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追求政绩不是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升官发财为目的,他们做事是为了给上级领导看,怎么“显眼”怎么做,怎么有利于突出个人怎么做,怎么能博得领导欢心怎么做,一切围绕头上的“乌纱帽”做文章。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执政为官,必须有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出政绩,是群众对干部的最起码要求,也是每个干部应有的工作意识。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追求政绩不是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升官发财为目的,他们做事是为了给上级领导看,怎么”显眼”怎么做,怎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4.
说政绩     
“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对于强化重在实绩的导向,形成重在实绩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所说的政绩,就是指党政干部的实绩。但是,什么是政绩,要出什么样的政绩,怎么去考核政绩,是需要弄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在调研中多次听到群众反映:我们是既“政绩”,又盼政绩。怕的是个别干部只为自己升官要不顾百姓需要的“政绩”,盼的是为百姓实实在在好事的政绩。群众的反映,值得深思。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展,政绩在干部的升迁留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政绩、创政绩,为领导工作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政绩观的偏以及虚假政绩等问题的出现,政绩的声誉一度遭很大损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谈政绩,甚至“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的心目中都成贬义词。事实上,广大群众对政绩总体上是持肯态度的,正如一些群众所说:“干部都不出政绩,群众就没…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日前,湖北省宜城市对9名只注重表面成绩,却无实际作为的花架子干部予以警告或免职处理。这种用铁腕挤除政绩中的水份,敢于动真格的做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由于政绩是当今评价干部能力的优劣、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于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党员干部为骗取政治荣誉、讨得上级领导赏识,片面地夸大成绩,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期达到尽快加官进爵的目的。群众把这种虚假政绩称之为“注水政绩”。“注水政绩”危害甚大:一是误国。在政绩上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容易导致上层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8.
崔玉国 《新长征》2010,(6):64-64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基本尺度,也是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并非易事,因为政绩既具有客观实在性,更具有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要客观全面地考核政绩,使考察结果充分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四看”、“四防”。  相似文献   

9.
百字杂论     
对联中的政绩现在群众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形象地讽刺了一些干部为出“政绩”而不惜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无中生有的不良现  相似文献   

10.
某县从去年开始,对各单位上报的政绩统计数据实行公示:将诸如水、电、税收、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数据在报纸、电台等新闻传媒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把关,对群众有异议的数据,进行核实;对虚报政绩数据的部门和单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给予其相应的处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是近两年广为流传的“民谚”,是群众对某些领导干部为了捞取个人好处搞浮夸、造假政绩的形象概括。时下,在一些地方,对干部考核、奖惩、提拔,主要还是以其上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而某些干部的上级主管部门不愿意下基层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政为官,必须有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党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时下,有些干部却在追求政绩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易于彰显的表面风光之事。  相似文献   

12.
高铭 《支部生活》2010,(1):36-37
岁末年关,盘点2009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保山市给出了6个字——“出实招,获实效”。“实”在哪里?记者来到保山.看看村(社区)干部怎么做,问问党员怎么想,听听村民怎么说。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1,(12):64-64
画外音:又到岁末年终,各级各部门又要忙着总结工作了,每每此时,总有一些领导和部门要浮夸摆功,让人生厌。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虚绩还是实绩,是“黑色政绩”还是“绿色政绩”,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可能不懂某些统计方法和经济计算公式,但他们懂“菜篮子”、“米袋子”,能识别环境污染和蓝天白云。所以说真正的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4.
前沿观点     
《廉政瞭望》2010,(14):11-11
创新政绩考评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 第一,政绩考评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指挥棒”。构建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干部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方式,引导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政绩是干部为官一方的工作实绩,是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因此,政绩的大小,往往成为上级组织部门考察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也是给干部定论的重要依据,影响着干部的提拔使用。由于政绩的大小事关干部进步和前途的大事,所以创出骄人的政绩,争取辉煌的业绩,历来是广大有为干部的奋斗目标和努力万向。但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却有那么一种干部,他们不是把心思真正用在工作上,去为人民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而是好大喜功,热衷于搞沽名钓誉式的“政绩”,总希望以小的代价换回大的回报,总希望通过简单劳动未获取轰…  相似文献   

16.
呼唤政德     
呼唤政德张述华现在,评价干部、提拔领导,时兴看重“政绩”,却往往轻视或忽略对“政德”的考核,这种“一好遮百丑”的观点实在是一种偏向。看重政绩应当说无可非议。一般地说,政绩是干部带领广大群众,通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创造出...  相似文献   

17.
当干部的。要说不注意自身的形象和政绩,那是假话;要说都清楚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那也是假话。那么.干部的“斤两”谁称得最准?答案只有一个.是群众。  相似文献   

18.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科学考核干部的政绩,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做到“四重四看”。 一、注重干部所创政绩的“客观性”,看政绩是否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政绩。政绩是干部德、能、勤等要素在实践上的物化反映,是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获得的,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但有些干部的“政绩”不是来自于实践,而是吹出来的,编出来的,是空  相似文献   

19.
张柏安 《实践》2005,(9):11-12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是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实践中德才素质的体现,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创造 出来的、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的成绩和贡献。领导干部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 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 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 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 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 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 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 干部追求政绩,不仅没有错,而且应当大加提倡。  相似文献   

20.
政绩评价过程中的偏差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凭政绩用干部”是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由于对政绩的概念缺少科学界定 ,以及政绩评价体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 ,“凭政绩用干部”也常被贯彻得走了样。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政绩评价的偏差 ,通过分析偏差形成的原因 ,寻找矫正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