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32例L_(4~5)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推拿治疗前后CT扫描片分析余润明,孔令胜(附属医院推拿科合肥230031)关键词牵引,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我科李业甫主任运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5例,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推拿配合静脉给药治疗37例患,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老年病,37例的总有效率达94.6%。结论:推拿配合静脉给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治疗中应兼顾老年病。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活动、行走受限;严重者往往疼痛剧烈,坐卧不宁.笔者自1991年8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以自拟活血利湿汤为主,配合牵引、推拿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常被误诊,近年来逐渐为人们重视。此症的治疗多数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近期治疗2例,一例采用石膏背心固定,1例采用手法推拿为主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本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不同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灵仙三虫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宋治平董善林(安徽省贵池市中医院骨伤科247100)关键词:灵仙三虫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以牵引、推拿治疗。笔者1994年至1995年12月应用自拟验方灵仙三虫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对改善临床症...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封闭后牵引按压法治疗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陆剑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科合肥230031)关键词: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封闭;牵引按压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硬膜外封闭后牵引按压法治疗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复位研究现状,方法:光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检索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or腰椎间膨出症”和“手法or推拿or按摩”;再对结果献的内容进行手工检索,按是否支持复位分类,并分析检索结果。结果: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献和探讨手法复位的献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近6年来更加明显。但尚无确定依据证明手法能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结论:手法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不能以突出的椎间盘是否复位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国内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采用牵引推拿。我科从1973~1982年采用牵引推拿治疗本症共1456人,其中治愈891人(61.2%),显效257人(17.7%),好转242人(16.6%),无效65人(4.5%),有效率达95.5%。本文仅对本病治疗无效的57例(临床资料不全8例未作统计)进行临床分析。临庆资料:57例中.男44人.女13人。最小16岁,最大61岁,平均38.7岁。治疗少于5次29人,5次以上28人,最少1次,最多11次,平均5.7次。对无效者,再阅病历和摄片,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1995~1997年,笔者采用自拟攻下逐瘀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6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5天。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27例,L5~S1椎间...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伤骨科常见病,中西医有很多治疗方法,我们自1984年~1987年用骨盆牵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1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以20~40岁最多;病程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为13年;有外伤病史者100例,无明显外伤史者50例;腰腿痛症状以左侧为主者65例,右侧70例,双侧均有症状者15例;椎间盘突出位于腰4、5间隙94例,腰5、骶1间隙49例,腰3、4间隙7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作出诊断的有100例,经椎管造影证实有30例,经CT检查证实有20例。治疗时间平均为42天。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病家兔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方法:取出颈椎病家兔的颈椎间盘组织,均浆,测定一氧化氮(NO)、组胺、5-HT浓度;心脏采血测定血清NO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椎间盘中NO、组胺、5-HT水平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NO也显升高(P<0.05)。结论:炎性生化介质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神经根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者颈部疼痛部位压痛阈值,关节角度尺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采集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计算颈椎前屈、后伸、侧屈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功能改善程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增加,颈部肌肉CCR下降,NDI降低(P<0.05);治疗组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肌肉CCR、N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颈部肌肉协调性,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结合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经验增减,即以揉推"颈部五线"为君,以增加抻颈肌时间为臣,以轻点体穴为佐使.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评定患儿颈部歪斜角度和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6周患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颈部歪斜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颈部歪斜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对改善患儿颈部歪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确切,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7、10、14 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ESCV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0、14 d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14 d时,观察组ESCV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VBA)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治疗前后VBA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及A组BA流速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间LVA流速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LVA、右侧椎动脉(RVA)、BA流速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LVA、RVA流速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在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中,穴位推拿对VBA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旋转扳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服多酶片与绞股蓝总苷片 ,前者加服疏肝降脂方 ,后者加服复方丹参滴丸 ,1个月后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1例 ,有效 1 2例 ,显效率为 5 8.3% ,总有效率为 91 .7% ;对照组显效 4例 ,有效 1 0例 ,显效率为1 3.3% ,总有效率为 4 6 .7%。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康复法辅助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配合消渴丸选取相关的穴位进行补法针刺,温针灸及推拿治疗,3周为1疗程,对照组30例,单独应用消渴丸,服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气虚,阳虚症状的复常率显提高(P<0.05),两组在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无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温阳康复法对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与牵引相比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广泛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中针刺与牵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最新版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计算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14个研究包括1 542例病例被纳入,结果显示针刺治疗CSR是安全的;针刺治疗CSR总体疗效较牵引治疗具有优效性(RR:1.20;95% CI:1.13~1.27 vs RR:1.14;95% CI:1.09~1.20)。针刺较牵引对CSR患者更具镇痛效果,且能减少复发。结论 针刺较牵引治疗CSR具有优越性,但证据等级较低,结论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以椎间孔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P2〗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醋氯芬酸肠溶片口服以及艾灸、低频脉冲电和红外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椎间孔针治疗,共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腿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椎间孔针治疗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