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理论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理论实为针刺补泻的方法,目的在于调阴阳、调营卫、调气血及促使得气。其手法核心一是分层操作,体现深浅补泻理论;二是随呼吸进出针刺,达到补泻目的;三是依据营卫流注方向随卫逆营行针,体现营卫补泻内涵;四是注重针刺力度的轻重,达到补气、取气血而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补泻通涩法治疗乳糜尿二则彭玉叶(安徽省郎溪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42100)关键词:膏淋;乳糜尿;补泻通涩法乳糜尿属中医之“白浊”、“膏淋”,大致可分虚实两类。然虚实一体又为该症最常见的病机。笔者在治疗这类疾病中,常补泻通涩配合使用,以冀虚补实泄,寒通漏...  相似文献   

3.
赤凤迎源作为一种复式补泻针法,由捻转法、飞法、搓摩法等手法共同构成,通常用于候气行气。该法起源于宋代《针灸神书》,最早记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后经汪机、李梴、杨继洲等医家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传承及发挥。诸多现代医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历代医家均将腧穴分为浅、中、深三层后行赤凤迎源针法,但在细微手法上存在分歧。赤凤迎源针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难经》的刺法特点及其影响唐寒松施有奇(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难经》;针刺补泻;针刺手法《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中,刺法内容颇具特色,不仅阐明了《内经》中有关刺法理论,更多的是有所扩展、有所创新,进...  相似文献   

5.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内经》及古佚书《汤液经法》都有较多的记载,其中对五脏苦欲补泻配方原则的记载,与林亿校本《内经》有所不同。其中所载条更为合理,可再现古佚书《汤液经法》之原貌,书中多次提及南阳张机及其作《伤寒杂病论》。故本书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病治》。此14字非错简、衍文等主观性错误,亦非半夏功效的客观性错误,而是指半夏通过祛除肺脾的病理产物,顺气化痰以佐助黄芪而间接达到补益作用。补法并不局限于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只要顺应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调整不平衡的气机,最终达到阴平阳秘,均可认为“补”法。  相似文献   

7.
高点定位,强力推进。洪湖市把“迎创”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总抓手”和“重头戏”,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在媒体开设“迎创”活动宣传专栏,引导形成党组织积极行动、党员干部踊跃参与的浓厚氛围。市委成立以市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对“迎创”工作实行一月一督办、一月一通报。  相似文献   

8.
魏福良以辨病为纲,辨别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征,确立疾病诊断;以辨经为络,明晰经络归属;以辨证为法,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邪阻络、气血瘀滞经脉、气血两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脾肾阳虚夹瘀、肝肾气血亏虚、痰湿凝阻经络诸型。辨病、辨经、辨证结合取穴治疗颈椎病可辨清病位所在、脏腑归属、经络定位、证候区别,使针灸操作应用更规范,选取穴位更精准,补泻方法更明晰,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迎世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浦东新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成立了迎世博“海宝行动”队.开展对世博会重点区域的巡访活动.以优化世博环境。2009年4月28日,在新区办公中心举行了浦东新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迎世博“海宝行动”启动仪式,浦东新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张静.民主党派市委领导代表、民革市委专职副主委王卓贤。浦东新区文明办副主任胡建平.浦东新区各民主党派、  相似文献   

10.
痈疽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病率高。《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痈疽的病因为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和饮食不节,病机为气血凝滞。在针刺治疗上,以病前防治,病时宜急、察气虚实,补泻得当、因时制宜,避其禁忌为原则,合理使用锋针、铍针、圆利针等各种针具以及采用赞刺法、大刺泻法、豹纹刺法等针刺方法来治疗痈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2013下午,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在校园广场举办了2011年迎新春游园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有猜谜语、套活鸭、快乐投篮球、巧手夹珠等16个游园项目,全校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教职工兴致勃勃参加了活动。游园活动后,举办迎新春团拜会、联欢晚会,南宁市委副书记、南宁市委党校校长刘长林出席了团拜会,参加了联欢晚会,并祝市委党校全体教职工新春快乐,工作顺利;祝老同志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全校教职工欢聚一堂,迎接即将到来的2011年新春佳节。  相似文献   

12.
新安医家孙一奎重视《内经》《脉经》及张仲景脉法,从"肺朝百脉"的角度对《难经》及《脉经》中寸口脉诊的机制进行阐释;突破《内经》的脉学候具体脏腑等理论,创"证候推移指论"拓展寸关尺候脏腑的运用范围;从元气太极角度探讨人体生理气机之变化,与脉之相应,创"脾胃和平之脉"理论;将人迎气口诊法与遍诊脉法相结合,总结为人迎气口脉、冲阳脉、太溪脉,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人迎寸口脉诊法在《黄帝内经》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世医家对该法的理解逐渐偏离《黄帝内经》的本义,临床医家多采用“独取寸口”脉法,这与当时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7例患分胃肠实热(34例),脾虚湿阻(13例)、肝郁气滞(12例)、肾气不足(8例)4型,视不同证型施以相应补泻手法,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结果:针灸在调整患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继承金元医家朱丹溪的观点,认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考其理论渊源,出自于<黄帝内经>"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针法补泻不同于药疗、食补,其作用在于调气.通过针刺的补泻手法以激发经气,促使机体阴阳平衡.当人体"阴阳形气俱不足"时,说明气虚血少,针刺不仅不能激发经气,反而会伤气、耗气.故大虚...  相似文献   

16.
镜泊湖     
白山雪霁迎朝阳,黑水冰开现极光。林海涛吼响万籁,天落宝镜牡丹江。  相似文献   

17.
汪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新安医家。汪机一生勤于临证,著作颇丰,〖JP2〗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汪机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观点纷多,主张遵从经旨、“治病无定穴”、针灸必先诊脉、针法“有泻无补”、灸主温阳、无病忌灸等,并且勇于批判诸家之说,包括《金针赋》针法、“子午流注”针法、针灸补泻手法等。  相似文献   

18.
4月19日上午,省委“迎创”办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万人评窗口”活动集中评议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键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核心病机,强调辨主证进行治疗。其以调理气血为本,从痰、瘀论治,善用虫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法随证转,法中寓方,方中有变,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20.
7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武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省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命名表彰2007-2008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省委副书记、省文明委主任杨松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主持大会,副省长张岱梨宣读表彰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