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探讨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及发生机制。统计分析21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案例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及类型、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症状。本组统计显示外伤性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脊柱损伤部位以T12爆裂型骨折多见;其临床症状以疼痛及下肢肌力减退多见;确诊时间为伤后6至30个月,空洞形状呈圆形6例,椭圆形11例,不规则形4例,18例呈单厉性,3例呈多房性;空洞位置多与脊椎损伤节段一致。本次统计分析对外伤性脊髓空洞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评估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对胸腰段骨折复位和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脊柱三维复位固定系统(AF)或富乐脊柱内固定系统(FJ)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经X线平片检查显示骨折及后凸畸形均达到满意复位和矫正。经5个月以上随访,神经恢复按Frankel标准评定,A级2例和B级1例未见明显恢复;C级2例其中1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8例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手法分期整复及中药治疗前臂多段骨折38例戴广辉蔡士光(安徽省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232028)关键词:前臂多段骨折;手法分期整复;活血化瘀通络中图法分类号:R274.11前臂多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骨折后折端可发生畸形、重叠、旋转成角或侧方移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评估脊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ction reduce fixation system,DRFS)手术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DRFS复位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15例中14例获随访不少于4个月,13例完全复位(86.7%),14例植骨融合良好,术后症状均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论:DRFS系统具有内固定坚强、安全、有效的特点,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针刺内关治疗胸壁挫伤疼痛50例于传海(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4000)关键词:针刺;内关;胸壁挫伤;疼痛1一般资料50例中,男45例,女5例;年龄20~50岁;病程1~5天;经X线检查均未见骨折及脏器损伤现象。2治疗方法患者端坐,常规皮肤消毒,...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4至1999年采用河北省安平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孟氏半环槽外固定架(以下简称孟氏架)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5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10~87岁,平均3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横断型骨折5例、短螺旋型6例、长螺旋和长斜型29例、粉碎型12例.胫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44例、中上段骨折7例、多段骨折1例.车祸伤8例,坠落伤4例,树木砸伤17例,压伤5例,跌扭伤18例.新鲜骨折47例,陈旧性骨折5例(伤后14~22 d入院).合并筋膜间隔区综合征14例,合并石膏压疮1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4例.  相似文献   

8.
23例距骨颈骨折治疗总结宋传勤张月仙俞召(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241000)关键词:距骨颈骨折;手法复位;骨折内固定;中药内服;中药外洗距骨骨折临床多种治疗方法均存在有较高的缺血性坏死和骨关节炎的弊病。10年来,我们对其中多见的距骨颈骨折,采用手法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术后CSM患者分为中药组(4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中药组患者加服益气活血方1个月。采用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12、24周评定脊髓功能。结果 术后24周,中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8、12、24周脊髓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术后4周与术前差值、术后24周与术前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内服,能有效改善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对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用药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加普通毫针治疗,观察组加用毫火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疼痛肿胀,调节患者的血管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补益脾胃法结合虫类药对中后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脊髓损伤中后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综合康复治疗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予综合康复治疗和龙芪强肌饮及虫类药煎服,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潜伏期。结果 两组治疗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SEP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SEP潜伏期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益脾胃法结合虫类药能有效促进中后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接骨续筋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肿胀情况,治疗4、8周后骨折愈合X线评分,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land-Werley评分对腕关节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价;治疗90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及患侧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和患侧肿胀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Garland-Werley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90 d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基础上服用接骨续筋汤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后疼痛、肿胀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40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按分型选择髋关节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镙钉或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D,Aubigne-Postel临床功能评定和X线片评定。结果:术后40例全部随访(平均17个月),D,Aubigne—Postel临床功能评定优10例,良17例,可7例,差6例。X线片评定优19例,优良11例,良6例,差4例。经Bivariate过程相关检验,临床结果与X线片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3。结论:临床效果与X线片结果相关性不大,但复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进行残损分级评级,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芒针深刺八髎穴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指标、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尿日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增加,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增加程度及膀胱残余尿量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深刺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行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依据辨证分期同时予中药内服,对照组常规预防处理。结果 治疗组总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44% vs 72.22%,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闭合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将43例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训练4周,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24 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每周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每周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膀胱容量和每次尿量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升高膀胱容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结合膀胱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远端骨折多见于儿童,近年来随着高能量创伤的增加,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日益增多。这类骨折由于复位和固定困难且功能恢复差,目前治疗方法多倾向于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内固定选择、术后何时功能锻炼等方面,仍需不断探讨。我科自1999年10月至2005年1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采用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院洪天禄等设计研制的F型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其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1~54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手术固定及按摩、中药熏洗治疗髌骨骨折30例周绍溪(贵州省遵义市骨科医院563000)关键词:髌骨骨折;手术固定;按摩;中药熏洗我院近年用手术固定及手法按摩、中药熏洗治疗髌骨骨折30例,疗效较好,谨介绍于下。1一般资料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