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10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及针药结合组,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结果.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在总有效率与TCD检测指标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而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是由椎动脉受压或其周围交感神经网受刺激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笔者经过10余年临床探索,采用指压疗法压迫颈动脉治疗颈性眩晕64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中,男19例,女4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者64岁;病程最短45 d,最长12年。 症状及体征:①眩晕:阵发性眩晕,视物不清或转颈时眩晕28例;颈部不能转动,稍动即晕21例;见光即晕12例;不能视物或声音稍大即晕2例;视物旋转,并伴呕吐1例。②颈部症状: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运动受限,常在突然不协调的颈部运动后出现眩晕;伴手臂疼痛、手指麻木21例,恶心呕吐8例。影像检查:4例作彩色多谱勒(TCD)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血流减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线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弯曲节段性变直32例,完全变直14例,颈椎韧带钙化15例,椎间隙变窄25例。MRI检查1例,脑部未见明显占位。CT扫描14例示椎间隙变窄,且伴不同程度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122例中,男54例,女68例;年龄32~67岁(50~60岁84例,占68.85%),病程1天~8年。其中102例有颈椎病,18例有明显的颈部外伤史。122例中,财会、教师、缝纫等工种78例,占63.39%。诊断依据:①眩晕:主要表现是头...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引起的综合征,偏头痛是其最常见症状之一,目前在临床偏头痛病例中占据较高比例.自1998年我们采用针刺结合推拿综合治疗,并设立镇脑宁胶囊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口服西药治疗。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追踪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头痛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对照组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总分及绝大多数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刀结合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等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颈性视力障碍是指因颈椎病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症状,而眼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综合病证.笔者采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性视力障碍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居老年期痴呆发病的首位[1]。我们用针刺治疗3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2]有关VD诊断标准、简短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0岁;均有2次以上脑卒中病史。其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1例,伴有高脂血症18例,伴有冠心病15例,伴有糖尿病7例。中医辨证均属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型,其中兼痰热腑实14例,兼有肝阳亢盛10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则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2.2 取穴根据穴位功能取3组穴位。补肾填精组:太溪、肾俞、三阴交、气海;活血化瘀组:足三里、血海、内关、合谷;醒脑开窍组:百会、风池、神庭、率谷。辨证配穴:痰热腑实者加上巨虚、曲池、丰隆、天枢,肝阳亢盛者加太冲、内庭;语言不利者加廉泉、通里。 2.3 操作选用28号不锈钢针,1.5寸长,3组穴位中,每次每组选2~3个穴位,并根据兼证加2~3个配穴。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基本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门诊常见病,笔者从1997年1月至2001年10月对145例分组,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针刺、牵引3种疗法,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颈椎病患者145例,男65例,女80例;年龄20~65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余,中位病程8个月.所有病例均做X线摄片或CT检查,依照颈椎病诊断标准[1],神经根型57例,椎动脉型46例,混合型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牵引)、针刺组、牵引组,具体分组分型见表1.  相似文献   

10.
肥胖病为当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为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笔者随刘志诚研究员从事针刺减肥临床多年,采用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肥胖病100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减肥专家门诊及我院针灸减肥专科门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病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临床肥胖病学》[1],以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1%~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分型标准:胃肠实热型:形体肥胖,多食易饥,口舌干燥,怕热多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滑;脾虚湿阻型:肥胖,纳少乏力,肢体困重,腹胀 药所能治乎[2]?此论对如何正确运用逍遥散,全面诊治肝郁很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X线或CT、MRI),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并具备以下条件者纳入本研究的观察范围:①经X线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椎骨增生、小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等颈椎病表现.②连续3次血压>18.6/12.6 kPa(140/95 mmHg),伴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③无原发性高血压家庭史,除外原发性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且血脂(TG、CHO)检查结果基本正常.④经降压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效果不显著或无效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对照组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后均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共治疗5次)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453, P<0.014);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以及在降低齿突生长性偏移(odontoid growth offset value,DO)、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bilateral odontoid lateral mass spacing difference, VBLADI)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经络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58例冷明德(江苏省锡山市东亭镇卫生院伤骨科214101)关键词:经络刮痧疗法;颈椎病中图法分类号:R244.4;R681.551一般资料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0~40岁5例,40~50岁15例,50~60岁35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VBA)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治疗前后VBA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及A组BA流速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间LVA流速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LVA、右侧椎动脉(RVA)、BA流速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LVA、RVA流速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在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中,穴位推拿对VBA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旋转扳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头痛的疗效。方法:86例慢性头痛患者,分为针刺配合放血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结果:采用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头痛疗效显著,且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头痛是较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疗效均不够满意.我院自1996年以来用长蛇灸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合针刺升提穴、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针刺常规穴位,治疗组配合针刺升提穴和肩痛穴.每周3次,12次后评定各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4,6,8,12,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分别为25,16,5,4,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刺升提、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取穴少、易于掌握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至2001年8月,我科应用针刺按摩治疗面肌痉挛3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