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友倩 《唯实》2009,(11):36-4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两版范畴先验演绎和图型论中规定了先验的想象力作为认知过程的一个必要功能——具有积极地建构经验对象的能力。胡塞尔对于想象的现象学分析超越了康德先天逻辑构造对象这一模式,他的想象与纯粹内时间意识的体验紧密相关。胡塞尔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作为先验逻辑设定的想象改造为在时间中纯粹构造自身的现象学的想象,它与感知一起构成直观为一切知识奠基。  相似文献   

2.
对真理的认识在胡塞尔哲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胡塞尔首先区分了两种思维方式,即自然思维和哲学思维。在批判了自然思维的维度下去研究认识真理的方法,即经验主义(心理主义)和纯粹逻辑;站在哲学思维的态度上用现象学还原企图重建认识真理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现象学运动的奠基性著作《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根据意向性理论确立范畴直观的合法性。范畴直观学说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支点,但对于该学说论证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学界至今未有定论。本文围绕范畴直观的质料与行代现者这两个核心问题,通过现象学描述的方式重构范畴直观学说,并着重考察其中最关键的“范畴代现”问题,最后探讨这个学说对于回应近代哲学中感性与知性之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红 《党史文汇》2004,(4):36-38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文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洋房中居住了40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12)
对追求普遍有效性的哲学而言,唯我论对其无疑是破坏性的。但随着笛卡尔把主体性地位提高以来,哲学始终摆脱不了唯我论的梦魇。不同于近代"唯我论"的反思方法,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坚守"本我论"的立场,对近代"唯我论"进行了指责,在方法论上通过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从先验自我中"我"这个"本"那里使一切对象"重新"获得了存在,并通过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理论对近代"唯我论"的主体性进行超越。胡塞尔破除唯我论的伟大尝试,对于认识真理和尊重除"我"之外的主体性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德文手稿,充分表明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贡献奠定一个逻辑基础--历史经验论.尽管手稿的写作过程由马克思占主导,马克思当时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高于恩格斯,但是手稿中存在着马克思的"历史本质论"和恩格斯的"历史经验论"的两条不同思路,但不是根本性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代表作.一般的印象,他早期的<逻辑哲学论>思考逻辑,<哲学研究>思考语法.前者在书名中已然明确.而"本质在语法中道出自身",乃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箴言.但此"逻辑"与此"语法"有何关系,颇为难缠.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验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必经之路.经验有两种内涵:一是对过去事实的确认,是判断与认识的基础;二是个人的、情境的、纯粹的体验,这是文学经验与宗教体验的存在形式.文学经验作为纯粹经验,经过了"判断中止"的现象学还原,具有主客合一、知情意合一、感性与理性合一的特征,其内在结构呈现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零距离运动、直观与反省的同一.文学作为纯粹经验这一本质,要求文学研究应密切关注文学自身纯粹经验的呈现,摆脱哲学思辨的束缚,建立起自己的研究领地和理论话语,进而完成对旧的文学研究模式的突破和新模式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关于毛泽东在何时读<孙子兵法>一书,早就有"遵义会议之前"和"遵义会议之后"两种说法.持"遵义会议之前"说有两例,一例是据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回忆,说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读了<孙子兵法>;另一例是吴冷西在他的著作<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一书中所说的,是毛泽东在被解除指挥中央红军的职务时期读了<孙子兵法>.近10余年来,这两例回忆经常见诸各种书籍刊物中.  相似文献   

10.
日前偶然读到<羊城晚报>上一篇文章,作者宕子这样写道:也不知什么原因,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喜欢数学……在初中阶段,在一种无名的狂热冲动的激励下,我竟然自学了大学数学……,我当时做了好几大本数学笔记,甚至还整本地抄下了陈景润的<初等数论>.我对数学的感觉是--简洁,有趣,甚至很"美".读到这儿,不仅会心一笑,一位能从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算式中发现美的人,绝对是一位具有数学思维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读罢<胡耀邦--在历史转折关头>,心潮澎湃,思绪翩跹.我不禁为胡耀邦同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所感动.  相似文献   

12.
<芙蓉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共时性的反思文本,二是历时性的农村题材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受制于一种不证自明的绝对真理,当时许多"反思文学"并未挣脱某种政治观念的束缚,艺术潜力未能得以充分发挥.相比之下,<芙蓉镇>对极左错误的根源--"阶级斗争"神话作了彻底的颠覆,不仅是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中第一部彻底清算"文革"的长篇小说,也是在艺术上有重大突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制度是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统称"旧准则").  相似文献   

14.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但解构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还原到生活存在的本源视域。  相似文献   

15.
<论语>材料集撰应在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裔孙子思主持编撰而成.<论语>明显具有"正实而切事"的特征.研究<论语>应注意将研究放到古文化的大背景中,将孔子回归到他所处的时空中,既要克服疑古思潮的巨大束缚,也不盲目信古.  相似文献   

16.
白求恩遗嘱,即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最后一封信,部分原文可见于<白求恩传略>[1],<手术刀就是武器>[2]以及<白求恩大夫>[3],不被正统的加拿大历史学家承认.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论证,推论出这份在国内流传已久的遗嘱的确为白求恩所作.  相似文献   

17.
张晶同志: 您好! 看了您的来信,我很感动.我和我的同事们要向您和广大的热心读者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因为,作为办刊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对于您来信中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很明了的--党外群众不但可以阅读,也可以订阅<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赵山明 《探索》2003,(1):76
自我是什么?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确认了“我”的存在 ,这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功绩。胡塞尔的“本质直观”认为 ,自我是个无法界定的问题 ,或者干脆说不应当作为问题 ,因为一切问题、一切界定必须以“我在”为前提。正统(学院式)心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讨论什么自我 ,因为自我既不能被实验 ,也不能被客观地观察。能够实验或观察的是“刺激 -反应”(S -R联结)以至脑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元)神经介质等等越来越微观的一系列物质。原来以为这样可以越来越精确、越来越量化(意味着越来越可以控制和把握) ,没想…  相似文献   

19.
虽然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观直接的思想来源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但哈贝马斯更多地是从批判的立场上来阐述自己的生活世界观的。第一,哈贝马斯提出“生活世界”的背景与胡塞尔不同。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试图“解释日常生活实践和世界经验的内在知识领域,前谓语领域和前范畴领域,以及被遗忘的意义基础领域。”但哈贝马斯是将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理论的补充概念而引入的,是为了回答“社会秩序如何可能”和“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哈贝马斯关注生活世界,但并不像胡塞尔那样主张回返生活世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和…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第10期<党史研究资料>发表马连儒的<陈独秀在制定党的政治纲领过程中的贡献>,引起丁卫平的注意,并于2005年第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低纲领若干问题的探讨--兼与马连儒先生商榷>,对马连儒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2007年<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上,马连儒又发表了<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党的二大--与丁卫平商榷>,作为对丁卫平的回应.他们二位是否还会继续争论不知道,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别的学者参加进来.不过,我的老朋友马连儒做学问很认真,如果丁卫平再写文章讨论,肯定他还会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并不想参加他们的争论,只是说点由此而引起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