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蚀宁Ⅰ号、Ⅱ号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60只家兔,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54只用于复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三酰甘油大于1.00 mmol/L判为血瘀证。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健骨生丸,治疗组辨证给予骨蚀宁Ⅰ号、Ⅱ号(血瘀证用Ⅰ号,肾虚证用Ⅱ号)。于模型复制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家兔,每组6只,光镜下观察股骨头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骨坏死比模型组减轻,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复制第4周,模型组VEGF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阳性对照组、治疗组灰度值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复制后8周,模型组灰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模型复制后12周,阳性对照组、治疗组VEGF灰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VEGF灰度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骨蚀宁Ⅰ号、Ⅱ号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管形成和骨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配合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仙灵骨葆 手法组38例用仙灵骨葆加手法治疗,并与单纯仙灵骨葆治疗36例、单纯手法治疗34例作对照观察,治疗30 d后根据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仙灵骨葆 手法组与仙灵骨葆组、手法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也有明显改善(P<0.01);仙灵骨葆 手法组与手法组、仙灵骨葆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仙灵骨葆 手法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仙灵骨葆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骨蚀宁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股骨头坏死(早中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观察组38髋,对照组35髋.对照组予以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口服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骨蚀宁胶囊口服.治疗1年后通过门诊随访调查患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基于X线片评分的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髋关节功能、畸形、活动度和疼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髋关节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蚀宁胶囊联合唑来膦酸、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能更显著改善股骨头坏死症状,延缓股骨头进一步塌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复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治疗组选用环跳、髀关、悬钟等穴位电针治疗.测定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流量,了解即时效应和2周后效应.结果:针刺后局部组织血流量即时效应显著减少(P<0.01),而经过2周治疗后局部组织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与调整局部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蚀宁胶囊口服配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50髋)行口服骨蚀宁胶囊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随访18~48个月,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X线片表现采用<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评分.结果 Ficat Ⅰ~Ⅲ期患髋的髋关节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在慢性肾衰竭(CRF)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CRF患外周血中TNFα、NO、SCr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CRF患外周血中TNFα、NO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与NO、SCr水平呈正相关(P<0.01),NO与SCr无相关性(P>0.05)。结论:TNFα、NO参与CRF的发病,提示TNFα可作为CRF患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间质流膏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IP患者随机分为间质流膏组与激素组,分别采用间质流膏、强的松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影像、生理评分(clinical,radiologic,and physiological score, CRP)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CRP评分及TGF β1、TNF 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间质流膏组CRP评分及TGF β1、TNF α水平均显著低于激素组(P<0.01)。结论 间质流膏较单纯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II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芪地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肽(C peptide, C-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芪地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77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芪地消渴方高、中、低剂量组,糖脉康组和优降糖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并以链脲佐菌素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再用中药灌胃造成气阴两虚证。采用血糖测量仪检测给药前后FB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C-p、TNF-α、IL-6的水平,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C-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地消渴方高、中、低剂量组,消渴灵组和优降糖组大鼠FBG、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C-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地消渴方高、中剂量组,糖脉康组大鼠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芪地消渴方低剂量组、优降糖组血清中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地消渴方可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大鼠的FBG,升高血清中C-p水平,降低血清中TNF-α、IL-6水平,改善胰腺组织病理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胼胝体髓鞘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艾灸治疗VD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其他任何处理;艾灸组取“百会”“大椎”“神庭”悬灸20 min,每日1次;西药组用氯马斯汀(H1受体拮抗剂)溶液灌胃,每日2次。以上4组干预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胼胝体区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胼胝体区MAG、MBP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MAG、MBP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MAG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MBP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胼胝体区MAG、MBP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MAG、MBP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MAG表达水平增加(P<0.05),MB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VD大鼠髓鞘相关蛋白MAG、MBP的合成,促使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脂和血液黏度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血脂及血液黏度,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股骨头坏死患者血脂和血液黏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血脂和血液黏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骨生丸治疗股骨颈骨折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Kenzora方法,复制大白兔凤骨颈骨折后早期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灌药4周后断头取血,取出股容、血沉、还原粘度、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等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骨生丸能够有效地降低空骨陷窝率,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结论:骨生丸通过逆转股骨颈骨折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缺血状态,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分子机制角度入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 筛选、预测丹参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工具为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利用DrugBank、PharmGKB、HPO、GAD、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检索股骨头坏死相关作用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丹参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特异性靶点;采用Clue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检测出的与丹参相关的202个成分中,按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得到65个入血活性成分,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可能的靶点103个;运用上述数据库检测,发现74个已知靶点与股骨头坏死相关。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合并网络图并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130个;采用Clue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节点主要涉及75条信号通路,例如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信号通路。结论 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是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过程,而且通过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等干扰和影响骨微环境,以控制疾病发展,与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束缚-冷应激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后胃粘膜损伤情况,以及胃粘膜血流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变化。结果:电针后,胃粘膜电流量增加,肿瘤坏死因子和血栓素含量下降,前列环素含量增加。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在其中是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消肿方对骨关节炎兔软骨下骨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消肿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0、80、160 g/kg消肿方煎剂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共28 d。光镜下观察兔膝关节关节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形态,采用RT-PCR法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OPG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肿方高、中、低剂量组OPG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模型组RANKL 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消肿方低、中、高剂量组RANKL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逐渐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肿方高剂量组RANKL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消肿方可上调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软骨下骨成骨细胞OPG mRNA表达,下调RANKL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椎病家兔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方法:取出颈椎病家兔的颈椎间盘组织,均浆,测定一氧化氮(NO)、组胺、5-HT浓度;心脏采血测定血清NO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椎间盘中NO、组胺、5-HT水平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NO也显升高(P<0.05)。结论:炎性生化介质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神经根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与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常规煎煮获得黄连水煎液,经高速离心得黄连水煎液微粒及去微粒水煎液。采用大鼠肠循环灌注模型,分别用空白Kreb-Ringers(K-R)液、黄连水煎液、微粒重悬液和去微粒水煎液对大鼠空肠段进行循环灌注。2 h后取下肠段,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肠黏膜中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K-R液组与去微粒水煎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密无明显间隙,ZO-1蛋白呈蜂窝或点状聚集于上皮细胞周围;黄连水煎液组与微粒重悬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大,且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黄连汤剂中活性成分肠吸收与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调节小肠紧密连接结构和ZO-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分早晚2次口服,1剂/d。两组均分别观察其疾病疗效及心绞痛、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TG、Tch、LDL-c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在疾病疗效、心电图疗效、降糖、升高HDL-c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具有一定的改善脂质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