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维基模式构建互联网中医百科,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开放、专业的中医药知识服务。〖JP〗 方法 采用Mediawiki系统搭建中医百科站点,并分析、解决该模式下中医百科分类体系设计、中医条目规范化编写、中医专题项目开展等实际应用问题。 结果 利用维基模式构建完成的中医百科站点,能够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中医药知识共享、协作、专题开展等线上服务。 结论 维基模式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中医药知识在互联网上的良性传播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勃起功能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严重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以及身心健康。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将中医体质学说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略论老年“心身并治”朱献生(华东理工大学校医院临床医药研究室上海200237)关键词:老年;心身医学中图法分类号:R395.2随着医学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及目前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的趋势,提出老年“心身并治”原则有现...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是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但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人才辈出。近代中医学校所做的各种探索可指导现代中医学校体制的完善,同时也为现代中医学校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素材。民国时期中医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主张中西汇通,崇尚经典;重视临床,加强实践。这些特点可以为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护理体会黄一心(芜湖市中医医院244000)关键词:中医护理学;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中医临床护理的点滴体会。1辨证施护辨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应着重于传病微观辩证,增强理论的自然科学属性,提高诊疗手段的科技含量和临床疗效的飞跃等方面,正确把握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南中医杂志》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学术期刊。办刊20余年来,以弘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的办刊宗旨,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中医康复专业发展的前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康复技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势,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认为中医康复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大力发展中医康复教育。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型、创新型思维,影响着中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医要发展,必须大力提倡发散思维,在医、教、研等方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使中医能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护理教育以卓越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医院校,需要将校园文化与护理专业文化相融合,以“天使在我心中”为主题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文化品牌体系,并根据高等护理教育的过程为中医护理学生搭建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从而打造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气质和特色的优秀的中医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西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重剂、温热之药;东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轻剂、清凉之品;中部之人患痹证,当因地制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痹证的现代研究,基于中医地域医学特色,探讨不同地域痹证的辨证及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结晶。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医药整体竞争优势的增强,一些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天然药物市场的壮大及其对中药类产品的接纳,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立足于中药行业的发展环境,着眼于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中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形成科技先导型中药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拓展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渠道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chromosomal inactivation, SXCI)与女性体质的关联性.方法:对15岁以上、获知情同意的1 103例健康女性,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计算各亚量表分数,判定个体为平和质或偏颇体质.对上述个体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Hpa Ⅱ消化后,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结果,比较Hpa Ⅱ消化前后AR基因扩增产物的强度差异,计算其校正比值(CR).结果:以CR≥3为判断SXCI标准时,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组间SXCI的发生率分别为8.9%(33/370)、32.0%(48/150)、8.1%(5/62)、11.3%(6/53)、18.4%(16/87)、22.9%(19/83)、10.9%(5/46)、29.0%(29/100)和8.0%(4/50),发生率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1.071,P<0.05).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SXC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2.0%(48/150)、18.4%(16/87)、22.9%(19/83)和29.0%(29/100).分型与SXCI关联系数为0.2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SXCI与女性体质关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中西医结合,如何结合却是困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难题.经脉脏腑与脑相关体现了作为整体的人的功能调控途径.在神经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用医学科学语言阐释传统中国医学,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脉脏腑相关不仅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更可能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文献论述了艾滋病(AIDS)发病与防治研究概况,着重阐述了中医对AIDS的认识以及中医药、针灸的防治作用。指出其病因病机是外感湿邪淫毒,损伤机体;内伤于房事不节,气血双亏。治疗采用除湿解毒、补气益血的方法,通过中医药、针灸来抑制AIDS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肾功能。本文还拟定了中医药、针灸治疗AIDS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世界医学发展历经三大模式:弥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人类健康观也由个体健康到身心健康的转变。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中,中医学博大精的内涵愈被世界医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及辅助化学治疗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将其分为中药暴露、无中药暴露两个队列。中药暴露组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辨证加减。观察性别、年龄、首次就诊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卡氏功能状态(Karnor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复发或转移、中药暴露等因素对进展期胃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对62例患者随访2年,与无中药暴露组比较,中药暴露组患者体质量和BMI显著升高(P<0.05),复发或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暴露、基线KPS评分、复发或转移、基线BMI是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为口服中药的优势人群,“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可增加或稳定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体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手足部慢性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手足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外用自拟中药煎剂熏洗,西药组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组与西药组两种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西药组为61.5%,中药组为80.0%.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00),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连续校正χ2检验,P=0.026).结论:中药熏泡配合糖皮质激素外用可显著提高手足部慢性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韩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索性分析影响韩国人群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5—11月,选取居住于首尔地区的300例韩国人,运用《中医体质量表(韩文版)》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体质量指数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并与中国常模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被调查人群中,平和质69例,其余8种偏颇体质225例,兼夹体质6例,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为阳虚质(占14.3%)、湿热质(占13.3%)和阴虚质(占12.7%)。不同性别者的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以及不同体质类型者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常模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韩国人群阳虚质构成比高于中国常模,气虚质构成比低于中国常模。结论 韩国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其分布情况可能与中国人群不同,但尚需要大样本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