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受众的心理要求与收视习惯是复杂多变的,其变化是各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电视受众的收视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不能单纯从观众自身及其与电视节目实际收视状况的关系来考察.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电视发展与观众收视心理的社会因素,对受众观念的变迁及受众身份的衍化趋势进行动态的把握,以揭示电视受众心理活动变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2.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3,(11):57-58
面对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大受众在选择接受信息时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受众选择接受或者排斥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本文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两个维度来探讨受众心理需求对新闻传播的“靶向定位”,从而在新闻传播上构建一个需求——满足路径.藉此路径对新闻选择的原则、标准进行必要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现代媒体已经进入了图像传播时代,科学地认识受众、研究受众因而显得十分必要.新闻媒体的图像传播受众观,经历了从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再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沿革.现代受众的读图心理,可以分为求新、眼见为实、多元化、追求审美、负效应及易受媒介影响六种,图像传播主体要针对受众的诸种心理,采取相应的传播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受众的引导,从而使媒体在图像传播这一宏观语境下更好地改进图像传播及新闻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4.
电影票房和网络评分是衡量电影产业中受众反应的重要指标。经统计学的定量分析表明,2002至2013年每年票房排名前二的国产影片,其影片票房与网络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受众是具有差异性的群体,其观影过程是复杂的解码过程,经历着各自情感的共鸣或者间离。电影的受众群体应区分为专业化的观众和大众化的观众,两者有着不同的逻辑、表述不同的话语、对票房与评分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了解受众的心态与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众研究是传播研究的核心范畴。长期以来,两种完全不同的受众观左右着这一领域:即作为心理实体的受众观和作为话语实在的受众观,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受众观各有所长,但也各有所短,只是盲人摸象式的展示了一些关于受众的碎片化的观念和想象,无法解释今天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受众实践。鉴于技术的偏向常常会改变受众与传播者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到受众的观念和行动,因此将媒介看作是一种关系汇集和展演的空间,并就此分析技术与受众的相互建构,是更为科学的受众观。  相似文献   

6.
刘伟 《政法论丛》2023,(4):148-160
热点事件极易滋生网络谣言。谣言的认定应注重两个区别,一是“科学质疑”与“非法造谣”,二是“善意传播”与“恶意传谣”。热点事件网络谣言的内生逻辑是吸粉引流的“流量驱动”,其行为的结构链条为:社会公共话题领域内的基础性热点事件+不良心理动机的虚假信息发布者+主动配合或被动接受的当事人+虚假信息制造与传播+有意或无意的网络受众+真相揭秘舆情反转。热点事件网络谣言的应对规制主要包括,对“人”采取网络禁言与失信惩戒措施,对“事”进行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细化规定,有权机关与部门应坚守法治底线,构建法治化通报制度,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苏颖 《研究生法学》2009,24(5):144-149
政治权力、商业权力、媒介权力、受众权力共同构建了政治传播系统,这个系统构建的过程也是权力的相互解构的过程。网络政治传播系统相对于传统政治传播系统,具有权力解构的加剧、权力杠杆的受众倾斜、系统边界的全球扩展等特征。这种新权力关系为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了乌托邦似的公共对话领域;同时隐含着受众权力的极权倾向。网络秩序的构建在于建立网络共和国,即实现制度保障下的公共领域里的权力分化与自主。  相似文献   

8.
王军权 《法律适用》2015,(2):105-110
信息时代,话语表达权成为各类主体的一项重要权利。对网络话语权的规制,应当借助刑法、民法及行政法的不同规则,平衡和协调网络信息发布者与受众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保障网络信息发布者话语权的同时,不致造成信息受众的信息获取权、隐私权、名誉权及知识产权等受到损害。正确的应对方式应当是,对任何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公权力不宜进行事先的审查或限制,而对网络上已经广泛传播的信息,甄别其影响的对象后区别对待,如果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则应当由公权力给予行政甚至刑事制裁,如果仅仅使私权利主体受到侵害,则应当由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自己启动追究或请求公权力救济的程序,公权力不宜主动介入。  相似文献   

9.
2005年,融入了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的网络杂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席卷互联网,在给受众带来全新看点的同时,以强劲的势头向传统媒体发起了冲击。本文试着从受众这一角度来关注网络杂志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出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社区研究是社区研究当中的一个新趋势,是未来社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青少年是网络虚拟社区的最大受众群体,受其影响比较大,且这种社区也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旨在理清网络虚拟社区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系,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使其更好地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党员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的突出错误心理倾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探讨在网络文化背景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党员健康的网络心理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党员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都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让“寓教于乐”走进德育——大众传媒对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受众群体庞大的传播媒介,其本身的传播方式、承载内容都被越来越广大的学生受众群体所接受.大众传媒在寓教于乐中具备了正视受众的接受心理、倡导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建构真实性、平民化、生活味的传媒内容等特质,从而给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启示:高校德育应该让大学生们在可亲可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行之有效的活动中抵达教育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与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从受众本位论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获得及受众权利保障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必要性。在目前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受众角色缺席的背后,实际上是媒体责任和政府义务的双重缺位。承认且保障农村居民受众权利,本质上是对其公民权和公共物品选择权的尊重。实行多元治理与商业逻辑的协商与共谋,是确立农村居民受众地位和提高对农传播效果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连网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与实惠的同时,也伴随诸多负面的效应。本文就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进行探究,并试图构建相应的应对方案来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阻却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彭子玉 《法制与社会》2012,(33):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生理、心理等个人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体制等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且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万龙  康钊 《法制与社会》2015,(5):171-173
以“厦大教授吴某诱奸女学生”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认知因素、情绪情感因素及其动机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根据影响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动因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以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民在和谐与健康的环境下发表相对客观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度高,极易滋生网络谣言,影响网民心理和行为,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围观与转发。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认知是其群体行为的基础。选取新冠肺炎期间典型谣言,对大学生基本信息、信息疫情的衡量、对特定谣言情绪的测量与接受特定谣言后行为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网络谣言认知与行为差异。研究表明谣言的信源表达方式以及谣言信息折射出的地域指向性、情感动员、现实关联性对高校学生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大学生在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部门、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若冰 《当代法学》2021,35(6):71-81
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降低了个人对网络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也为网络虚假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天然土壤.网络虚假信息具有传播的快速性、受众的盲从性,以及通过公众讨论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等特点,网络虚假信息会造成特定受害人的重大损害,甚至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需要私法与公法相互配合予以规制.《民法典》增加了网络平台对网络虚假信息的审核义务和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有关防范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规则.《民法典》通过在人格权编中规定人格权请求权、禁令规则,以及更正、删除等规则,不仅与侵权责任编的规定相互配合,而且与公法规制方法相得益彰,《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必将在有效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易读性"是报纸版面设计在营销时代发展趋势之一。正当在一些设计者为营造吸引读者的"易读"版面而费尽心机时,却有一些报纸版面的设计因为疏忽了对读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考虑而获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本文把报纸的"易读性"和读者的视觉心理机制联系在一起,指出真正的"易读性"要在顺应受众视觉心理的基础上来实现,并且对于如何提高报纸版面设计的易读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词汇是社会进步,语言发展的产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对于网络词汇的翻译是翻译界近几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网络语言受众心理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几种实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