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行政问责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问贲主体单一,异体问责效能微弱、权责不清,导致问贲对象和问责内容界定不明,问责弹性大、问责范围过干狭窄,问责事项避轻就重、行政问贲的相关配套制度及程序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重点是要明确问贲范围,规范问贲程序,建立健全行政问贲制度及保障行政问贲有效实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
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推进行政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重点是要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及保障行政问责有效实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问责制出现了由权力问责向制度建设转变、从有责官员向无为官员扩展、由生产企业向行政机关延伸、由暗箱操作向公开透明发展等趋势特征。为了适应发展趋势和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相关制度和措施建设,如:建立健全常态科学的问责制度、加大异体问责力度、科学界定权责边界、行政问责与法律问责相配合、拓宽问责范围等。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作为一项凝结中国智慧的现代司法制度形式,随着地方政法试验的应时兴起与地方法治的激烈竞争,该制度实现了从地方试验到中央立法的地位蝶变.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是其原初功能,伴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该制度衍生出行政治理能力与司法治理能力双向建构、共同提升的治理功能.然而,实践观察表明该制度运行绩效仍然徘徊在“出庭应付”与“出庭出彩”之间,出庭应诉热及出庭应诉率畸高畸低背后隐藏着实践隐忧.因此,该制度的革新路径在于:导入以审判为中心诉讼理念,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同时,坚守解纷功能与张扬治理功能,实现该制度从诉讼制度到治理机制的跃迁.至此,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彰显了行政机关负责人从“行政帷幕”走到“司法前台”的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价值张扬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修为.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的推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云南省南华县的实际,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应着重从四方面下功夫。推行行政问责。让思想活起来解放思想是推进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创新突破最有力的武器。要把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与思想解放紧密结合起来,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推行行政问责的效果最大化。一是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来推行行政问责。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把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目标和相关措施落实情况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云南省人民政府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出台了行政问责办法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自2008年3月1日起正式实行。各级各界对制定和执行四项制度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认为各级机关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台并实行四项制度。意义重大而深远出台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云南省建立的行政问责办法,主要定位是除纪律和法律追究手段之外,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它与纪律追究、法律追究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弥补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的空档与不足,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行政问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制度尚未健全,主要表现在问责主体薄弱、问责客体的不够全面、问责内容过于狭窄、问责立法滞后、问责方式模糊等方面.要提升该制度的积极效用、构建责任型政府,需从问责主体明确化、问责客体全面化、问责内容广泛化、问责立法现代化、问责程序规范化等方面加以努力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虽然在对于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促使政府依法履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尚未实现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的转变,常态化问责机制尚未建立,行政问责重在事后惩处而非事前预防,背离行政问责的本质。责任行政理念缺失、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制度建设不完备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要从培育新型问责文化、合理配置职责权限、加强问责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将行政问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9.
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责任政府,必须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民主责任控制,加快形成多元复合的政府问责制度。为此,要明确划分行政责任,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着手完善政治问责机制,健全政府问责的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作为一种制约性的制度安排,自实行以来,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公共部门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从问责要素来看,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问责主体单一、客体不清、问责范围过小、问责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推行制度问责、法律问责,实行问责主体多元化、问责与绩效评估相结合是目前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