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东西方女性法哲学的比较,指出影响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的西方哲学中的二元论和个人主义与东方传统的阴阳学说和“合和”观念不同,西方的二元论更多强调的是对立双方的冲突,而东方的阴阳学说则更多强调二元范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这导致西方两性平等观中把男女平等理解为相互对立和竞争的关系,而东方两性平等观中则多强调阴阳调和与阴阳互补.  相似文献   

2.
运气学说是源于古人对自然界气运变化及对生物界影响的长期观察、推理和体悟,通过“法天则地”的形式,在“气一元论”视域下对阴阳模式、五行模式进行推演和预测,具有以整体论、系统论、循环性、周期性、推理性、关系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主要特色,内涵着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动静思维、多维思维、时空思维、恒变思维、求衡思维、数理思维等思维方式。从思维多视角研究运气学说,掌握运气变化及其规律对于人类的养生和防病、治病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来自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 ,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立,彼此制约,既是西方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也是西方民主制的重要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防止封建势力复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分权论的缺陷在于:认为政治自由只有在宽容政体中才存在否认政治自由与公众的平等和人民参政有关。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政法学说的"基础文化隐性化"以及中国学者学术上的"以己度人"和"想当然"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政法学说的误读,导致政治学、法学学科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出现方向性错误。只有实现中国现代政法学说与中国文化、中国实践和西方基础文化的三结合,才能从误读走向正读,从而纠正中国政治学、法学学科发展在某些方面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6.
肝胆在脏腑气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肝升肺降、治节有权,木敷心和、血运畅达,木疏土达、纳运如常,木和肾充、开合自如,木气疏调、三焦司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某些代表医家、历史作用及局限性,认为中西医汇通学派,为保护、发展祖国医学有一定贡献;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的中西医关系格局奠定了历史基础;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影响作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他们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医和西医作出理性分析,“汇通”方法简单,有急于求成心理,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对此不能离开历史去苛求他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政治学说,缺乏对国家观念探讨,"家国观念"造成近代国家意识比较淡薄。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近代国家观念才在中国得到逐步传播。梁启超、孙中山是对该理论关注比较多并且宣传较广的人物。对二人的国家观进行重新的梳理与比较,对于研究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的逐步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以客观的自然为基础,以人类学取代神学,指出上帝就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拥有“理性、意志、情感”三种能力。而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线索,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阐述了“人的本质”:即人是劳动实践的人、社会关系中的人、具体历史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对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里,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存废问题上,中国文化界和医学界曾有过多次讨论。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客观环境中,每一次讨论都是由一个预定在先的“废”字为主导。所以每一次的所谓讨论,都留下了每一次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张倩  李勤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7):230-230,235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入手,着重在自由联想理论、人格三重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三方面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宋医籍《太平圣惠方》记载从脾治疗“多涎”“心腹疼痛”“呕吐酸水”“脾藏中风”“咽喉不利”“舌强不语”“口舌生疮”“舌肿胀”等多种病证,从藏象理论以脏腑结合经络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太平圣惠方》从脾论治的疾病既涵盖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口腔黏膜病变,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具有宣导情志和疏通气血的功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将音乐应用于疗疾与养生中。欧阳修认为音乐不仅能使人心灵远离世俗,得到沉静,从而排除心中忧郁,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健体强身。在音乐养生的实践方面,其强调要抛弃外在事物的影响,用心体会音乐之乐,使乐意与心意相通,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陈慧铭 《工会论坛》2008,14(1):23-24
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有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始于有效需求原理,由此将就业问题的出现归因于有效需求不足,又将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归结为消费和投资的心理因素;另一个观点是凯恩斯在解决失业问题时,将工人的工资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用降低工人实际工资的方法来解救失业。借鉴该理论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启示是:政府应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建设指导就业的服务型政府;基层政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自己的路子。就个人而言,要走出消费主义的误区,在经济发展同时,人民体会到消费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老子提出“摄生”,庄子提出“养生”,《黄帝内经》以老子的“道”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使道家养生思想第一次系统化。道家养生思想突出自然养生,形养就是科学地生活,神养重于形养。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理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思想而提出的,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寻找到研究的理论依据。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作出了创新性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出重大贡献。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相关生态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养生家辈出,如老子、管子、刘安、华佗、曹操、嵇康、刘伶,养生文献也同样丰富,如《管子》《老子》《淮南子》。除此之外,皖北地区出土资料《万物》和《行气》也记载部分养生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对变蒸的涵义、规律、脏腑变生次第说、变蒸的临床表现及处理进行系统的总结,变蒸学说是祖国医学中一种发育进程学说,对于指导儿科临床及儿童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肥胖痰湿体质生理,病理和免疫遗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痰湿体质人与正常人类的白细胞抗原HLA-A11,HLA-B40二位点上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还表明痰湿体民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为中医体质分型和痰湿体质诊断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缪希雍脾胃论治思想探析王新智(安徽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合肥230038)缪希雍,字仲淳(1556~1627),江苏常熟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之一。他擅长治疗热病及杂病,十分重视脾胃对人体的作用,对脾胃论治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缪氏有关脾胃论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