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中 ,党的地位、任务及执政环境的变化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实依据 ;正确理解执政党与社会、国家政权、国家法律的关系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基础 ;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坚持依法执政 ,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只有通过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才能体现执政党的先进性。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能力的体现形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改进与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在思想和工作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唐勤 《理论探讨》2006,1(1):170-173
正确认识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所肩负的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认真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赵晓呼 《求知》2002,(5):11-13
如何遵循执政规律,不断探索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执政党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必须解决的~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党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来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更加紧迫。一个善于保持先进性和生机活力的执政党,在改进自身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上,必须要有极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不断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才能不断适应日益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真正巩固。  相似文献   

5.
王崇明 《求知》2005,(4):30-3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等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对策和措施,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廉政文化研究》2011,(4):94-94
执政党应积极应对网络民主所带来的复杂局面,创新运用政党适应性理论和整合理论,积极推进网络民主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服务。要把网络民主作为党改进自身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契机,实现党的执政理念现代化、运作模式现代化、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现代化。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具体而细致的网络参与,积极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7.
所谓党的执政理论并非泛指所有政党执政的理论,而是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党的执政理论"是以执政党如何掌握、运用国家权力为核心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包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多方面内容。"它应该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较强的实践性、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执政方式是指党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机制的总称,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在执政行为中的具体化。核心是怎样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把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梅春华 《求知》2009,(6):25-27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有利于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安  李永山 《理论探索》2008,3(3):70-73
执政有效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在追求的主题.尽管我党并未明确提出"执政有效性"概念,但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全面执政地位后,在处理党与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了对执政有效性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摸索与奠基,偏离与调整,迷失与困顿,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重点,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为关键,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主线,通过不断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站在时代前列,能够经受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催生了党的执政方式变革的创新性思维;其实质在于着力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问政于民众和问事于政府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切实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3.
自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来,理论界对外国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讨.已成为执政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有重要影响的现代政党,西欧社会党独特的执政经历及其党内民主改革的做法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党的科学领导和依法执政,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因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良 《求知》2005,(7):4-6
党的十六大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我们党在深化执政规律认识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党在新阶段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是该政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前提和条件。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本质上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全面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执政方式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顺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近期,我们就这一课题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与市县部分长期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担任主要领导的同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丁一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主角和政府中的主导性政治力量.一般而言,政党主要通过执政、反对、在野或参政等四种不同的方式在政府中发挥其作用.而掌握行政权力、成为执政党,是各政党的首要目标.不同的国家,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各不相同.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既是各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又有助于我们比较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对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20日出版的《北京日报》刊发梅宁华的题为《中国政党制度的特征及优势》的文章。文章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一方面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尹倩  陈渊 《理论探索》2003,(5):35-37
执政方式是在一定政党制度条件下 ,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这就要坚持和把握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要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