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守望者》。写作这本书的作家,1月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他的名字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塞林格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60年。  相似文献   

2.
3.
英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英雄文化在历史传承中赓续优秀文化基因,在民族复兴中汇聚爱国主义情感,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坚守人类正义的崇高境界。新时代的英雄文化具有人民性与个体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伟大性与平凡性相统一的特质。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能够提振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精神动能,为筑牢文化自信提供坚实依托,为培育时代新人厚植丰沃土壤,为维系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感、巩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4.
万资姿 《桂海论丛》2009,25(2):70-74
自觉文化创造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乃是文化符号创造的二重性.技术进步的二重性包含着某种反面,全球信息网络化在使当代符号文化创造获得全新发展界域的同时也带来了悖论,体现为现实文化符号的危机.这些危机具有虚实、真假联袂混合性,其实质就是由主体自身的局限所导致的文化创造之符号工具的异化,且其直接的表现就是主体受制于各种文化符号权力结构的束缚并最终致使人类文化创造陷入困惑与焦虑.要克服此种焦虑,则取决于主体自己的决断与行动--取决于人类自觉的符号设计.  相似文献   

5.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仿佛是从天上飘然而至的美妙乐曲,回荡在香气袭人的广西师范大学王城剧场。这是由世  相似文献   

6.
7.
赵伯乐 《思想战线》2006,32(3):29-35
贝叶文化的学术探讨,是运用多学科、大视角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的有益尝试,也体现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要解决贝叶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并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心理意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内含人与自然实现本质统一的价值观、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统合的生态实践观、利用自然与复活自然一体的生态制度观、享用自然资源与节约自然资源互动的生态消费观。认真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视艺术的魅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其中广有影响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更肩负起了引领人的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凯 《人民论坛》2010,(4):120-121
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12.
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是一个困难重重但却无法回避的问题,独立人格的文化内涵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了古今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始终走不出“重塑———分化———依附———再重塑”怪圈的原因,探索了彻底走出文化怪圈的必经之路———知识分子应当积极参与到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海洋文化"讨论热潮的背后,掀起了一股文化分裂的暗流。一些人声称台湾文化的本质是海洋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定性为大陆文化,否定中国海洋文化的存在,企图以此割断两岸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为"台独"势力分裂论调服务的政治目的,从历史事实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大力提倡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构建和谐文化的提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但和谐与和谐文化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的诞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生事物,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李彦 《传承》2010,(18):152-153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大力提倡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构建和谐文化的提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但和谐与和谐文化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的诞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生事物,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审美文化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问题,从文化学、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大学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作为精英文化的大学审美文化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异,并就借鉴大众文化、提升大学审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覃汉旅 《传承》2012,(20):74-75
壮族、侗族地区旧有的和新建的干栏式楼阁廊桥外形美轮美奂,内涵蕴藉厚重,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值得传承、创新与守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安全: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金齐 《思想战线》2006,32(1):69-76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文化安全是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现实问题。文化安全主要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及其价值核心的承认、理解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和进步状态程度和水平的一种反映。在资本的全球扩张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中心,其文化霸权和在意识形态上的战略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技术发展史也是文化符号生成、创新和演进的历史,技术的变迁与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为彼此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意义。技术对文化塑造的演进轨迹呈现出应用新技术与漠视新技术截然不同的新旧格局。网络文化符号的发展成为牵引和倒逼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其高度依赖新技术的现实,客观上给予技术创新更普遍、更持久的激励,推动着技术创新扩散潜能的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20.
孙远太 《前沿》2010,(9):181-184
祭禹活动有着悠久的传统。绍兴于1995年重启祭典大禹活动,确立"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则。大禹祭典活动尽管有着经济元素在内,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活动。大禹祭典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体现着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交织。它的符号意义包括:唤起了社会对大禹精神的认同;再生产大禹文化;是推动大禹文化传播的载体。大禹祭典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促进了大禹文化向社会日常生活的渗透,推动了大禹文化的海内外交流,并提升了绍兴市历史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