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就此,我们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始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规制监管制度、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奕 《学理论》2009,(17):97-9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涵盖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优秀民间文化保护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括号内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为该期的页码)专家访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本刊记者张琳(1—5)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本刊记者张泽(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文化———访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本刊记者子睿(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本刊记者张琳(4—5)加强版权保护工作建立创新型国家———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  相似文献   

5.
明确界定公共财政投入范围,构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财政投入力度,缓解农村财政压力,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赵敏 《学理论》2012,(14):23-2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根基牢固与否。管理体制、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因素等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长期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在体制、政策和财政上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牛昆仑 《理论探索》2007,(2):100-102
加强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显著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完善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机制,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和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 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出了搞好乡村建 设规划的要求。 为什么中央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规划必须先行呢? 最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中部地区34个,西部地区17个,东部地区23个行 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入村入户的调查。去年,则对北京100个 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作了同样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括居住区、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境、生产与仓储、交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6)
中国有64%的人口为农村人口,所以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下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势在必行。我国自2005年10月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农村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如下:发展现代化教育理念;切实保证合理投入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乔中国  李敏 《理论探索》2007,(3):148-150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的要求,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农村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精神文明的要求,是现代法治价值在农村的推广和延伸,同时也是建国以来我党农村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总之,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惟有加强法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农村日趋紧张、激化了的党群干群关系。而要改善农村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搞好村务、乡务公开,完善乡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搞好农村公共服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程度还不高,机制还不健全,需认真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党委坚强领导和政府有效投入,需要村支"两委"具体实施,需要积极拓展农业自身功能,需要大力凸现农民主体地位。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党委领导政府投入有待加强,"村支两委"战斗力有待提高,农村土地规划有待前导先行,农村基础设施有待持续发力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党委领导政府投入,加强"村支两委"建设,做好农村土地长远规划,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交通环境、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条件。洞庭湖区既是洪涝、干旱灾害多发之地,也是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之地,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由湖区自身特殊性决定的。应加强湖区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农村公路、通信、基层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5)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农村社区发展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西北地区白银市典型农村社区为例,首先对白银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再对其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最后,试图探索出一些完善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要从供给主体制度、决策机制、筹资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制度,以保证公平地有效地为农村供给足量的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7.
把农业院校打造成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结》2008,(4):37-39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以及缓解就业压力和大学生的培养成长。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农业院校应在这一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李艳秋 《学理论》2009,(7):17-1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木兰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大力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全县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木兰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亟需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3)
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村整体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程度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重视乡村文化的现状,准确把握乡村文化的科学内涵,有效展开乡村文化“人化”和“化人”的双向过程。突破文化“瓶颈”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零点调查”发布的《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