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杰主任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岐黄生涯四十余载,精研古方,擅长诊治内科杂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兹介绍张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如下。1健运中土,莫忘滋补脾阴例1.许某,男,36岁,2004年7月11日初诊:反复大便溏泻,日行2~4次,时带黏液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近年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侵犯直肠及远端结肠,属于中医"肠癖"、"泄泻"等范畴.临床表现多为慢性腹泻,稀便每日多达10余次,或有黏脓便、脓血便,常伴下腹部阵痛,少数病人有便秘,病程长,反复发作,口服中西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难以彻底治愈.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常用抗生素不易进入前列腺中,难以杀死前列腺内细菌,控制其炎症,故病情迁延日久,顽固难愈.受清代名医叶天士"病久入络”理论启发,我们在临床上运用通络法治疗本病4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设西药对照组39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劳绍贤教授在治疗胃肠疾病过程中,总结出"症为标、证为本、病为枢"的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证、症、病结合,不泥守古方,充分吸纳现代医学的成果与手段,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5.
香连痛泻汤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戈国荣彭玉林(安徽省滁州卫生学校附属医院239000)关键词:慢性结肠炎;香连痛泻汤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的疾病。笔者自1990年以来,对3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自拟香连痛泻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无论是暴泻、初泻或久泻,属寒、属热,每在常规治泻方中加入一、二味固涩药,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如下并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是临床上治疗肝经实火、肝胆湿热的经典方剂.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皆苦寒之品以直清肝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有扶正之功,亦有制火之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舒郁火.本方集苦寒直折肝火、利小便以泻肝火、滋阴养血以制肝火、疏肝解郁以舒郁火为一体,临床运用较多,疗效也十分明显.现举临床运用三则如下. 1 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泄泻的论述,如“湿盛则濡泻”“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肾者胃之关”“肺脉……小甚为泄”,这些论述阐释了泄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道南主任中医师,擅长于中医内科、妇科,尤其治疗胃痛颇有经验,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升清降浊、调和肝胃等法,效果卓著。兹就随师临证之心得体会简介如下。 一、活血化淤 胃痛之证,虽然初起因于气者颇多,然太阴常多血少气,阳明常多血多气。胃痛日久,气病犯血,即俗称“久痛入络”而致气滞血瘀。临床主证为,胃痛呈针刺状,痛位较固定,拒按,少食,食后痛甚,病情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8例杨素霞胡大庆(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泄泻中图法分类号:R574.4;R256.34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以中年人多见...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祖国医学“肺胀”、“痰饮”、“喘证”等范畴。病机多为久咳痰喘,耗伤肺之气阴,宣降失司,痰浊阻络,气道受阻,痰滞胸中,而治节失司,不能朝百脉以助心行血,又致血脉瘀阻,血瘀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感染等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肺心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不孕、宫外孕等。李伟莉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内阻,复感外邪内侵,合而为病,病久多虚、多瘀、多郁。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或自拟验方或化裁古方,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灵活加减运用,并结合中药外治法,同时按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分期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与后尿道炎、精囊炎或睾丸炎同时存在。中西医治疗方法颇多,常因该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又很不一致,每每影响疗效。兹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就其诊治作一抛砖引玉之简介。 一、分型诊治 1.湿热蕴结型:由来有三。其一,忍精不泄或频繁手淫,使溢液败精阻于窍道,蕴滞而化热生湿。其二,由于入房不慎或衣裤不洁,或包皮过长,湿邪热毒由下窍而入,浸淫于上而成。其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如喜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火甫寸)之品,或饮酒大多,湿浊内生,久而化热,湿热下注而成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口苦口干,尿道灼痛,小便黄浊,尿后滴白,小腹坠胀不适。治宜清热利湿为先,分清泌浊为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补脾肾泻浊汤治疗32例,观察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肾功能状况,平均疗程16.3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BUN、SCr、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68.8%.结论: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鼻出血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多发于3~10岁。五官科多用鼻腔填塞法治疗,仅获近期疗效。笔者自1975年以来运用自拟止衄汤治疗10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病程均在1年以上,鼻出血时发时止,缠绵不愈,每次出血量不多。病程日久常...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称之为泄泻.多因感受暑湿寒邪,或因内蕴湿热,或因伤食,或因久病脾虚等引起.治疗上大多采用药物内服和注射疗法,而这些方法往往难以为患儿接受.近年来,我们自制暖脐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158例疗效显著,不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其临床运用,颇为广泛,对肝胆之火、三焦湿热所引起的诸证,确有药到病除之效,是一首良方。 常见的龙胆泻肝汤有五种,《和剂局方》、《医宗金鉴》方药味同而剂量稍异,都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而《兰室秘藏》方无黄芩、栀子;东垣方缺黄芩、  相似文献   

18.
胡国俊认为脾虚湿蕴、肾虚腑涩、水泛毒结、肠胃积滞是慢性泄泻的常见病因病机,治疗应常运用消导通调之法,“通因通用”,清洁肠腑,恢复其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对慢性应激大鼠肠功能及下丘脑和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 方法 以匹维溴胺为对照,观察痛泻要方对慢性应激大鼠粪便含水量、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以及下丘脑和结肠VIP含量的影响. 结果 慢性应激大鼠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显著缩短,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升高,下丘脑和结肠中VIP的含量显著升高;痛泻要方、匹维溴胺能减轻以上部分肠功能紊乱,显著降低结肠中VIP含量,但对下丘脑中VIP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 痛泻要方能减轻慢性应激大鼠的肠功能紊乱,该作用可能与其对结肠中VIP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法治胃疾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胃疾。临床表现除上腹部疼痛外,常有饱胀不适、嗳气、呕恶、纳差、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往往病情反复,病程延久,证多寒热错综、虚实夹杂,涉及脏腑较多。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脾与胃同居腹内,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故寒邪、饮食、气滞、血瘀、虚损等诸多因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使胃失和降,气机不能通达而得病。胃疾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制确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不通则痛是一致的,只是程度特征各异。因此,在胃部疾病的治疗中,理解并运用通法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