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22例EH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其与25例正常人的尿五蛋白(白蛋白(A 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及肾动脉血流(平均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 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尿五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P<0.01);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仅尿α1-MG升高(P<0.05),肝火亢盛组Vs增快明显(P<0.05);余下4组Vs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组R 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EH早期肾损害的两项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相关性,虚实夹杂证、实证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显著,肾小管、肾小球损害明显;虚证肾动脉血管阻力轻度增加,肾小管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叶间动脉及肾主动脉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的影响。方法:70例辨证为肝肾阴虚或兼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养肝益水颗粒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肾叶间动脉及肾主动脉Vmax、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肾叶间动脉血流Vmax上升程度、RI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肾主动脉Vmax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RI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叶间动脉血流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io,UAER)、尿微量清蛋白(microalbuminuria,M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u)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符合中医辨证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UAER、MA、α1-MG、β2-MG、TRF、IgGu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MA、α1-MG、β2MG、TRF、IgGu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纽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具有减少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亚临床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27例EH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肾功能联检(血、尿β2-MG,尿ALB和IgG),并以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结果: ①轻、中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指标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程<5年的早期肾功能指标与>5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证最多,其中肝火亢盛证肾损害较轻,阴虚阳亢证肾损害有加重趋势,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肾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中医证候和EH早期肾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肾功能联检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并以60例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以肝、肾证候及阴虚、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最高,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芪贞降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检测各组大鼠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Ⅰreceptor,TGF-βRⅠ)的表达分布。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TGF-βRⅠ、Smad3和Smad7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TGF-βRⅠ、Smad3、p-Smad3、Smad7和p-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损伤明显,TGF-β1和TGFβ-RⅠ表达增加;TGF-β1、TGF-βRⅠ、Smad3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Smad7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1、TGF-βRⅠ、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Smad7和p-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贞降糖颗粒组上述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0例HL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n =35)和对照组( n =35),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排铜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肝豆灵口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尿免疫球蛋白G(urinary immunoglobulin G,UIgG)、尿转铁蛋白(urinary transferrin,UTRF)、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α1微球蛋白(urinary alpha 1 microglobulin,Uα1M)、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beta 2 microglobulin,Uβ2M)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UTRF、MAU、Uα1M和Uβ2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而对照组仅UTRF、Uα1M和Uβ2M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治疗后治疗组Uα1M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讨论 肝豆灵对HLD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损害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并加以防治,对延缓病情进展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血压监测(ABPM)不仅提供24 h血压的总体水平,而且可以提供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1临床资料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3岁,平均(65.82±9.56)岁。符合《内科学》(第6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常规服用降压药,治疗组加用养肝益水颗粒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微观指标变化及探讨滋水降火饮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复制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模型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和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 ,SOD活性降低 (P <0 .0 1) ,而滋水降火饮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羟脯氨酸、SOD较模型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模型动物MDA和羟脯氨酸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 ,显示有衰老加快的现象 ;滋水降火饮通过改善模型动物的阴虚状况 ,从而达到降压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 sonography,TCD)结果的影响。方法:将97例确诊为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治疗和康容静滴加假针刺法治疗,疗程1个月,对治疗前后的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左椎动脉平均流速(Vm)明显增加,基底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Vs和Vm都有显著增加(P<0.05,P<0.01),PI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部分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能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利于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的恢复及假性球麻痹症状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有血淤表现,我们对25例患者用活血祛淤的“活肾Ⅰ号”灌肠进行治疗,并另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β_2-微球蛋白等改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X线或CT、MRI),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并具备以下条件者纳入本研究的观察范围:①经X线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椎骨增生、小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等颈椎病表现.②连续3次血压>18.6/12.6 kPa(140/95 mmHg),伴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③无原发性高血压家庭史,除外原发性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且血脂(TG、CHO)检查结果基本正常.④经降压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效果不显著或无效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芦黄参花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5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模型纽和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尿微量清蛋白、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中药组(芦黄参花胶囊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糖、尿微量清蛋白、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芦黄参花胶囊通过控制血糖、降低尿微量清蛋白、血清IL-6和TNF-α水平,而起到保护肾脏,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葛根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180~220 g,建立"二肾一夹"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用血压测定仪测定给予葛根提取物前后大鼠尾动脉压的变化,并观察葛根提取物对高血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提取物组大鼠血压显著降低(P<0.05, P<0.01);而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葛根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降低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粤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为制定粤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的临床辨证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境内包括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及香港地区常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将收集的数据应用Epidata2.1软件建立数据库,经核对后转化为SPSS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及其他证型;五大区域各证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1.016,P=0.000).结论:本组EH证候特点与<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文献分析认识基本一致,但粤港地区阴阳两虚证更明显,考虑与"南方多热,病多伤阴,沿海潮湿多伤肝脾肾"的地理致病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健康人群运动负荷后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证据的正常男性35例,受试者分别于平板运动前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频谱(mitral flow pattern, MIF)、肺静脉血流频谱(pulmonary venous flow, PVF)、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检查,测量以下指标:舒张末期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Ad)、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end systolic diameter, LAs)、左心房最大容积(left atrial volume, LA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peak early filling,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late diastolic filling,A)、E/A值、A峰时间(peak A time, At)、E峰减速时间(E deceleration time, ED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 IVRT)、肺静脉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wave, S)、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arly diastolic, D)、S/D值、心房反流最大流速(peak of atrial reversal, AR)、AR时间(AR wave time,ARt),以及二尖瓣环室间隔(intraventricular septum, IVS)、侧壁(lateral, LAT)、前壁(anterior, ANT)、下壁(inferior, INF)收缩期运动速度(systolic velocity, 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late diastolic velocity, Am)、Em/Am值,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后LVEF显著升高,LVEDV、LVESV显著下降;LAV、LAd显著降低,A、AR显著升高;E、At、E/A值、EDT、IVRT、ARt显著下降;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Sm均显著上升,IVS、ANT和INF的Am明显上升,Em/Am比值下降。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地评价正常人运动试验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法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5例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服用降血压药,治疗组加用中药,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养阴活血法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型高血压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行右侧输尿管结扎术,假手术组只游离不结扎.术后第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检测BUN、SCr.采用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GF-β1、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对BUN、SCr有显著性影响,能显著减少大鼠肾间质TGF-β1、CTGF的表达,并有效改善肾脏的病理改变.结论:姜黄素有助于改善UUO所致的肾脏损伤,并能抑制肾间质纤维化,提示姜黄素有潜在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