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公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当前理论上和实践中较多关注的是经营者对公司的过度控制,主要讨论股东、董事、经理之间如何进行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如何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以上三者趋同或基本为一体(如主要股东、执行董事或董事长、经理同为一人)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
法律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理念。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西方法治理念的形成助了一臂之力。全球化时代,全球统一市场的建立为法治理念的趋同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民主措施的加强,自由民主的理念深入世界民众之心,为法治理念的趋同奠定了政治基础,法律制度的趋同是法治理念趋同的法制基础,全球问题在法治的框架内得以顺利解决,则为全球法治理念的趋同乃至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秩序是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复杂交换和博弈选择所达致的一种制度过程。中国资本市场的公、私二元产权结构,政府是公有产权管理者,同时又是市场制度供给者和市场秩序维护者,由于自身特殊利益偏好,政府行为演化为市场内在要素,形成一种权力选择市场,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的单向度资本市场制度体系无法有效制约政府行为,更难以实现公、私产权的市场制衡,由此促发当前资本市场的利益失衡和秩序扭曲。以私人利益保护为逻辑起点,超越现有市场规则内选择的固有进路,通过个体内核公共选择形式的双向度制度系统来促进资本市场各利益主体走向开放的"宪法式"趋同,寻求公、私产权在资本市场的宪制均衡,从而实现平等自由交易秩序的法治生成。  相似文献   

4.
孙光宁 《北方法学》2014,(4):137-145
宪法解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在宪法解释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两大分支:德国传统和美国传统,二者分别以文义解释和原旨主义为主导性解释方法。虽然两种传统有着诸多差异,但从20世纪以来却出现了趋同的倾向,以重视社会学解释方法为集中表现。在两种传统的差异与趋同中,中国宪法解释可以受到多方面的启示,包括回归宪法文本、期待个案发轫、扩展主体范围和重视社会效果等。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激烈争论之后,出现了"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将股东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公司价值统合在一个综合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下,应该成为现代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舆论监督等外部手段的促进,更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配合。在"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之后,各国公司治理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脱离原来的制度依赖。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层面,社会责任理念的灌注及实现只能选择局部的功能性调整作为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私法在国际性层面和区域性层面的协调与趋同已经成为私法发展的一种趋势.欧洲私法趋同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条约、条例、指令等,它们在欧洲私法趋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些现有的趋同手段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的名誉法益由两部分组成.人皆有之的名誉基础,由源自人格尊严的规范的名誉概念证立;差异化的名誉增量,作为个体参与社会沟通的条件和能力,由功能性的名誉概念证成.在沟通机制的功能性视角下,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消解,同为沟通的必要条件,两者功能取向趋同,因而可实现权利之间的通约和配置.作为程序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设立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以来,证券监督部门以大数据比对为基础研判出的趋同交易行为即成为发现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重要线索,但趋同交易在认定此类犯罪过程中的作用不应被过分夸大。在股票交易实践中,趋同交易的形成并非只能基于未公开信息,对趋同交易的性质应当在综合全案证据基础上进行主客观相结合的判断。由于证券犯罪的特殊性,针对趋同交易的辩解和辩护容易使控方的证据体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通过对比趋同交易前后涉案证券账户交易历史、风格、获利及资金量等情况,对整个趋同交易过程进行更加宏观的线性审视,是正确判定此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法新规定的一种民事责任,它是当代民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确立对维护缔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制度在我国的民法中还不是很完善,它的诸多内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超市购物的案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法律内涵作出阐述,并就相关责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余晖  刘颖辉 《知识产权》2005,15(2):36-40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知名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鲁迅、王跃文等现实人物,还是孔乙己、蓝猫等虚拟人物,其姓名或形象都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这种商业价值是知名权的体现.本文作者认为,知名权是一种标识利益,也是一种竞争利益,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但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知名权的潜在商业价值及损害赔偿等方面却存在缺陷,寻求更完善的法律保护和体系是本文思考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