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一生交游甚广,他在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曾三遭贬谪,后又官至参知政事,因此,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乡野小民,均有所交游。广泛的交游对欧阳修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天圣、明道间与尹洙、梅尧臣等"师友"相交,景祐初至庆历中与范仲淹、韩琦等"政友"相交,主盟京师时与苏轼、曾巩等晚生后辈相交,不仅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促使其文学思想不断成熟,还扩大了文学的影响,最终确立了欧阳修一代文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在文道关系的阐述上,他们都主张文以明道,但二人所言"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为文之法的诠释上,韩愈大气疏阔,柳宗元细致缜密,正和其文风相对应;在后辈之文的品鉴上,韩、柳都注重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他们还运用一些特殊手法来品评文章,韩愈喜用借宾法,柳宗元擅长用喻。  相似文献   

3.
经过考证甄别可以确定,程颢于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程颐于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出生于淮南西路黄州黄陂县(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具体地点就是当时建在黄陂县城草庙巷尉厅里的思贤堂,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文教巷内。湖北及黄陂的二程历史文化遗存,应当成为二程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和二程文化开发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优秀文化,实质既是“文以明道”的结晶和经典:也是对“文以明道”的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神之本、之基、之根,就是“文以明道”,以此安邦、治国、建国、兴国、强国。“文以明道”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社会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也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铸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柳宗元贬谪时期的作品,从“统合儒释”思想给予他的心灵慰藉中,探求其复杂的创作心态,一是穷愁著书、自我慰藉,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抑郁、寂寥、愤激的情绪,有利于平衡心态;二是文以明道,这种态度使他摆脱了单纯注重文章外在形式的园囿,转变为强调“文以明道”,从而使其作品更有现实内容和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胡宏作为南宋卓有成就的理学家,其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明道和忧国。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体道诗达到了诗歌艺术的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7.
光风霁月:宋型文学的审美风貌@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北京100875③张希清:《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2卷。 ④陈义彦:《从布衣入仕情形分析北宋布衣阶层的社会流动》,《思与言》第9卷第4期(1971年11月)。 ⑤参看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⑥南宋陈傅良曾论及“宋士大夫之学”说:“盖宋兴,士大夫之学亡虑三变:起建隆至天圣、明道间,一洗五季之陋,知乡方矣,而守故蹈常之习未化。范子始与其徒抗之以名节,天下靡然从之,人人耻无以自见也。…  相似文献   

8.
二程对"悟"和"修"的工夫均有所涉及。明道并非只讲境界而不讲穷索的修养工夫,只是谈得不多,而且,明道认为体悟之后也要修持、存养。伊川并非只讲致知而不讲体悟的境界,他讲致知是为了成就理想的道德人格。二程的理论都是为了成圣这一目的。伊川提供的更为详尽和可行的四个致知路径,同样可以作为获取体悟的一种方法。对于常人来说,明道的当下体悟和伊川的积习体悟皆不可少,将二程的工夫论融会更有利于道德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今,人们不难发现,不仅知识是促使社会繁荣、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且知识阶层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知识分子相信,他们的文化代表了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最古老深远的智慧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为了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超绝的贡献。所以,为了“明道救世”,他们无所畏惧,甚至可以抛却一切。这就是我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宗教意识。当然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于上帝、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但却有着一种宗教式的狂热,有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一战线》2013,(8):31-31
“文化强国”在于“文以明道”。本文论述了在“文以明道”上,注重中华文化与统战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大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也包括统战文化,可以说统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一个点。为凝聚统一战线智慧力量,加强对统战文化的创新探索,提升统战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研究和探讨中华文化与统战文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在书院教育史上,宋代书院以其开创性和纯粹性,成为"书院精神"的象征。尊严师道、敦品砺行的师道精神,是其重要表征,也是唐、宋文化嬗变的历史产物。宋代书院不仅以明道、行道、修己安人为基本教学宗旨,同时也集山水名胜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处处闪烁着诗情乐感的教育光辉。  相似文献   

12.
墨江酒厂酿造的“天溪牌”紫米封缸酒的主要原料是墨江紫米。相传墨江紫谷籽种是从天上玉皇大帝派天狗下凡时无意中带下来的。“天溪牌”商标,又是从北回归线上墨江城中的天溪河而得。传说天溪泉也是从天上流淌下来的,后来人们便把它尊称为天溪河。为祭奠天圣,人们在天溪泉流出的山头上盖了一座天圣庙,在下游的天溪河上架起了一座天溪桥,专供人们敬香烧纸,至今还有遗址可见。所以墨江酒厂取用“天溪牌”商标,既得天,又得地,还得人和,是吉祥之兆。北回归线从墨江城穿过,土壤、水质、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乡音》2011,(4)
林永远,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协委员,天圣茗茶石家庄销售会所总经理、美的集团正力空压机(河北正力)总经理,河北省福建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石家庄工商联安溪商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茅盾、周扬、夏衍、阳翰笙是中国文坛上现今健在的四位元老。他们的事业和名字,是和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文艺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正在复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夕,本刊负责人艾培、刘珙、吴佟、沈苏儒和记者一起访问了他们,请他们就中国当今文艺界的情况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他们谈话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美丽富饶的荆楚大地,不仅孕育了曾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荆楚文化,而且产生了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这里,“捧一把泥土有 5000年的沧桑,讲一个故事有 15朝的思想”(台胞语)。 3月 31日至 4月 7日,台湾明道中学教师一行 27人,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憧憬,带着对荆楚文化的向往,组成“荆楚文化寻访团”,到湖北进行了为期 8天的历史文化寻访和参观考察活动。   明道中学位于台中市,是台湾岛内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学,有在校学生 1万多名,教师 500多位。这次来鄂进行荆楚文化寻访的主要是国文教师和地理教师,另外也有物理、心理教育等其它…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15)
正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90后官员磨练自己,重在正心明道,时刻绷紧"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这三根弦,还要按下云头接地气,俯下身子献真情。90后似乎还作为"孩子"的代名词停留在人们的认识中,忽然间,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步入而立之年。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90后出任县市领导职务,因疫情防控表现出色而破格提拔的干部中也不乏90后身影。此前,90后常被贴上"个性一代"的标签,他们追求平等,紧跟酷潮,兴  相似文献   

17.
正苏洵、苏轼父子在中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苏轼的书法艺术更是影响深远,但苏轼对当时一位文士的书法佩服至极,此人便是北宋安丘才子董储。董储,字尧卿,工诗善书,宋真宗时登进士第。宋仁宗天圣初年为滑州观察判官,由翰林侍读学士孙奭举荐,特诏授太子中允。清修《历城县志》记载,天圣十年,董储以太常丞知历城县,曾带领民众修濬济水,使百姓受益。景佑元年(1034),董储以屯田员外郎知宿州。次年,时任龙图阁学士的范讽因事贬官,董储因与范讽友善,坐黜为吉州通判。  相似文献   

18.
吴超 《长江论坛》2012,(3):75-80
清初知识界所普遍遵循的弃"虚"蹈"实"治学风格,是在文化统治阶层与文化受制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而成。因此,欲对这一时期"实学"学风的形成过程有一准确认识,必须结合清初"文治"的学术语境及官方所倡导之"崇实尊经"的历史场景加以研究。顺治、康熙两朝的"文治"策略不仅顺应了明末以降知识界"实学"理念不断深化的学术趋势,同时也驱策清初知识分子逐渐走上了"通经"以"明道","明道"以"致用"的治学道路。而其中"经世致用"的内涵则经过顺、康两朝官方所倡导的"实学"导向,最终蜕变为狭隘的"资治"目的论。  相似文献   

19.
高明峰 《理论月刊》2012,(10):81-84
程颢、程颐的经学,以明道穷理为旨趣,以《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与"四书"学为实绩,以以"理"解经和"六经注我"为特色。相应的,二程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出以道(理)衡文的特质,流露出重道轻文、明道弃文的倾向,在创作中往往即事言理,或情景理交融,从而呈现出理趣。从文学对经学的影响而言,由于二程轻视文学、不擅文学,其经学著述较为单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学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20.
张明生可真是忙。4月6日笔者登门采访他的时候,这位著名的水彩画家正在他的画室里紧张地工作。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78X54平方厘米的以九寨沟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他介绍说:“台北明道画坊吴先生于两周前跟我定购了24张画,4月10号成交,现在还有6张没有完成。5月中旬吴先生还要定购25张。另外,昨天晚上台北明爵艺访李明控先生也从台北打来电话,准备成批购买我的水彩画”。自从1993年张明生的水彩画在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画廊展销被台北明道画坊老板吴明道注意后,吴先生于1994年起就与张明生开始了业务往来。由于台湾美术界和收藏家很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