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及TNF、T3和T4的变化.方法:对58例老年肺气虚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肺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测定.结果:肺气虚证患者的肺功能减退, T3、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TNF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程度肺气虚证候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肺气虚患者存在通气功能减退,气道阻塞,内分泌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在肺气虚证和肺阳虚证大鼠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将雌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气虚组、肺阳虚组,其中肺气虚证组模型单纯烟熏(香烟、锯末,0.5 h/d),肺阳虚证组采用烟熏和寒冷刺激(0~2 ℃,每次2 h,每日2次),以上各组连续处理7周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肺气虚证模型豚鼠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复制哮喘模型并加以改良法,建立肺气虚证模型豚鼠;对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肺气虚证模型组(模型组)两组动物进行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功能指标吸气阻力(Ri)与呼气阻力(Re)均显著增加,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及肺顺应性(Cldyn)下降,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饱和度(SaO2)及酸碱值(pH)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则升高。结论:肺气虚证有一定的肺功能损害,并呈现低氧与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肺气虚证的本质。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 pH、氧分压 (pO2 )、氧饱和度 (SaO2 %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pH、pO2 、SaO2 %下降 ,pCO2 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模型组IL 6、IL 8、TNF α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显示肺组织有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病变。结论 :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存在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血中细胞因子IL 6、IL 8、TNF α升高 ,可能是肺气虚证从轻度向中、重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肺气虚证大鼠血清β防御素和支气管灌洗液、肺匀浆β2防御素水平的变化,研究β防御素在肺气虚证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呼吸道生物被膜菌(铜绿假单胞菌)滴鼻法引起大鼠呼吸道慢性感染,辅以寒冷、疲劳刺激,诱导肺气虚证的发生.分别在大鼠感染后3,30, 100 d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血清β防御素,气管冲洗液、肺匀浆β2防御素水平. 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感染后3 d,肺部急性感染明显,血清β防御素、肺匀浆β2防御素水平显著升高;感染30,100 d时大鼠肺部显示慢性感染,血清β防御素和气管灌洗液、肺匀浆β2防御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 结论 β防御素参与了肺气虚证的发病过程,发病急性期参与炎症反应,慢性期诱发或加重肺气虚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肺气虚证大鼠血清白介素 8 (IL 8 )、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的实验研究,为肺气虚证客观定量化诊断和深入研究肺气虚证的本质提供依据。方法: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复制肺气虚证模型,分别检测动脉血中IL 8、MDA和SOD水平。结果:模型组IL 8、MDA升高, SOD下降, (P<0. 05或P<0. 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气虚证大鼠血浆中IL 8、MDA和SOD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肺气虚证重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内皮素 (ET)、血栓素 (TXB2 )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和ET、TXB2 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ET和TXB2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模型组全血黏度与ET、TXB2 呈正相关 (r =0 .95 7,P <0 .0 5 ;r =0 .992 ,P <0 .0 1)。结论 :肺气虚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血浆中的ET、TXB2 含量随肺气虚证逐渐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痹转气法"对佐剂性关节炎(RA)大鼠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RA模型,设立模型组、透痹转气法组(TBZQF)、雷公藤(TPT)组、透痹逐邪胶囊(TBZXC)组;测定各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症指数;观察病变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并检测炎症关节滑膜组织中的Fas、FasL、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BZQF组、TBZXC组、TPT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TBZQF组疗效比TBZXC、TPT组更显著(P<0.05),且起效时间快,疗程短;各治疗组均能改善RA大鼠滑膜充血、水肿,减轻大鼠滑膜炎细胞浸润,而TBZQF组更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Fas、FasL的表达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TBZQF与MTX组、TPT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TBZQF治疗方案在改善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症状、抑制炎症方面优于TPT和TBZXC的单一中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调控Fas/FasL系统,促进增殖的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肺阴虚证和肺气虚证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TNFα、IL-6、IL-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肺阴虚组与肺气虚组TNFα、IL-8有升高趋势。结论:TNFα、IL-6、IL-8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在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的发生中,引起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从而造成大鼠的免疫调节紊乱,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的炎性反应和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3 d,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是脑络欣通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络欣通对气虚血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及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MDA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6,24,72 h,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和NMDA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和NMDA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络欣通抑制NMDAR蛋白表达,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探究。方法 基于2 907例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运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分别进行频次描述性统计、隐结构及系统聚类分析,综合判断潜在证型,为提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提供依据。结果 纳入的2 907份病历记录中涉及43个证型,其中频率大于5%的有痰热蕴肺证(52%)、痰湿阻肺证(25.5%)、肺气阴两虚证(9.1%)、痰瘀阻肺证(7.8%)、肺脾气虚证(7.1%)、肺肾气虚证(6.6%);共记录有219个症状,将出现频次>30次的67个症状作为显变量,综合聚类成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共8个证候;对频次>60次的52个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兼外感证、阴虚内热兼血瘀证、肺肾气虚证、脾气虚证、兼证络伤咳血证共10个证候。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两次的证型共有8个,即可认定为支气管扩张症常见证型。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8个常见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参七虫草胶囊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参七虫草胶囊组,每组20只。采用博莱霉素气管内滴注法复制肺纤维化模型。给药后15、30 d,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七虫草胶囊组、泼尼松组大鼠各时点肺泡炎性反应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各时点泼尼松组、参七虫草胶囊组肺组织MMP-9、TIM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参七虫草胶囊抑制肺纤维化早期肺泡的炎性反应与其降低肺组织MMP-9、TIMP-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关键病机在于“气虚络瘀”。IPF患者自噬水平不足,不能及时清除异常病理物质,造成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而致肺纤维化。这与气虚无力推动新陈代谢,形成病理产物堆积,进而壅滞肺络,最终导致肺叶痿弱而不用相对应。因此,自噬不足导致的病理过程可视为“气虚络瘀”病机的微观机制,运用气虚络瘀理论阐释IPF自噬机制并通过调控自噬以防治本病可能成为新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pulmonary Qi are controlling the defensive energy, in charge of vital energy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lung. Deficiency of the pulmonary Qi shows advance graduslly decrese of superficial resistance, disturbances of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lungs. So lined with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the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the pulmonary Qi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egrees: slight, medium and seri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