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04年5月1日生效施行,该解释解决了人身损害案件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本解释第五条在确定共同侵权的性质、赔偿权利人部分免责的效力、共同侵权人内部赔偿份额确定及法院的释明义务等方面为审判实践指引了方向,但在审判适用中,基于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笔者试就此条解释谈谈初浅见解。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反侦查行为方式的分析描述,就案论案的较多,缺乏主线的贯穿统领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如果尝试以案件事实的构成为视角,将构成案件事实的七何要素作为研究反侦查行为方式的主线,不但可以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而且能够对反侦查行为方式的分析达到深入细致,对于反侦查行为的破解和因案施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事实乃至法律事实都是由感觉知觉开始的。诉讼过程中,感知和选择是事实形成的起点,解释和判断是事实形成的必要过程,对证据及事实信息的整合是案件事实确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一二街坊群众自治改造棚户区中几户钉子户阻碍上万户居民拆迁改造的问题,从《物权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使和《民法通则》共同共有关系的解除等,理清多数业主与钉子户之间的房产关系,研究旧城改造中如何维护多数人权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支持多数群众去做好少数群众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恶意销售损害他人健康的缺陷产品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2]应当在立法层面加以解决。文章结合《侵权责任法》,剖析了产品侵权案件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在缺陷产品致害案件的实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引申分析,指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监督企业生产安全、高品质的产品有重要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案件事实形成过程的修辞分析——以邓玉娇案为叙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挑选和类比等修辞策略的运用使邓玉娇案在社会讨论中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每一个版本的叙述均没有偏离“邓玉娇刺死邓贵大、刺伤黄德智”这一核心事实,但是却导向截然不同的结论。作为案件事实形成的潜在推动因素,修辞所扮演的角色不是简单的语言装饰,而是参与案件事实的建构。案件事实的演变及其最终形成,正是在修辞的运作中堆系下去的。但是,修辞也左右着我们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其中隐含的陷阱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数据应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相对于网络时代以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为主要内容,大数据时代是以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为主要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网络异化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显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与滞后性。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民事纠纷的发生表明了当事人对利益状态的不满或对实体法效力的挑战和质疑,这构成了司法救济介入的逻辑前提。然而,权利的赋予与滥用往往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权利得到彰显的时代,“伪纠纷”日益增多。近年来,恶意诉讼已经成为法治进程中正向构建与反向利用之间博弈的重大命题。这一方面对私益形成了滋扰和侵害,另一方面浪费了司法资源并使得司法权威受到了藐视。由于恶意诉讼对多种法益构成了伤害,因此,必须在对其本质做出清晰界定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准确、妥当、迅速地解决民事纠纷是任何民事诉讼体制的制度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不同的诉讼体制采用了不同的审判方法。在职权探知主义的诉讼体制下,这一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段论+证明责任理论”,在当事入主义的诉讼体制下,这一方法则被概括为要件事实理论。作为要件事实理论的核心概念,“要件事实”充分体现了“诉讼结构下法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即这一概念既体现了实体法上法律事实的可评价性和法律效果单一性的特征,又蕴涵着程序法上主要事实的具体性、特定性以及并存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情况下,监护人是否应当承担严格责任,各国法律规定并不完全相同。我国《侵权责任法》从救济受害人的角度出发,根据被监护人有无财产,对监护人的责任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活动中,法律事实还原的程度关系到法官的正确裁断。人们往往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运用修辞的方式来论证这一事实还原过程。法律事实还原必然需要通过修辞来进行,使命题具有可接受性,并提供可供论证的知识,从而使得命题具有说服可能;但是修辞论证也必须围绕自然事实,即修辞存在客观不能和优化可能。修辞论证帮助我们在法律事实还原中限制价值判断的恣意,成为通向法治的通途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的国际法律框架下 ,对于国际贸易中 ,买卖双方共同侵害第三人知识产权责任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担问题 ,只能依赖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有关违反权利担保义务的违约责任的规定 ,而目前的规定偏离了连带责任的内部责任分担制度的原意 ,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卖方责任的落空。同时 ,这一规定也与世界范围内的法律环境相左。因此 ,为了弥补《公约》在此方面的缺憾 ,应该引进连带责任在共同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制度 ,以期达到完善《公约》共同侵权责任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侵权补充责任是法官在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责任,学界相关的理论研究甚少,甚至对于侵权补充责任的概念也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划清侵权补充责任与其他责任形态的界限显得非常的迫切,在侵权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按份责任及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比较中能更确切地得出其概念.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政治思考还是政治实践,人们对公民投票都存有某种程度的迷思,但公民投票也有着潜在的多数暴政的危险。从亚里士多德在政体分类中拣选出民主政体的第五变种,认为这种以多数意志为依归的变态政体会压迫居于少数地位的高尚公民,到联邦党人殚精竭虑地设计出双重的政府结构以帮助消除党争对于美国的危害,再到多数的暴政这一说法不足以承载托克维尔对于未来人类状况的担忧,都可以作为怀疑和不信任公民投票的理据。在现代民主政府已经普遍在国家权力中嵌入人民的权力的情形下,公民投票的基本用意,亦即让更多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定中来,不应遭到太多的扭曲。  相似文献   

16.
重复诉讼一直是理论研究、司法实践中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从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出发,着重针对重复诉讼的构成要件、重复诉讼的制度和实践及解决重复诉讼的对策进行论述。其中,对于构成要件的阐释,在主体上前后诉至少须有一方当事人同时参与两诉,在客体上,前诉和后诉的争议焦点共通。对于解决重复诉讼之对策,从基于网络技术完善立案审查制度、完善诉的合并制度、引入团体诉讼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诉讼证明观作为贯穿于刑事诉讼证明全过程的核心概念,其既可对诸如证明对象、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问题起到直接的理论指引作用,又可在刑事程序设计及制度操作细化等方面指明具体的改革方向。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观真实论,其在强调事实的绝对客观性与时空的相对有限性之外,同样关注裁判者在证明过程中所起到的主观能动作用,即在认识论之外辅之以价值论的论证理路。由此,诉讼合意中所凸显出的诉讼平和性、一致性等特征便与客观真实论或曰消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并使后者在诉讼证明问题上一跃成为指导诉讼合意理论极为重要的方法论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亲友等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借款是借款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生纠纷后通常仅有借条来表示和证明。要正确认定他们之间的借贷关系是否成立、借贷数额及利息的有无多少等事实唯有靠经验法则的帮助。运用经验法则还要和举证责任正确结合,要重视经验法则对认定事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王德祥案中,受害人王德祥的死亡可能由被告与不明第三人造成,但两人没有共同故意,亦无教唆或者帮助的情形,而且一方具体侵权人可以确定,因此,本案属于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被告及第三人的行为与受害者的死亡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应当认定为“同一损害”,但无法确定“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由于被告车辆保险可承担大量赔偿金,考虑公平原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1条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没有保险分担经济压力,则适用该法第12条承担按份责任.如果被告和第三人中有一方的侵权行为足以导致全部损害,虽无法确定具体份额,应当让该方承担较高份额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技术问题都需要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诉讼模式,有利于全面把握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标准与范围,从而提升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水平。但因三类案件有各自不同的审判思路和处理模式,案件审理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诸多法律问题。为统一司法尺度,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