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宁 《理论月刊》2009,(5):121-123
现代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必须对基因研究给予伦理导向,在基因研究中建立相应的伦理体系.基因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提出的伦理挑战,也就是所谓基因伦理,大致上围绕五个层面而展开,即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生殖、基因-克隆和基因-生态层面.这五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基因伦理评判的关键是基因技术的具体运用对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价值和意义,评判的基础是从生命伦理角度考虑在尊重人的生命、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前提下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生存环境、人生价值等.  相似文献   

2.
基因伦理与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执行保障的规范。伦理规范的约束力以道德自律和社会舆论为基础,法律规范的约束力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基础。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显然强于伦理规范的约束力。 首先,应在法律上确认基因隐私权。以往法律上隐私权内容并不包括个人基因信息内容。基因科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基因图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隐私,即个人的生物身份证,所以应该纳入隐私权的范围。而且,基因隐私权的问题已有较成熟的伦理规范,较容易转化为法律规范。关于基因隐私权,在法律上需要解决的是:基因信息保密的主体、基因信息知情的范围、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3.
吴万群 《求索》2012,(12):229-231
随基因技术的发展,就业基因歧视问题日益显现,然而,基因明显区别于传统就业歧视因素,就业基因歧视界定无法完全沿用传统法律理论及规定,应主要从技术、伦理以及利益等维度对用人单位利用基因信息进行雇佣决策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以基因的技术事实为科学依据,以正义伦理为价值追求,以利益平衡为具体目标,研究确立就业基因歧视界定的法律范式。  相似文献   

4.
基因编辑在精准医疗、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风险。基于民法视域讨论现代生物医学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可以发现,基因编辑在生命平等、代际平等、社会公平和人类发展等层面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技术安全性得以确认的基础上,应将以人为本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设定为基因编辑的民法伦理边界。  相似文献   

5.
基因编辑的飞速发展引领了生命科技领域的重要变革。其在人类生殖细胞上的可能运用给法学研究带来了挑战。法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就"不完全开放"与"完全开放"两种观点展开了激烈讨论,以探求此类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而这两种观点及其依据的传统理论框架无法对基因编辑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回应,也不足以对人体胚胎的基因编辑进行有效反驳,因此,亟需在一个新理论框架指导下,建立一套关于基因编辑伦理的完备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对民间伦理研究的意义、方法,及资料凭藉做初步的研讨,以期为民间伦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民间伦理研究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把握伦理文化原貌的必要前提,同时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亦有重要的方法启示。民间伦理研究的方法主要体现为两个结合,即伦理学的价值分析与民间思想素材的结合,社会史研究的微观视角与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宏观视野的结合。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民间伦理研究对来自民间的思想素材需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尝试将伦理行为引入到政府管理领域,基于伦理型领导的视角,探讨我国基层公务员伦理行为的提升策略,并详细分析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两阶段收集到的380名基层公务员样本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对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与伦理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能够部分中介伦理型领导对基层公务员伦理行为的提升作用;基层公务员所感知到的组织伦理氛围能够正向调节伦理型领导与其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进而作用于基层公务员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聂劲松  邹飞雁 《求索》2010,(1):152-154
教育研究制度具有教育制度、科学制度、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重属性,蕴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伦理规范,求真、正义、责任的伦理精神,追求公平公正、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伦理诉求。然而,现实的教育研究制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要紧的是伦理价值缺失、教育主体性缺失和教育研究主体权益被忽略。重视和加强教育研究制度伦理建设,需要理顺教育研究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强化制度自身修复功能和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的伦理秩序杜承铭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学术界深人探讨的重要问题。在这些探讨中,市场经济的伦理性质格外受到重视与关注。本文试图从经济伦理的角度论述市场经济的伦理秩序,以期建构成合乎市场经济之本性的经济伦理秩序。在具体研究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使现代社会发生着改变,而与之伴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等诸多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前沿伦理问题及治理》就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该书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小茹以ELSI研究为切入点,以当前国际上应对转基因技术、神经科学数据、ICT植入物、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伦理问题为中心,勾画出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下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编辑行为影响受试者的身体健康,威胁人类遗传的安全,践踏底线生命伦理,因而我国立法者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犯罪化。探究设立该罪保护的法益,不能停留于生命健康、公共卫生等传统法益层面,而要上升到人类遗传安全和生命伦理层面。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是否值得刑罚处罚,应当从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现代风险、底线伦理四个方面考量。认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实行行为,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展开。在形式方面,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应排除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四种行为;在实质方面,基于法益保护原则,应排除对人类传统安全、生命伦理没有危险性的基础实验、临床前实验。另外,不能将胚胎、受试者误解为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2.
略析当代中国文化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活动层面上,文化活动是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之上的最高层面的社会活动,因而,文化活动不仅受经济活动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受政治活动的影响。相应地,文化伦理精神作为文化活动的内在伦理要求,不仅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而且还受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伦理精神,乃是一定时代社会的一般伦理精神和文化活动内在伦理要求的结晶。一、科学精神社会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文化生产活动和文化消费活动。其中,文化生产活动是文化消费活动的基础。文化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哲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3.
《桂海论丛》2013,(1):2+133-F0002
孙春晨,男,江苏省扬中市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道德与文明》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伦理学理论、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工作。出版《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生死论》、《伦理新视点》、《人生幸福论》等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面向生活世界的伦理人类学》、《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穷人经济伦理问题》、《经济伦理学:从构建体系走向问题意识》、《“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等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伦理新视点》(合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人生幸福论》(合著)获国家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获“中国伦理学会首届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作为企业伦理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历来深受西方管理伦理学家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此问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本质、原则、功能等进行揭示和把握,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已为我们深入理解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通过对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脉络的梳理及相关热点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企业伦理学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应该重视从个人道德义务转向制度伦理的研究高国希(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博士)伦理与经济有着不解之缘。马克斯·韦伯曾说过,经济若不由伦理哺育,必无任何成效。在酉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支持经济成功的便是一种切合经济内在要求的特定伦理。韦伯这里指的当...  相似文献   

16.
新论传真     
<正> A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自身就与许多价值取向问题纠缠在一起。比如说,你研究的基因样本从哪里获得?是从商业途径买来,还是从受试者那里获取?受试者是否知情?是否了解你的用途和可能获得的利益? 伦理问题中“隐私权”是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你的基因样本被获取研究了,可谁该知道这些结果呢?你有权知道或不想知道,甚至放弃知道的权利。但是其他人还有谁可知道这些呢?你的亲属、朋友、恋人、学校、工作单位和保险公司等,他们谁能够知道?也许你的亲属应该知道,因为他们可能和你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这符合伦理学“有益于他人”的原则。但别人还有权知道吗?单位知道后是否会因为你存在基因缺陷而使你在求职时处于不利地位。保险公司可能因为你若干年后可能发生的疾病而拒绝投保。少数民族可能由于某种基因缺陷而得不到公平对待。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社会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难题与道德悖论。本文以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西北农村道德流变中独具特色的轨迹为进路,全方位梳理这一特定时段西北农村地区道德现象的丰蕴状貌,提出西北农村地区不同于中原腹地的中介性特征。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儒家伦理、宗教伦理、世俗伦理等相互交叉又相互作用的伦理机制,并且作出从局部到全局的拓展式研究。面对特定的新的道德场景和普遍意义上的现实伦理难题,本文通过审慎思考与研究,挖掘出有利于当代的思想资源,希冀对目前的中国农村社会道德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段军霞 《求索》2012,(6):88-90
理查德·鲍尔斯的新作《快乐基因》彰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小说揭示了基因技术衍生的伦理和道德风险。利用基因伦理观来分析该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基因科学的无限度发展和滥用会产生诸如人类被物化、矛盾对立面的消失、基因歧视等诸多社会与伦理问题。而试图借助人工技术来提高人的快乐指数的科学研究,也只是自欺欺人,是在制造"被幸福"。因此科学研究应在一定的社会控制范围内、在不威胁人类本性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科学才会真正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9.
王雪蕊  施惠玲 《前沿》2009,(3):198-200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以不断拓展。学者们对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观点,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在给人类诸多不治之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伦理观和法律观产生重大冲击。面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可以从法伦理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基因编辑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难题和法律困境,如科技风险对于法伦理学基本原则:良知原则、人权原则、公平原则带来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法伦理学的应对建议,以期在技术发展与伦理法律传统之间保持动态均衡,实现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