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崛起于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 阿吒力教是在南诏大理国颇为流行的佛教密宗。 阿吒力教的传播及法术具有诸多特点, 体现为阿吒力梵僧的传教与白蛮大姓的结合, 以及阿吒力教经历文化传播而地方化、 民族化的特质。 南诏大理国时期流行的阿吒力教, 能够融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经历文化涵化而形成地域特色的佛教密宗, 这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泽洪  廖玲 《思想战线》2015,41(3):52-59
南诏梵僧赞陀崛多是阿吒力教的祖师,但学界因其神异事迹而质疑其真实性。如果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域,详细考察赞陀崛多传播阿吒力教的史实,分析梵僧赞陀崛多的密教法术,就能肯定他是南诏传播阿吒力教的一代梵僧。  相似文献   

3.
阿吒力教是指佛教大乘密宗传入南诏大理之后,与当地以白族文化为主的土著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密教新宗派。它兴盛于南诏中后期及大理国时期,降及元、明、清逐渐衰落。至今阿吒力教仍在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地有不少信徒。它对南诏以来的云南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政治制度乃至民情风俗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对阿吒力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文化特征至今仍无人作过专题研究,致使学术界对阿吒力教的认识还处在模糊阶段。本文试从僧侣及僧团组织、典籍、造像、仪轨法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舛漏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4.
杜鲜 《思想战线》2011,37(6):137-138
一、西藏在密教传入云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南诏图传·文字卷》明确指出,天竺、吐蕃、汉地为云南佛教的三大来源。南诏、大理国信仰的佛教被称为"阿吒力教"(以下简称滇密),是因为从吐蕃行化而来的梵僧宣扬的菩萨被尊称为"阿嵯耶观音"。滇密的三大主神中,大黑天神由天竺道经缅甸传来,历史较早;作为滇密核心的观音信仰由印度经吐蕃传入大理;毗沙门神祇由伽湿弥罗(克什米尔)和于阗经  相似文献   

5.
阿嵯耶观音     
正名称: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外形尺寸:高29 cm发现时间:1978年发现地点:大理崇圣寺三塔收藏机构:云南省博物馆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阿嵯耶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圣者"。《南诏图传》及《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亦绘有此观音,称为"真身观世音菩萨"或"建国观世音"。阿嵯耶观音身形纤细修长;菩萨梳高发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大多主张泰人起源于越人,但对于从越人到泰人的演变过程绝少论述。本文希望“填补”这一空白,提出了“百越文化区”的概念,将古代“百越”划分为A、B、C三个区域,通过区域文化发展演变的不同道路,追寻泰族形成的一般过程。结论是:泰族在C区形成,不是从A区搬来,也不是从B区搬来,迁徒并不是民族形成的原因。国内学者对“泰族南迁说”或“泰族建立南诏说”多有批判,但对于抽去南诏史以后的泰族古代史较少论述。本文希望“填补”这一空白,安排了泰族古代史的一般序列,并提出了泰族形成的时间及其依据。“填补”两个空白,是本文希望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七、南诏源流纪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著录此书,嘉靖十一年刊本,德化李氏木犀轩收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本。公元一九五六年,王重民自北京抄此书寄云南图书馆,瑜始获读之。书前有嘉靖十一年正月蒋彬《自序》,署“赐进士出身兵备副使湘源蒋彬书于大理分司,”有“原学”、“鹤田”两篆文章。按:万历《云南通志》卷八按察司副使题名:“蒋彬,原学,广西全州人,进士。”不详其事迹。《天一阁书目》著录“《南诏纪要》一本”,不言撰人名,不识即此书否?又不识今存之抄本即出自天一阁否?未见前人纪录,不能详此书流传之经过也。蒋彬《自序》谓:“予至兹地,从郡志寻南诏颠末,而世系支派先后互矛盾,漏误相因仍,反覆之而不得其说也久矣!乘暇乃  相似文献   

8.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9.
张笑  欧燕生 《今日民族》2006,(2):66-66,F0003
“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这是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WMF)对寺登街现存古建筑和古集市文化的概括与评价。这一评价,是因其完备的古建筑群及其悠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所言。沙溪(寺登)区域包含有标志着儒家思想文化的建筑物——魁阁带戏台,有商贾马帮住宿的店铺,有佛教密宗阿吒力兴教寺寺院,有寺登街东、南、北三处“寨门”,由此构成了一个融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与商业马帮文化为一体的古集市。寺登四方街呈长方型,南北长64米,东西宽22米,完全用红砂条石铺就,平整净洁。如今,红砂石板已被踩黯得光滑滴溜,而马帮专行的石板上蹄痕斑…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南诏的制度文化,不能忽视南诏的军事制度。因为在南诏文化积淀的过程中,由于军事活力的参予,源源不断地向南诏文化“母体”补充新的文化“基因”,促使南诏文化不断地更新,铸就了南诏文化的诸多特质。为此,本文将对南诏的军事制度及其文化作一全面的辨析。任何制度和文化都有一定的源和流。南诏的军事制度统属于南诏政治制度的范畴,又规定和影响着南诏的政治制度,和南诏的政治制度有着共同的源和流。我们知道,南诏是一个以彝、白两族为主体建立的军事奴隶制政权,策划、组织、创设军政,皆与彝族古史有关,同时又掺杂着对唐军事制度模拟、汲取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探索南诏军  相似文献   

11.
郭愉 《今日民族》2003,(2):51-52
观音,以救苦救难和大慈大悲的形象,在中国佛教信徒的信仰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只要走进寺庙,人们就可以见到各种形态的观音塑像,如:千手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等。它们无不以端庄、慈祥的女性形象出现。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人们会发现一尊完全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观音塑像。它造型独特、身姿婀娜,矗立在洱海之中四周波光粼粼的南诏风情岛上。如今,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观光和朝拜,这尊高大的汉白玉观音雕像,就是曾经在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的“阿嵯耶观音”雕像。阿嵯耶观音是云南古代南诏、大理时期崇拜的一尊佛像。那时…  相似文献   

12.
在南诏大理国的科技史上,医药学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南诏建立以后,对外交通空前广泛,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南诏的医药学得以博采众家之长,迅速地发展起来.南诏大理国的医学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它受到了周围各个文化圈医学的影响.既有南诏大理国本地的医学成分,也有从内地传来的中医成分,还有来自印度的佛教医学以及来自波斯的医学成分,甚至和西藏可能也有医药学交流.大体上说,南诏前期受外来影响不大,以本地的医学为主,巫医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南诏晚期至大理国时期则从内地传来了一些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例如脉学、针灸学等,这些治疗手段在南诏大理国取得了重要地位.南诏晚期以后还传来了印度密教医学和波斯医学,特别是印度的解剖学知识,使南诏大理国的医学受到了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诏在其后半期(九世纪后期),频频使用武力进攻周围地区。其主要对象,一是今缅甸北部的骠国;二是当时的中央王朝——唐朝。笔者认为,无论从南诏对唐所采取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及其对唐末动乱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来看,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除了唐朝官吏的横暴引起南诏反叛的史料记载以及一些学者对整个事件作概述或介绍外,还没有人专门就南诏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对此发表自己一点粗浅看法,探求南诏后半期与唐王朝的关系。 一、九世纪初期唐和南诏的关系 (一)南诏的再归唐 笔者在《南诏国的成立》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中曾论述过:唐王朝对云南政策的转变,带来了南诏王蒙氏的兴起。下面,就这一点作些补充。 从唐玄宗开元、天宝前期开始,唐王朝打破了一直沿袭的羁縻体制,以武力直接进入云南。很明显,选在开元年间,是为了同渗透到云南的吐蕃进行对抗而采取的措施。另外,唐  相似文献   

14.
<正> 从解放路折入鲁迅路,两旁店铺林立,令人奇怪的是,这店名全都似曾相识。鲁迅路口一店铺名曰:“闰土土特产”,闰上系何人?鲁迅少时朋友,鲁迅作品中多次出现。往前街南,在一树树腊梅掩映下,一个古色古香的店面凸现出更加熟悉的名字:“阿 Q 酒店”。好个阿 Q,如今真地阔了起来,开起酒店来了!再往东,一溜儿店面,竟然都是孔乙己的:店名分明是“孔乙己土特产”、“孔乙己酒家”、“祝福艺苑”、“未庄食铺”、“华老栓土特产”,甚至还有“阿贵酒店”,“阿 Q 服饰”。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景象,这些店铺  相似文献   

15.
哀牢夷的族属及其与南诏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夷是两汉时期出现在云南的一个大族,人口大约六十万,分布广袤数千里。弄清楚哀牢夷的族属及其与南诏的渊源,对于弄清楚云南各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很有意义。但是这个问题过去被搞得很乱。原因之一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为了扩张主义的目的,硬说哀牢夷是泰族.说祖述哀牢夷的南诏是泰族,说南诏是泰族所建,还说今天遍布东南亚的泰人都应“缅怀”南诏这块“大泰族”的“故土”。总之,信口雌黄地发了一通“哀牢为泰族”的谬论,急切地要向人们证明云南自古不属中国①。苏修自然唱着同一调子,不过,苏修在这个问题上除了更加蛮横和无赖,并无发端启微的勇气,只是充着拣食唾余的英雄②。  相似文献   

16.
南诏故都太和村位于下关与大理之间,西枕苍山,东临洱海,我曾两度到太和村西参观赫赫有名的《南诏德化碑》,却始终没能进入村中一睹民风村容,颇以为憾。今年有幸参加“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研究课题,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太和村,多年的宿愿终于得偿。深藏国宝的山林沃土太和村中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有《南诏德化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景区,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的重要人文景观。太和村是唐代南诏国的故都。南诏太和城位于太和村西,是南诏第四代王庆逻阁统一六诏后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中兴图传》(以下简称《图传》)是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898年)绘制的一幅长卷画,主要描绘“梵僧化斋”、“奇王祥瑞”等南诏建国初的一些佛教传说故事。原《图传》分作两个长卷:一卷是图画,纸本彩绘,长十九尺一寸五分;高一尺四分。此画卷前面有清朝张照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所书的长记,叙述南诏的历史和他对本《图传》的看法。画卷后有“嘉庆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道教逐渐传播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唐朝与南诏的“苍山会盟”,其文书采用五斗米道“三官手书”的方式。南诏大理政权建立的神异事迹,反映出道教影响的历史事实。南诏大理时期的道教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这与道教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影响,与历史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向来把《阿Q正传》当小说读,随着年事增长,觉得与其把它当小说读,还不如把它当心理学之类的书读。因为鲁迅先生把阿Q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阿Q用手在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的答复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句话活脱脱地勾勒出阿Q的心理活动和处事原则——既然“和尚”先动了,那我也来动一动,这自是无可非议。 我之所以提及阿Q,是因为目前听到一位局长的轶事。某环保局长舞癮颇重,用其部下的话说“一日不下舞厅闷得慌,二日不下舞厅渴得慌”,怎奈  相似文献   

20.
唐代,在苍山洱海之间诞生的南诏国,是彝族在公元732年建立的。公元738年唐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即云南郡王)确定了南诏地方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地位,一时威名显赫,不可一世。崇拜鲜花的彝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