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1972年,Kerr和Wyllie等首次提出细胞凋亡(apotosis)以来,凋亡逐渐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心血管病学、中药药理学等研究进展,已证实了细胞凋亡现象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并为进一步寻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就中药(包括单体、复方、植物提取物等)对冠心病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GLUT1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即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模型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恬尔心组,各组均用9.0 g/L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等容积药液灌胃7 d,每日1次,采用冠脉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40min再灌注4 h后,速取再灌注区心肌组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GLUT1的表达。结果:单纯模型组心肌细胞膜GLUT1蛋白明显表达,细胞中总GLUT1含量较正常组增加;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和恬尔心组心肌细胞膜GLU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细胞中总GLUT1含量较单纯模型组增加。结论:芪丹通脉片能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总GLUT1的表达,并促进其向细胞膜转位,从而起到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阿霉素(ADR)复制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毒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中毒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培养72h以后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MI保护组,继续培养24h后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SMI能够减少ADR中毒心肌细胞LDH释放量,降低细胞内MDA含量和[Ca^2 ]i,同时增强细胞内SOD活力。续集:SMI能够对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和逆转细胞内钙超载,从而保护ADR中毒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制剂对提高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灌服复方丹参制剂大鼠的力竭性游泳运动,测定大鼠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灌服复方丹参制剂的大鼠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制剂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筛选丹参的发汗条件。方法 以发汗堆积量(A)、发汗环境温度(B)、发汗时间(C)3个条件因素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同一批次丹参鲜品进行发汗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的发汗条件因素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发汗条件因素对丹参酮类的影响依次为发汗环境温度(B)、堆积量(A)、发汗时间(C)。结论 丹参酮类的含量受不同的发汗条件影响显著,为制定丹参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标准操作流程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芪-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 mg/kg)、黄芪-丹参组(0.75 g/kg),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 8周的方法复制AS模型,同时灌胃给药。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观察大鼠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严重,可见明显蓝色钙状斑块,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Berger-Parker、Simpson指数明显降低(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群落丰度明显降低(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以及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群落丰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丹参组大鼠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P<0.05),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无明显损伤及增厚,大致恢复正常,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Berger-Parker、Simpson指数明显升高(P<0.05),放线菌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杜氏杆菌属群落丰度明显升高(P<0.05),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以及布劳特氏菌属、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群落丰度明显降低(P<0.05)。〖JP〗结论 黄芪-丹参治疗A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血脂代谢和抑制炎症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水提取液的浓缩、精制及干燥工艺及其条件,以使丹参水溶性酚酸尽可能少地被破坏,且其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宜于大生产。方法:以丹参中丹酚酸为筛选指标,对其精制、浓缩及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以90℃减压沈缩,2500r/min、30min离心精制,进口温度为140℃喷雾干燥为最佳的浓缩、精制及干燥条件。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水溶性酚酸得以最大限度地被保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BMECs)的影响,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rBMECs,并进行兔抗鼠Ⅷ因子鉴定,建立体外细胞缺氧模型。对参芎有效成分丹参素(A)、丹参酮Ⅱa(B)、川芎嗪(C)、藁本内酯(D)、阿魏酸(E),以3个剂量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另设正常组、模型组,观察不同配伍对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正交方差分析、直观综合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配伍样品均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DH含量,减少细胞早期凋亡,抑制缺氧诱导的rBMECs发生G1/S期阻滞的作用。正交方差分析表明:A2B1C3D2E1为SOD的较优组合,A3B1C1D2E3为LDH的较优组合,A2B1C2D3E2为早期凋亡的较优组合,A2B3C3D3E2为G1期的较优组合,A2B3C3D2E2为S期的较优组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A2B1C1D3E2为多指标的较优组合。结论 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缺氧对rBMEC的损伤,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Ⅱ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滑膜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分离的方法获得滑膜细胞,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β的水平。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明显下调CI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滑膜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排针刺激心经“神门-通里”段或小肠经“养老-支正”段经脉主干,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针心经、小肠经能拮抗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率延缓作用,可显改善心功能,且以电针心经为。结论: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心经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心经组取“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非经非穴组取大鼠臀部非经穴刺激点,各刺入3根1寸毫针,间距约2 mm;电针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次。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末次针刺后即刻(0 min),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显著增加,MAP、RPP显著下降 (P<0.01);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上升(P<0.05,或P<0.01); 末次针刺后10、20、30 min,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升高 (P<0.01)。结论 针刺心经可逆转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确切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制剂冠心平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平片,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心可舒片,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ne 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平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多靶点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组、电针+ADSC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后7 d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VEGF mRNA表达,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电针+ADSC组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细胞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MVD计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 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干细胞生存内环境,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