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论荟萃     
李克强记者会约法三章: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强调,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幕后,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采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然而在今天,中国取得重大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社会流动性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最核心的因素。较高的社会流动性能保证动态的机会公平,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既可以为当前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还能为未来发展增添持续动能,要确保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在"放水养鱼"基础上增强地方财政"造血"功能。对地方政府而言,要大力培植新的税源。对税务机关而言,要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对纳税人而言,要认真筹划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每个人的幸福之梦。幸福的生活期望往往与贫困的生活现状呈背道而驰之势。贫困不只具有物质贫困的一面,在现代民主社会之中,精神的贫困亦让我们担忧。贫困与权利、自由息息相关,而没有自由、权利的幸福生活就像"空中楼阁"岌岌可危。"中国梦"的实现道路,是带领人民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是引导人民迈向自由自主之路,是携手人民奔向幸福至善之路。"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凝聚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的力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主体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开展之际,为使"中国梦"能够落地生根,提高"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就应该处理好梦想与现实、梦想与筑梦方式、梦想的内生与外铄等几对关系。不能只讲对梦的美好设想,而忽视梦想在现实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筑梦需要的工作与努力;不能只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梦,还要讲国家如何为个人梦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使个人敢于有梦,能够圆梦,使梦想真正成为个人内心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思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道路问题上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精神动力上的先进文化价值取向;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依靠力量上的人民主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直气壮地反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或"左"或"右"两种错误思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9.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明确路径在当下中国具备了丰富的价值基础。从价值观视角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剖析如下: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第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力量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力量具有历史性,即人民群众的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中国力量具有广泛性,其涵盖阶级和阶层的范围广,并且中国力量的主体——劳动人民,人数多、作用大。中国力量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力量先进性最具体、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承传中国传统健康理念、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宝贵经验的有机统一,有效回应了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包括:战略定位——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价值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维方法——坚持辩证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结合;可靠保障——坚持完善制度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要;必须运用科学思维,守好人民健康工作的底线;必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守护人民健康的制度保障;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助力全球健康治理。  相似文献   

12.
通观我党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逻辑轨迹:一是从"民主联合战线"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思想内核的变革;二是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内核的变革;三是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到"爱国统一战线"思想内核的变革;四是从"爱国统一战线"到"和谐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核的变革。其思想体系的现代发展趋势鲜明,即空间铆合:国内统战——国际和平;利益攸关:和平发展——利益一体化;命运与共: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展望:中国梦——世界梦。  相似文献   

13.
<正>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挥棒”作用.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更重视考试方式,因为这直接决定他们应得分数多少.成人高校在职学生比例较大,“公费”读书,压力不大,除有少部分“学在用时方知少,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外,相当部分主要是为了拿到文凭.对是否真正学到东西,并不重视.但是教与学是统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教师卖力也只事倍功半,必须让  相似文献   

14.
学习投入是公费师范生学业成功重要的预测变量,是衡量其培养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某女子院校486名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学习投入、成就动机三者的关系的调查,来探究公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在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习投入;渴望成功对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害怕失败对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渴望成功在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害怕失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所以,提高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加强公费师范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决心,有助于促进公费师范生的学业成就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梦二者具有内在融通性。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则,系统推进是有效措施,"三个必须"和实干是实践路径,实现人民幸福是最终目的。同时,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国梦互涵互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重要的阐述.他在2013年两会闭幕时的讲话又指出"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梦,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认识中国梦的价值、明确中国梦的力量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从社会现实出发,充分认识公费、劳保医疗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的、城市人群已经习以为常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期。40多年来,这项制度对于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起到了显著的保障作用,对此人民是满意的。但是40年的实践也突出暴露了公费、劳保医疗的弊端。由于迟迟没有改革,这种弊端到80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形成与实现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富强、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历史必然。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创新思想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自觉要求。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最终靠着中国精神将以上两者联系起来,使得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梦想是方向、是目标、是向往、是奋斗、是动力。中国梦,是民族之梦、复兴之梦、小康之梦、强国之梦、胜利之梦、立世之梦。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脚踏实地,紧紧依靠人民。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是空前艰巨的宏伟事业,必须依赖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和巩固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形成强大合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梦”注入强劲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