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民的政治参与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其发展的历程说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正常化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制定、执行正确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保证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健全法制,才能实现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法制化、正常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与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权实现的直接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应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民主化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的一种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性、形式性、非理性、功利性和盲从性等特征。被动性,就是参与主体并非出于自愿和自觉,而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参与政治生活。形式性,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不能发挥保持和促进民主政治健康运行的作用。非理性就是指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表现出极端非理智性的心态与行为。功利性,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是从自身利益,而不是基于一个公民政治责任意识的自觉参与。盲从性,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非为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而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状况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展开,公民政治参与问题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及其原因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从研究的概况及特点、研究的内容及主要观点、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前景等三个方面,对1997年以来关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状况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传统政治参与存在着有效政治参与的不足、政治系统与民众的政治沟通不畅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民众缺乏参与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有效沟通的渠道有限,制度化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缺乏上下互动性.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解决政治参与要求与体制之间矛盾,提供了多样的参与渠道,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弥补了传统政治沟通的不足.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以有序的政治参与化解信访难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平 《行政论坛》2014,(2):30-35
信访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政治参与理论警示我们,不同的参与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才符合政治稳定的要求。当前中国信访参与陷入了种种困境,以政治参与的视角透视其成因,包括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相关法律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官本位与传统"清官"情结的影响、上访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鉴于此,提升中国政治制度化水平、完善法律引导、大力发展政治参与型文化,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信访、社会组织参与等新形式就成为化解信访难题,引导公民信访参与有序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就当前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网络技术的“数字鸿沟”、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背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倾向、政治参与控制难度的增加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群体性政治参与是社会利益群体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社会组织或以临时集结的方式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经济领域的改革所推动,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全局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体性政治参与体现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扩展,二是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大幅增加。新时期影响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因素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触发了社会公众利益表达的愿望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现有的公民团体和社团组织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渠道,但人们对这些组织化渠道的利用还并不充分。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既离不开社会层面的组织建构和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和供给,即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效能,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卢锋 《党政论坛》2011,(17):25-27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民主发展状况的天然尺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隋,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制度,民主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我们党自革命时期就开始推行的群众路线,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不仅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的主体,推进了民众政治参与的规范性,并增强其有效性,从而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水平,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序、规范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产生同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革有密切联系,其危害十分严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规范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对策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公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纳入制度化体系;加强政府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切实防范政策失误;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公民制度化参与意识和能力;依法坚决打击严重危害政府权威、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的非制度化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2.
梁纪毅 《党政论坛》2009,(15):30-32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公民政治参与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格局。在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整合发展、规范发展四个阶段之后,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公民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实践中,网络战略相对滞后、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舆论引导不足、网络法治亟待加强等严重制约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提供网络政治参与战略保障;加强内容建设,掌握网络政治参与话语主导权;强化舆论引导,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健全网络法治,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相似文献   

14.
郭琰 《理论视野》2009,(5):47-49
公民政治参与是检验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内在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来观察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治的逻辑已经发生巨大变革,但要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所要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郝玲玲 《理论探讨》2012,(5):153-156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呼唤,更是当代政府改革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深化政府公信力的理论研究,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践行步伐,对于转型期巩固和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营造和提升和谐官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面对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挑战,必须尊重时代特征和要求,以现实国情为基本依据,以政治沟通为主要渠道,以公民参与为有效手段,理性选择适应于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和提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浙江温岭市新河模式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做法,分析了新河模式中公民制度化参与财政预算的途径和机制,探讨了新河模式在扩大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效果、作用和意义,解剖了新河模式中财政预算的公众制度化参与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区,指出了新河模式存在的制度条件及其示范价值。最后,从协商民主与代议民主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对公共预算中公民制度化参与的新河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要呈现出过渡性、不均衡性、多样性、层次性等四大特征.过渡性具体表现为由动员型参与向自主型参与过渡,由信念型参与向利益型参与过渡;不均衡性主要由地域差异、地位差异、政治身份差异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所引发;多样性表现在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和渠道方面;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阶层及政治参与水平的分化上.  相似文献   

18.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提高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制度化不够完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化、渐进化原则。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旁听制度、立法制度、信访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8)
政治稳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目标追求,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程度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治稳定维系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与稳定关系。其中,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政治参与程度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只有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保持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街道事务管理的任务量和复杂性急剧增加,街政治理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公民参与和街道行政之间的生态互动关系为主线,依据"决策—实施—监督"的街政流程,对2007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成立以来街政治理的公民参与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社区的公民参与及其组织形式塑造了街道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机制,扮演着社区居民自组织服务或为其增能的角色,开辟了街政监督的公民社会路径,其在推动街政由低分权、封闭性、单向度管理,向开放式、参与型的公民治理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