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刺治疗时机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重要因素.影响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时间因素包括早期择时针刺、不同时辰针刺和留针时间3个方面,今后应对这些时间因素进行优选,以提高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针刺合中药治疗亚健康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门诊亚健康病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仅予以健康教育;针刺组35例,以电针火罐治疗为主;针药组35例,除应用针刺等治疗外,加用口服逍遥丸合归脾丸.其中针药组脱落3例.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每个疗程针刺组及针药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疗程的增加,各组的疗效均有所提高,以第3个疗程疗效最佳,且针药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是治疗亚健康的较好方法,值得继续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难治性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2)用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n=39)用新斯的明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治愈率为92.86%,西药治疗组总治愈率为53.85%,两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胃肠激素的概念是在20世纪初,由英国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首先提出来的.至今陆续发现的胃肠激素已达50多种.胃肠激素有调控消化道的分泌、运动、吸收、血流和细胞营养等作用.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功能具有调整作用.临床实践亦证明,针刺对治疗消化系疾病有良好疗效.近年来,许多专家从针刺对胃肠激素紊乱的调整入手,研究其在血液、组织中的含量,以探讨针刺对消化道影响的作用机制.笔者就近5年来针刺对胃泌素、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骨法结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整复偏歪的椎体棘突再加针刺拔罐,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拔罐法.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1).结论:正骨法结合针刺拔罐是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翳风穴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翳风穴结合推拿治疗74例周围性面瘫,与24例单纯采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翳风穴结合推拿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单纯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合针刺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胃脘痛患者分成4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选择二陈汤并随证加减治疗,同时随证取穴运用针刺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治愈33例,好转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结论 二陈汤加减合针刺治疗胃脘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合针刺升提穴、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针刺常规穴位,治疗组配合针刺升提穴和肩痛穴.每周3次,12次后评定各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4,6,8,12,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分别为25,16,5,4,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刺升提、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取穴少、易于掌握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36例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2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2.50%.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过程中每组均脱落2例,每组最终完成病例数均为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所有患者均接受28 d的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疗效。方法:将 21例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患者辨证分型,以肾俞、夹脊、委中为主穴,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为主。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及部分体征明显改善(P<0. 01),总有效率为 95. 24%。结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法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5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在保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不变的前提下,治疗组予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针刺拔罐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从而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高热的疗效.方法 150例AURI患儿被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75例.针刺组选用针刺单侧四关穴、耳尖放血、温水擦浴降温等疗法,西药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外用退热医用贴、酒精擦浴降温等疗法.观察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卒中康复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康复模式治疗组(简称治疗组,70例)和常规针刺组(简称对照组,50例),卒中治疗组采用卒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康复模式是疗效很好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穴治疗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吗啡+应激)和针刺组(吗啡+应激+针刺),每组8只.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量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 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体质量,并对中枢单胺类递质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组(n=90)和常规针刺组(n=70),分别给予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ADL积分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结论: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中药内服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0.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与中药并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督开喑针法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督开喑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语言康复指导的方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得分比较,针刺组治疗前评分为(28.02±6.45)分,治疗后评分为(61.25±5.73)分,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语言能力评分为(27.48±7.26)分,治疗后评分为(50.61±3.63)分;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通督开喑针法对脑卒中失语症的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10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及针药结合组,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结果.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在总有效率与TCD检测指标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而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对针刺不同穴位的脑功能成像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促进针刺治疗疾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可视性依据[1].笔者分别对针刺健康人上肢穴位、下肢穴位、上下肢配穴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以及其在针灸临床应用的概况,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