环节。应加强反恐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加强反恐信息和机动力量建设,加强边防管理和反恐立法等,以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保卫边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到边境沿海地区考察调研,了解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斗争情况,提出"治国先治边"等强边固防重要战略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经略周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指示。然而,边境绝大部分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作为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边境地区具有很多不同于内地的特点,其社会的治安形势也与内地不同,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给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云南省勐马镇的"班户联防"治安模式是勐马边防派出所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出来的一种边境社会治安管理新型模式,通过对"班户联防"治安模式建立背景、经验做法、取得成效的研究,分析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使其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边境管理模式,以期为公安边防部门更好地管理边防辖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约4000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澜沧江、湄公河与中南半岛五国相通.出入境管理在全省整个公安工作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边境地区治安的好坏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云南省公安机关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云南边境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边境出入境管理工作的路子,保证了“两法三规”的贯彻落实,建立并维护了正常的出入境秩序.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边境地区跨境赌博问题严重影响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治理对策:1、建立情报网络;2、建立健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机制;3、加强边境、金融管理;4、加大打击力度;5、制定相关法律法规;6、建立禁赌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边疆治理不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民族交汇共存的特点,都对该地区形成多元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体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南边疆治理法治化进程的迈进显得较为缓慢和困难。传统保守观念和现实法治状况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法治化形成了一定阻碍。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法治环境的营造、完善西南边疆执法程序和法律体系、改善边疆民生以及畅通边疆人民的诉求渠道,把边疆地区治理与边疆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推进我国西南边疆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越两国政治文化相近,民情风俗相通,两国人民交往密切。广西崇左市与越南毗邻,交通便捷,边民来往频繁。崇左市地缘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快速,同时"三非"越南公民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一问题影响了中越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治理"三非"越南公民问题,一方面中国政府要运用刑事行政手段以强化边境社会面的控制,另一方面中越双方要加强劳务合作和警务合作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转变观念,把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思维变为党、政府和社会和谐共治共赢的思维。二是转变职能,把政府对社会的管控职能转变为服务和加强监管上来,为社会活力的迸发、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空间。三是搞好社会治理所需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为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明确的依规。四是搞好基层组织和单位的依法治理,为社会治理法治化打牢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三非"外国人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京、沪、穗等国际化大都市受到"三非"外国人问题的困扰,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深受其害。"三非"外国人破坏国(边)境管理秩序,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城市形象等严重影响了德宏州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维护中国边境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安全稳定,需要加强对边境地区执法管理。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管理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中越边境地区,中国警务部门应强化对"三非人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采取区别性原则,强化对"新三非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