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吴茱萸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 Evodia rutaecarpa,TAE)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40%CCl4皮下注射12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层黏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ayalur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部分大鼠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血清AIT、AST、MDA、SOD、LN、HA、PCⅢ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给药10周末,TAE 50,100mg/kg组肝小叶结构明显改善,脂肪变性减轻,胶原纤维间隔减少,ALT、AST、MDA、LN、HA、PCⅢ及肝组织中HY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TAE 50,100 mg/kg灌胃给药对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Rennard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软肝冲剂和西药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P<0.05或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冲剂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软肝饮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小鼠HBV-DNA、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雌雄各半的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中药软肝饮治疗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恩替卡韦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及肝组织中HBV-D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collage typeⅣ,Ⅳ-C)、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饮高、中、低剂量组和恩替卡韦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饮的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LN、HA、Ⅳ-C、PC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饮高剂量组和恩替卡韦组LN、HA、Ⅳ-C、PC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软肝饮降低血清LN、HA、Ⅳ-C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2、IL-10、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饮高、中剂量组和恩替卡韦组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IL-10、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软肝饮低剂量组比较,软肝饮高、中剂量组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软肝饮治疗HBV转基因小鼠发挥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复方肝纤愈(GXY)对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在以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基础上,GXY小剂量(6.1g/kg)、大剂量(12.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P、Alb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GXY(大)组可明显降低HSA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升高Alb的含量,同时可改善实验大鼠生存质量,且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论:GXY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芦根多糖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探讨可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C l4、花生油(1∶9)皮下注射13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芦根多糖大剂量(420 mg/kg)、芦根多糖小剂量(210 mg/kg)连续灌胃9周。检测唾液酸(SA)、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摘取肝脏,电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芦根多糖大剂量可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和组织中MDA含量;芦根多糖小剂量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SA和MDA含量,升高模型大鼠血清GSH-Px及血清和组织中SOD活性。电镜下芦根多糖大、小剂量组对肝细胞都有保护作用。结论:芦根多糖大、小剂量均可保护肝细胞并有抗氧化作用,大剂量还可降低胶原含量。提示芦根多糖可通过抗氧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沉积等途径来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表儿茶素高剂量组(100 mg/kg)、表儿茶素低剂量组(25 mg/kg)。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 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模型的同时开始给药,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称取肝湿质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微板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lα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表儿茶素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的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α-SMA、collα1蛋白的表达;肝组织病理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MA、collα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定量检测肝复健冲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复制DEN诱导的大刀肝硬化模型,同时予肝复健冲剂进行干预,采用天狼红-苦味酸染色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肝复健冲剂对DEN致大鼠肝纤维化胶原沉积程度的影响。结果:随模型复制进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量逐渐增加,中药组大鼠肝脏炎性损害及肝硬化程度较对照组大鼠轻,肝复健冲剂明显降低肝脏胶原沉积量(P<0.05)。结论:肝复健冲剂可减少肝脏胶原沉积,延缓DEN致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CCI4)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100ml/,L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13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5周开始以芦根多糖大剂量(420mg/kg)、芦根多糖小剂量(210mg/kg)连续灌胃9周,检测肝功能(ALT、AST、A、STP)、摘取肝脏称质量,计算肝脏系数,光镜下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维多利亚蓝加丽春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芦根多糖大、小剂量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ST含量、芦根多糖小剂量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A/C)比值。光镜可发现芦根多糖大、小剂量组都对肝纤维化和脂肪肝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芦根多糖大、小剂量均可不同程度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降低肝脂肪化程度,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加味茵陈四逆汤防治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川芎嗪及服用加味茵陈四逆汤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a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PC-Ⅲ)]及肝脾彩超检查(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度及脾静脉直径),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C-Ⅲ、HA、LN、Ⅳ-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PC-Ⅲ、HA、LN、Ⅳ-C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度、脾静脉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脾静脉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及脾厚度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西医基础治疗,加用川芎嗪联合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胆道闭锁术后患儿,能更显著地改善胆道闭锁术后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汤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用齐墩果酸、西利宾胺和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纤软肝汤,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M、PCⅣ)和总有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抗纤软肝汤通过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嘌呤诱导肾阳虚不育大鼠模型的量效关系。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腺嘌呤低(每日100 mg/kg)、中(每日150 mg/kg)、高(每日200 mg/kg)剂量组,每组5只。用腺嘌呤给予大鼠灌胃30 d,诱导肾阳虚不育模型。观察大鼠体征、血清性激素水平、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睾丸、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腺嘌呤各剂量组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显著降低(P<0.05),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 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激素(luteotrophic hormone,LH)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SCr、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腺嘌呤各剂量组大鼠睾丸均出现生精小管中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疏松,精曲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增多,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管腔内生殖上皮变薄,精子数目减少,大部分管腔中可见脱落的精子细胞;肾小管内有大量结晶物沉着,且有异物肉芽肿形成,占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均以2 8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黄芪组和联合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组(P <0 .0 5 )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联合组降低的程度大于丹参组和黄芪组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固肾胶囊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注射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开达(开博通+达美康)组,固肾胶囊大,小剂量组,灌胃给药8周后分别测定其对大鼠肾质量,肾功能及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影响,结果:固肾胶囊大,小剂量组肾质量,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尿素氮,肌酐,尿蛋白排泄量均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开达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固肾胶囊有抑制肾脏肥大,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SQDG)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卡介苗 脂多糖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SQDG中剂量组与白芍总苷(TGP) 黄芪总皂苷(ASTs)中剂量组相比较,在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水平及降低肝匀浆MDA水平上,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其余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SQDG120 mg/kg和TGP 105 mg/kg ASTs 15 mg/kg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药效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天麻素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从Ras同族体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Rho激酶(Rho-associated kinase,ROCK)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1...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模型,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坐骨神经组织NGF mRNA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连续4周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模型法复制DPN大鼠模型,自第5周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每日分别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19.40、4.85、2.43g/kg灌胃,连续给药12周;甲钴胺组每日采用甲钴胺0.25mg/kg灌胃。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NFG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NGF水平显著降低(P<0.05),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血清NGF水平和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周围神经组织炎症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上调坐骨神经N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经彩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中医证型、肝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4例CHB患者中,湿热蕴结证21例,肝郁气滞证34例,肝肾阴虚证7例,瘀血阻络证13例,脾肾阳虚证9例。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呈明显正相关(r=0.662,P=0.000);临床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0);不同证型CHB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是CHB患者的主要证型,病理分级和肝功能检查尚不能用于CHB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茶多酚的急性和慢性的毒性反应。方法:小鼠分5组,剂量比值为1:0.8,连续灌胃7d。按Bliss法计算茶多酚LD50。大鼠分对照组,茶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90d。结果:茶多酚LD50为2.499g/kg。动物长期服用茶多酚未出现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脏器组织的毒性变化。结论:茶多酚属低毒性,对大鼠0.8g/kg·d^-1的剂量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00倍以上,提示临床用药量是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的Ⅳ型胶原水平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CCl4后腿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病理片呈肝纤维化变,贮脂细胞增生活跃,有较大量的Ⅳ型胶原沉积。超微结构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生成和成纤维细胞。结论:CCl4肝纤维化大鼠3周的胶原沉积量并不高,6周起胶原纤维沉积量逐渐增大,并向肝细胞延伸。从9周开始分割肝小叶,在第12周已有假小叶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