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括广西企"业走东盟"的五大优势,分析了企业"走东盟"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从企业、政府、社会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快广西企"业走东盟"步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3,(12):13-13
我国加入WTO以来,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内法律服务业的要求,稳步推进法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外律师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截至2012年底,有30多家中国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54家分支机构,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律师事务所设立了228家驻华代表机构。但与境外律师、律所相比,我国律师、律所竞争力仍然不够,近90%的境内企业的境外投资与并购活动,从交易结构设计、谈判及交易文件起草等各项核心工作均被境外律师所掌控。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走出去"不仅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国家整体战略,也是经济全球化必然选择。然而,"走出去"将面临比在国内更大的法律风险。如何应对和有效防范"走出去"的法律风险,将最终决定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本文着重从法律层面上的风险分析入手,探讨了法律风险规避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吴艳 《中国律师》2011,(4):29-2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诉讼也越来越多,在海外市场并购中遭遇阻力的事也不时出现。那么,中国企业应如何看待这些在实施“走出去”战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律师“走不出去”的现状 美国亚洲协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将在世界各地积累一万亿美元至两万亿美元资产。据汇丰银行报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资本输出国。如果有优秀的中国律师帮助走出去的企业筹划防范风险方案,相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损失会大大降低。外交部前副部长周文重曾指出,中国公司赴外投资、贸易,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2014,(5):17-17
2014年9月6日,商务部发布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办法》自10月6日起施行以来。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下,我国应抓住当前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重要的机遇期,调整和完善现行税制,发挥其在促进我国居民企业"走出去",绕过国际反倾销,增加外向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达 《中国律师》2013,(2):14-16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周院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律协将建立律师人才库,争取确立人才库的权威推荐权,加大我国律师在国际法律服务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全国律协紧紧围绕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培育涉外高端业务律师人才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到境外设立分所.引导律师积极为我国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2002年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标志,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2+7合作框架”,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合作倡议。这一系列晕大战略构想既符合中国一东盟共同发展的愿望,也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增加了新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律》2010,(3):9-10,63,64
传统基金会于今年一月公布二00九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连续第十五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报告并指出香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政府对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有效,兼具透明度,而香港廉洁和独立的司法制度也令产权获得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杨威 《法制与社会》2012,(3):138-139,145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及企业走出国门。同时,我国海外公民的安全事件也逐年增加,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成为一个首要问题。我国国民在海外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与意外、刑事案件等六类,在处理这些安全事件时,除了日前预防与处置并重的领事保护机制外,我们也要建立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外交方面通过更加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介入手段来避免国民、企业的安全和利益受到重大成胁。  相似文献   

12.
加藤嘉一 《法人》2009,(9):94-94
任何时代,危机与契机是并存的。在世界正陷入“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之形势下,中国却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契机。金博士在本书中提出,“走出去”,可以逐步扭转局面,调整产业地位,在全球的产业链中抢占制高点,化被动为主动,主要目标重在收购技术专利部分、实体资产部分和核心技术团队。  相似文献   

13.
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的进程已经全面启动,但具体的合作机制或制度性安排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现中国-东盟国家间知识产权法律协调的关键,在于建立以政治高层的战略对话为引领,以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为核心,以特别审查机制和执法合作机制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蒋德翠 《河北法学》2020,38(5):104-1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有了迅猛发展,然而,投资合作的发展速度与投资冲突的产生成正比。当前中国与东盟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虽为双方投资争端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但这些解决投资争端的方式在实践中存在着制定脱离于实践、适用范围受限等不足,其已不足以充分解决新增投资领域的诸多争端。对此,应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自身的特征,结合投资争端的特殊性,从适用主体、适用范围、解决程序等方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争端解决规则进行优化,以期适应自贸区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加快,作为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也在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国和东盟多国正在努力打造南新经济带,使南新走廊真正成为自贸区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企业“走出去”将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企业会在不同层面上面临知识产权风险,结合当前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律师》2006,(7):28-28
6月20日,由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主办的“中国企业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上,国际法律专家警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欺诈、集体诉讼、由政治风险体现的法律风险案件呈飙升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中国-东盟‘两会’”)是中国与东盟10国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自2004年起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市,每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17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央仍保留第17届中国-东盟“两会”作为国家级的重大活动,作用特殊,社会关...  相似文献   

19.
王猛  邓国胜 《行政与法》2023,(10):23-34
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必要而且紧迫。聚焦全球治理视野,从动力机制、动员机制、有效性机制、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分析研判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策略:破解合法困境,促进价值认同;营造社会氛围,强化社会动员;加强能力建设,健全行动模式;加强对话合作,拓宽参与渠道;构建政策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以期为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提供思路指引,并通过社会组织“走出去”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美国次贷危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迫切需要合作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当前,中国与东盟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以国际金融法为理论基础,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双方日后进行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