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发生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瘙痒程度)评分、血清免疫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围针联合开瑞坦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开瑞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针联合开瑞坦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开瑞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门诊收集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患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祛风消斑的中药内服。对照组口服赛特赞片,其中治疗组33例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性(x^2=3.98,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低切变、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性(P<0.05)。结论: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能明显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改善患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促进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至2001年11月,笔者采用多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并与皿治林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参照<皮肤性病学>[1]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 治疗组30例,年龄19~60岁,平均32.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12.8个月.对照组30例,年龄20~58岁,平均31.4岁;病程4.5个月~20年,平均12.2个月.临床表现均为全身性红斑、风团,时隐时现,瘙痒,搔抓后更甚,伴心烦,睡眠差,舌质淡,苔白,脉沉.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在年龄、病程、病情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fi,Hp)阳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1例Hp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20例,予西替利嗪口服;联合组20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2周抗Hp四联药物;序贯组21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2周抗Hp四联药物后以序贯中药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水平的变化及Hp转阴率。结果 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联合组;3组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序贯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联合组和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序贯组Hp转阴率为最高。结论 抗组胺药联合抗Hp四联药物后序贯中药治疗伴有Hp感染的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过敏煎治疗皮疹二则朱薇薇(浙江省德清县中医院313200)关键词:过敏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中图法分类号:R758.2过敏煎由乌梅、柴胡、五味子、生甘草各5g,防风、白鲜皮、蝉蜕、红花各10g,苦参15g,丹参、生地黄、生黄芪各20g组成。用法: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疗法组(治疗组)和金刚藤胶囊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显著改善,在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2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疗法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调节抑炎性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其忠教授善于运用膏方调治虚损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强调有病辨证调补、无病辨体调补;药物配伍在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下,一般采用"方证相对"法进行处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特定病种则辨病用药;在重视药物配伍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对患者心理的调适及饮食生活起居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八味汤组成:生珍珠母、牡蛎、石苇、徐长卿各30克,白鲜皮、生地榆、槐花、地肤子各20克。临症施用,据不同病因,再加凉血、温阳、活血、燥湿、祛风、止痒、杀虫等药物。 本方是笔者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经验方,现举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荨麻疹:中医称为“风(疒咅)(?)”,俗称“风疙瘩”或风疹块。急性多属风热,慢性多属阴虚或阳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三九胃泰颗粒,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弱证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与运动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综合疗法 盆腔操,即口服盆炎清胶囊 复方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 四黄水蜜外敷 盆腔操,对照组仅予中药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3个疗程后盆腔体征及主要症状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与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8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36例,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 32例,予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14d为 1个疗程,疗程间隔 4d,观察 2个疗程,分别判断其疗效及各组中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83. 3%,优于对照组 62. 5% (P<0. 05);治疗组中病程长短与疗效无相关性,对照组中呈负相关性。结论:中药敷脐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满意,且患者病程越长,应用敷脐法越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和CD3+、CD4+、CD4 +/CD8+均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背俞穴拔罐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论治进一步客观化,笔者研究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指标、HBV前C区突变株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胃寒热证时胃黏膜象的差异.方法:选择132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辨证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胃寒组43例,胃热组41例分别在胃镜下观察胃黏膜糜烂、色泽和出血点的多寡及轻重程度,并计分.结果:胃热组胃黏膜糜烂、色泽和出血点计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胃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热证、无明显寒热证、胃寒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依次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贞芪益肾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方法 ,治疗组 2 8例患者服用贞芪益肾颗粒加空白模拟片 ,对照组 2 6例患者服用肾炎康复片加空白模拟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2 .1% ,尿蛋白总有效率为 85 .7% ;对照组均为 6 5 .4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红细胞总有效率为 6 8.8% ,对照组为 6 1.5 %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贞芪益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降低尿中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月经期采用静脉滴注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共7 d;经后期采用清热利湿化瘀的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综合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78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分别为58、13、7例,总有效率为91.0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