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5,(8):5-5
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并明确了相关各方的责任。《暂行规定》出台的目的,是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而不是停止改革,并确保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流失”。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资阳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深入本市四海集团、南骏公司等会员企业,围绕金融危机带给民营企业的影响展开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掌握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现状,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更加严峻,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推动企业向低碳经济靠拢,寻求企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经营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优化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方案,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2,(5)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随着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新形势下企业文明创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仪化文明创建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文明创建工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旧体制模式的突破,组建企业集团作为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进入了我国经济生活,并很快发挥了引人注目的作用。实践证明,组建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集团,是深入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是企业之间由松散联合向半紧密,紧密联合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这种刚刚起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实践向人们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是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是国有资产进行重组和流动的重要方式。1995年9月,党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中提出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并且提出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要搞活股份制企业,就必须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改革已进入“快车道”、“深水区”。这一历史性进步,郑重地向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同步改善和加强的要求。为此,我们深入近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比较认真的调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会企业展现了从"经济人"向"社会经济人"转换的社会责任以及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欧美社会企业的经验充分体现了财富资本与社会治理同步发展的过程。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负责帮助社会实现一系列范围广泛的社会目标,这是社会治理的使命。本文基于营利性、生态性和社会性的三大原则的分设与制衡来探索企业的社会存在、企业的"公共利益"和"利他主义"理念如何向社区渗透以及社会责任投资内含着的协同治理的路径。"社会企业"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行政组织激励机制向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社会两种典型的组织形式,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虽然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在有效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这一点上,二者有着同样的目标。本文从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的激励概念入手,归纳总结了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内容,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共性和差异性,最后提出了行政组织激励机制向企业组织激励机制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是以生产计划指令产品为目的,它的经营管理方式为生产型,后来转变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企业以生产市场适销对路产品为目的,其经营管理方式就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强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原来一元化的产品营销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又逐步向资本经营型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人们称为“两次跳跃”;而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则被称为“第三次跳跃”。  相似文献   

11.
北京铁建信达公司是在2002年企业改制时,新组建的从事旅服行业的股份制企业。面对一个亏损企业,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促进企业扭亏为赢的重要位置去抓,用企业文化培育、凝聚、激励员工队伍,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一、铸魂———用理念凝聚人心塑造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公司成立后,实现了由“服务型向经营型、安置型向效益型、依托型向市场型”的三个转变。面对要走出困境的新形势,我们提出“树立新理念、开创新局面”的工作思路,大力塑造员工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自下而上反复酝酿讨论,提炼了具有…  相似文献   

12.
鉴于台资企业在两岸经济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两岸金融合作的乐观态势,研究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以及在中国大陆的融资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此,本文对大苏州地区的台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的台资企业(研究样本)财务资料和融资信息,对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以及在中国大陆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台资企业的负债融资主要是依靠经营性负债和(或)短期性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率并不高,且借款形式以短期借款为主;向大陆中资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融资是台资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周转金安排上;造成台资企业在大陆借贷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政策、法令限制和企业自身财务的不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结合铁路多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多经企业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台资企业协会组成拜访团,向海关总署反映了目前加工贸易企业所面临的海关问题与建议,本刊1998年第10期刊登了这些问题和建议。对于台商所提出的这些意见,海关总署及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十分重视。他们专  相似文献   

15.
吴振磊  任保平 《求索》2012,(11):1-4
后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行为的约束条件和判断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后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创新行为要实现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型,产品创新向经营创新转型,单一创新向复合创新转型,实现经济价值向实现"泛价值"转型。为了实现企业创新行为的转型,必须进行企业行为目标的重新定位,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认真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国务院制定了《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河南省减轻企业负担监督管理条例》,1997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治乱减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围绕贯彻“两条例一决定”,认真开展治乱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中央《决定》颁布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重点,狠抓“切一刀”(按照中央《决…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普遍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如何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即使实现了向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是否必然带来企业价值的增长?如何进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向以利润为中心的转变,真正实现企业(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心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由美国美智(M ercer)咨询公司四位资深专家合著的《发现利润区》(PROFITZ ONE)(中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一书,在回答、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作出了成功尝试。该书首次引入“利润区”、“利润模型”的概念,提出了使用战略性企业设计来获…  相似文献   

18.
企业负担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吴世平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笔者近期对湘东区企业负担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对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几点认识。一、企业对收...  相似文献   

19.
索赔权是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向违约方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它主要适用于买卖、货运合民,特别是国际贸贸过程中。正确地确认和行使索赔权,可以充分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但是,有些企业却忽视了这一权利,致使其丧失了寻求法律保护的机会。诸如因超过索赔期限而无权提出索赔,因成交样品毁损、丢失而不能提出索赔等。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企业应当对  相似文献   

20.
王坤 《理论月刊》2005,(12):41-43
现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咨询,会计,营销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有着与汽车,电视机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同的内部特征.企业契约理论已对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存在似乎对企业契约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新特征为突破口,分析了"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雇佣资本"转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