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9年第3期的《四川师大学报》载朱峰文认为,叶挺是被俘而不是被扣。据新四军军部保存的档案《皖南事变要报》记载,“叶挺军长亦负伤被俘”。周恩来于1941年1月19日写的《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相》谈到叶挺情况时说:“打伤了他的臂后,捉起来加以污辱。”陈毅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中,更多次提到“叶挺军长负重伤被擒”。国民党军52师上报也说:“156团第二营第四连十四日十六时搜剿鹿角山以西山冲中,将叶挺俘获。”顾祝同第三战区少将参谋处长岳星明和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处长武之棻在解放后写的文章,也都说叶挺是被捕。事实是:叶挺为挽救危局,主动下山与国民党军108师谈判,但还没来得及下山,就被敌人的搜山队俘虏了。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被俘后,叶挺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1945年又被辗转押解到了重庆的“中美合作所”。当时,国民党的这一行动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中进行的,因此这很不利于我党对叶挺所进行的营救工作。对于这一点,叶挺是很清楚的。他想,该用个什么办法才能够把自己的行踪通知党中央呢?  相似文献   

3.
正司马文森(1916-1968),福建泉州市人,原名何应泉,曾用名何章平。其创作颇丰,《风雨桐江》《南洋淘金记》因带有浓郁闽南色彩和异国风情而引人注目。司马文森12岁时曾到菲律宾做工,1931年回国,后参加左联,并从事革命活动。漂泊南洋期间,他饱尝人间冷暖,接触到各个阶层的民众,深深感受到华侨生存的不易,这段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司马文森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投身革命,他把描写的笔触深入到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率众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未能突围。叶挺前去与国民党谈判,却遭非法扣留,先后被囚于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前后长达5年零2个月。叶挺被囚期间,幸得国民党爱国将领李济深将军保护  相似文献   

5.
朱德1944年说林彪是叶挺独立团出来的。林彪到底是不是叶挺独立团的人,是否曾在叶挺独立团任过职呢?为弄清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秘书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说到:“刚到武汉的时候,抓住张发奎的第四军因北伐伤亡急于补充人的时机,军委重点向四军派去了不少党员。正好这时黄埔第四期学生毕业,林彪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来到武汉,就由军委分配。林彪被我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剃头     
《湘潮》1990,(6)
那是红军年代的事。一天,乡苏维埃主席告诉剃头师傅,要他去给红五军的将士剃头,他高兴极了。他一到营房,就对给他搬凳子的人说:“同志,请你们长官来剃头。”那人笑笑说:“我们红军没有长官。”“怎没有长官?请你去请彭军长剃吧!”那人还是和气地说:“么于军长不军长,大家都一样,么人头发长就么人先剃吧!”师傅心想:这人说话怎么没大没小!他仔细看了那人一眼,只见他穿了一身补丁衣,不高不矮,墩墩实实,蓄着平头。他心想:大概是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那是1939年冬天,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军部驻地罗里村一座小桥上,给我们拍摄的。这座小桥是叶挺军长为方便群众过河,发动大家修造的,当时群众称它为“叶挺桥”。照片上有5个人,惟一的男同志是秘书兼机要科  相似文献   

8.
在皖南泾县西乡,距离县城25公里的叶子河上,横跨一座石木结构的小桥.当年的新四军称她为“军民桥”;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叫她“叶挺桥”.因为,“叶挺桥”是新四军军长叶挺亲手设计、亲自参与施工、又亲笔在桥中间的木坊的横匾上题写了“军民团结,抗战到底”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所以,称此桥为“叶挺桥”,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00,(1)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军长叶挺将军长期被国民党无理扣押,直到“重庆谈判”后,才获释放。当时,国民党的被囚将领获得释放后,一出监狱便急于与家人团聚,吃喝庆祝。军统特务沈醉对于叶挺这样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将军十分注重。临出狱前,他走到叶挺跟前,笑嘻嘻地问:“叶?..  相似文献   

10.
新四军皖南集结 项英一行经过三天两夜的不停奔波,终于来到了皖南屯溪,在六路饭店与陈毅会面。 2月11日,项英接军部电报,说叶挺军长9日从武汉动身赴赣,要他速回。当天下午,项英、陈毅一行乘火车离开屯溪回南昌。12日午后到达南昌,司令部参谋处长赖传珠、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人在车站迎候。回到军部,项英顾不得休息吃饭,立即去布置一新的军长办公室会见叶挺。叶挺依然像过去一样,身着便装,整齐清洁,举止优雅潇洒,只是大而有神的眼睛微露倦意,高大结实的身体也有些消瘦。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党建》2021,(3):66-67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激昂澎湃的《囚歌》,是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重庆狱中所作. 叶挺,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挺189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便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1919年,他参加了援闽粤军,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193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长叶挺刚吃罢晚饭,机要处的译电员就向叶军长递上一份急电:“希夷所购械弹运经上饶悉数为战区长官部扣押 十万火急 秀文”。 原来,新四军组建之初,蒋介石即百般刁难,不准设师,只批准设置旅级支队  相似文献   

13.
朱东旭 《党史纵览》2003,(10):44-46
安徽省泾县是60多年前叶挺军长及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当年,叶挺军长在这里与泾县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留下许多动人故事.如今,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以下称军部旧址纪念馆)珍藏和保护的三件文物,就真切地反映了叶挺关爱民众、与民共生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4.
卢权 《广东党史》2003,(5):53-54
近日阅读了卢毅先生撰写的《惠阳崇雅中学是叶挺将军的母校》(以下简称《卢文》,刊于《广东党史》2002年第6期)一文,开了眼界,对问题的认识有所启发。长期以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叶挺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从未发现有关叶挺少年儿童时代有否在崇雅学堂读书的情况,因此在撰写叶挺的传记时,也就自然没有提到叶挺有否在崇雅读过书的事情。如果叶挺确实在崇雅学堂读过书,也就如《卢文》所说的:我们的著作中“很明显,这是把叶挺将军少年时期曾在惠阳县淡水镇崇雅学堂读书这段史实遗漏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从央视《焦点访谈》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湖南常德市武陵区违反《统计法》虚报浮夸现象触目惊心,当记者问一乡镇党委书记为什么这样做时,他流露出一脸的无奈:当前的“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不能去拆虚报统计数字的“平台”,否则我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人家就会说我捞取“政治资本”。一字以蔽之: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家里,挂着一幅周恩来手书的“闻鸡起舞”立轴条幅。许多人说“闻鸡起舞”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专门为张瑞芳题的,也有人认为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我国电影界设“金鸡奖”时题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叶挺的大儿子叶正明所题。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被抓,先后被关押在江西上绕、贵州息烽和湖北等地,经我党一再交涉,蒋介石都不肯放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举行和谈。和谈中,释放政治犯一直是共产党坚决坚持的一个要求。蒋介石表面上不好拒绝,但仍企图把叶挺和其三个孩子长期关押,就把  相似文献   

17.
著名抗H将领、新四军军长叶挺曾评论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叶挺将万家岭大捷誉为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并列为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足鼎立、盛名中外、永垂不朽的三大名战,足见万家岭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万正  周希灿 《广东党史》2004,(2):26-28,37
1940年7月,叶挺将军到达重庆,邀请著名音乐家任光去皖南。经周恩来同志批准,任光光荣地参加了新四军。同月下旬随同新四军军长叶挺到达皖南,被分配在战地服务处,负责音乐工作。他到新四军创作的第一首歌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蒋介石为解决南方红军游击队问题,未经共产党同意就抢先任命,已经脱离共产党十年的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想通过叶挺把它们收编,为其所用。未曾想在这之前,叶挺已经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把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抗日的军队。叶挺如何向蒋介石交涉?作为一个非共产党员如何指挥共产党的军队?《在微妙的岗位上》向您展示叶挺强烈的报国之志、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在处理他与国共两党关系上的内心苦闷。  相似文献   

20.
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无理扣押,此后,被押往上饶、重庆、恩施、桂林等地,囚禁长达5年零两个月。其间,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多次劝降,要他发表反共声明,就任国民党高级军职,都被叶挺严辞拒绝。在上饶李村的墙壁上,他写下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名句。 1941年7月,叶挺被押往桂林,囚禁在七星岩的一个山洞里。1942年1月,又被解往重庆。5月12日,蒋介石亲自出马,召见叶挺,进行劝降。叶挺自被捕后,就一直以新四军全体将士的释放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