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笔者见到了“5·25”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的犯罪嫌疑人张文(化名)。刚完过14岁生日3个多月的他,站在笔者面前,1.65米的身高,略显单薄,一脸稚嫩。可谁能想到,这个花季少年已经在新疆塔斯海公安局看守所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关押近一个月了。  相似文献   

2.
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有关研究,目前世界各国的少年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在校生与辍学生犯罪形势十分严峻;犯罪低龄化;犯罪团伙化;性质残忍,手段狠毒。  相似文献   

3.
犯罪新闻报道作为向受众提供犯罪有关信息以及价值评判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其对未成年人而言具有双向的效果,既能提供一种校正的模板,成为一种强力的社会控制器;但是,由于某些犯罪新闻报道基于经济效益的冲动,热衷于提供一些犯罪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又会成为刺激、诱导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国家监管、规范新闻从业人的报道行为以及提升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等方式使之达到一种有机的平衡,这一点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一、印度少年犯罪概况1979年联合国估计印度人口约65,098万人(占世界第二位)。16岁以下儿童约占40%。首都新德里的人口为404万人。其他主要城市如加尔哥达人口为703万人等。为了改善国民极端贫困的状况,第一届甘地政权提出了控制人口政策,由于在非常状态强制执行,所以没有取得效果。宪法规定对6—14岁儿童(初等教育6—11岁,中等教育11—14岁)进行义务教育,但  相似文献   

5.
姚金龙 《法制与社会》2010,(13):217-217
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和谐产物——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胜利实现。因此,通过对留守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为我们减少和预防留守少年犯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一、对策的法律框架 说起德国儿童的不法行为,人们就会想起十三周岁以下的少男少女所做的违反实体刑法的事,即所谓的违法行为。这是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又与德国刑法有关,因为它将刑事责任的年龄确定在十四周岁,即从这时开始可以考虑给予刑事处罚,至少在原则上是这样。许多国家都是根据这一年龄划分的。 未满十四周岁的儿童无刑事责任能力 德国《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儿童“无刑事责任能力”。从正规语言的应用上看,这样表述似乎是种误解。这是指考虑到社会心理和社会教育的现状,人们不愿意由于谴责那些刑事罪过而使在身心方面显然还是孩子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畸形发展、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因素是造成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其犯罪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畸形发展、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因素是造成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其犯罪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 少年犯罪的处理宪法对主要集中于少年法庭中少年审判权所实行的监督并非偶然。刑事法庭与少年法庭对少年犯罪的审判之间的类似总是存在的;监狱和教养学校之间的配合是紧密的;国家对犯有严重罪行的青少年罪犯生活的干预的动机,包括社会预防同关心青少年罪犯的福利相结合。在向美国最高法院诉讼之前的特别争议包括法律程序上的保护,在此之前,可以使个人  相似文献   

10.
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因素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呢?从理论上分析,少年犯罪虽然是家庭、社会、教育与个体身心因素共同作硐的结果,但是,由于少年时期正处于接受学校教育从而不断进行社会化的阶段,如果这样的个体出现犯罪行为,如果校园暴力严重化,如果犯罪年龄低龄化,那么,学校教育在少年犯罪行为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欣华 《政府法制》2008,(1):16-17
诉诸法律的事物,往往“浓缩”了当下的某些社会现象。2007年12月9日,新华社播发《2007大案警示录》,盘点2007年重大案件。有贪污腐败,有非法集资,有“高智商”的计算机犯罪,有过于离奇的金库大盗,其中折射的世间百态,值得仔细回味。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原党委书记朱福忠,不仅把镇财政所当成自己的“银行”,还把其管辖范围内谋求发展的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取款机”。在其担任该镇党委书记的10多年时间里,朱福忠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受贿1400余万元,非法占有单位公款197万元.挪用公款25万余元。2005年2月21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朱福忠案作出一审宣判:以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朱福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15.
论加强耻感文化教育对防治少年犯罪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当前少年犯罪增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耻感文化教育缺失。因此,探讨加强传统耻感文化教育对防治少年犯罪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耻感文化教育缺失是少年犯罪增多的重要因素入手,阐述了加强耻感文化教育有利于防治少年犯罪,提出了对少年加强耻感文化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少年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外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不良交友的消极影响;主体因素源于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错综复杂的矛盾未能正确解决。预防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和少年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犯罪少年个性特征与改造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论少年刑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年刑法可作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少年刑法是指规定少年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少年刑法则是指关于不良行为、少年犯罪,以及保护处分与少年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少年刑法。少年刑法是我国刑法制度所忽略的领域。创建现代意义上的少年刑法,实现对少年犯罪处遇以刑罚为重心到以保护处分为重心的转变,应当成为我国今后刑法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凸现,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留守的少年犯罪问题也日趋严峻.农村留守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如何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越轨行为的发生,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3,(23):16-1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涉及酒吧等娱乐场所犯罪的数量不断攀升。泡吧,在少年们看来,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叛逆,或是情绪宣泄的出口。然而,音乐撩拨着神经,一杯酒,一个眼神,足以引发一场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