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在肝癌临床中的运用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近年来肝癌辨证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辨证质量,更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我们对近20年来关于肝癌中医辨证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文献,符合上述标准者共36篇.通过关键词索引,检索式为:肝癌 AND 辨证.  相似文献   

2.
仲景六经辨证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给后世医家提供了学习中医的广阔思维天地.癌性发热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效和优势.由于患者体质、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不同,癌性发热经常表现为典型六经症状,根据六经辨证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癌性发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肝癌微环境与肝癌细胞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体。肝癌微环境不仅对肝癌细胞的生长起支持作用,还可从多方面决定肝癌的表型,已经成为肝癌研究的一大热点。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属阴邪范畴。“阳虚失煦,寒邪袭虚”是引起癌痛的重要病因病机。温阳法注重顾护阳气,其对肝癌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院校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丰富,知识密集,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也是学好其他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内容分上下篇.下篇各论分7个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常见病证,其中第6章"气血津液病证",多为临床疑难杂证,病因复杂,病机多变,辨证灵活,论治多样,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但教好这一章节,对学生临证思维的拓展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教和学好这门课,不但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而且对以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仅就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亚临床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27例EH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肾功能联检(血、尿β2-MG,尿ALB和IgG),并以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结果: ①轻、中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指标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程<5年的早期肾功能指标与>5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证最多,其中肝火亢盛证肾损害较轻,阴虚阳亢证肾损害有加重趋势,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肾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中医证候和EH早期肾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肾功能联检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药介入干预状况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统计中医药介入干预起点、持续时间及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主选择中医药干预介入治疗时,36例处于D期,4例处于C期,3例处于B期,7例未选择中医药治疗。平均KPS评分为71分;中医药干预时间共323个月,平均干预时间6.46个月;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而中医药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药介入干预时临床分期普遍较晚,生存状况有所下降;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其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骆斌临证灵活运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模式,结合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提出以活血祛瘀、清利湿热、温经散寒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大法,并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过敏体质导致的,常根据其症状表现及其病机而确定其病名,治疗上着重调节偏颇的过敏体质;西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各种过敏原所引起,诊断上着重于寻找过敏原,治疗上着重于避开、对抗过敏原.比较中西医对过敏性疾病认知的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皮肤病学的理论基础,揭示了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其所蕴含的相关养生理论在饮食调养、情志调摄、慎避外邪、规律作息方面对皮肤病的日常预防调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余国佩《医理》的“燥湿为纲”观点,从自然、人体到疾病的病因、辨证、治法、用药方面阐述了其思想内容,并对其学术价值作了评价,认为此种观点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医疗思想体系,不仅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理论和临床施治有参考意义,而且也为中医“返博为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中医治疗糖尿病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为了做到辨证分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中医医家作了不少的努力,并利用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生化、理化检测等理论和方法,力求给辨证分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近10年来国内医家在糖尿病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联系方面的研究资料作一综述。 一、环核苷酸与辨证分型 cAMP和cGMP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具有第二信使的作用。陈可冀报道早在70年代邝安堃就提出  相似文献   

14.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该书对口腔疾病进行了分类论述。其对数十种口腔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另外,对鹅口疮、滞颐、兔唇等小儿口腔疾病,以及拔牙术、颞颌关节脱位等的最早记载还奠定了其在中国口腔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中医口腔疾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以肝阴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进行辨证,根据相关因素在肝阴虚证组和非肝阴虚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量化诊断标准;然后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最后建立程度分级标准。结果: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诊断标准为24分;量化诊断标准回归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90%以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3.18和26.75;程度分级标准为:轻度24~32分,中度33~44分,重度≥45分。结论:同肝阴虚证各种形式的标准相比较,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更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实际;②统计更严谨;③相关因素赋分更合理;④检验更严谨;⑤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辨证及病机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虚证为病机之本,以肾虚为主,兼及肝脾亏虚,阴阳失调;实证为病机之标,以痰瘀为主,兼及风火;虚实夹杂为病理之常,多见肾虚痰瘀阻络;热毒损络为病理之甚,多见于各种危急表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中药治疗的机制.方法 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和健康人6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因素;经过中医综合治疗(华蟾素、艾迪或消癌平治疗)14 d后,观察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9.
血证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3个方面对血证的源流进行考证.分列历代对于各种出血表现的不同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血证的治则治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常见证素与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近10年高脂血症的文献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规范证名、症名,提取病位、病性证素,对证素频数进行统计;并用秩和检验分析常见证素(占病位证素或病性证素总频数的百分比>5%)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名44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10个,常见证素与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证素与症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为本病的辨证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