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诉信访错综复杂,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在信访制度仍存在宪政意义上的合理性和现实需要性、现行信访体制没有重大转变、特别是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还欠缺规范的现状下,显然更应该关注如何积极处置和应对涉诉信访,而不是对此予以消极排斥。在立足现行政治体制的前提下,应当对涉诉信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信访问题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更多地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而不是运用行政化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切实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努力畅通信访渠道,极力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较好地巩固了我区信访维稳工作的平稳态势。但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类矛盾问题层出不穷,信访维稳工作形势仍不容乐观,如何积极有效的开展信访维稳工作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君毅 《法制与社会》2011,(11):152-153
针对愈演愈烈的上访问题,本文仅对信访行为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及其历史意义进行定位,并由此推出解决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向,进而简要的将信访问题分为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两种,并分别找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访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个制度化发展期.当前信访的性质由诉情转化为求解为主,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访的存废之争和信访工作中出现的许多具体问题.本文指出依宪治理信访问题就是要弱化信访功能,加强信访治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10,(8):27-27
本刊讯3月24日和30日,部分省(区、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座谈会分别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2009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总要求,高度负责地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赵阳  孟东庆 《法制与社会》2010,(27):135-136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导致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首先提出了上访案件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而分析当前信访案件多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千乔 《中国监察》2010,(20):38-39
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出来,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持续增加,成为信访举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三访”问题,已成为当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蔡正文 《特区法坛》2004,(3):50-51,48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政府和法官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法院的信访接待是法院工作的窗口,它在传播法律、联系群众、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法院来信来访量日渐增多和错综复杂的特点看,进一步重视和强化法院信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因为信访工作不但要帮助信访  相似文献   

9.
陈琛 《法制与社会》2014,(10):142-144,231
对目前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论述,分析了信访工作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阐释了这些现象的诱发原因,揭示了信访部门承载与职能的错位、信访制度与司法途径的冲突和重叠及执行上的偏差等问题。针对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司法途径权威、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思路,以期解决信访问题。从法律、信访制度及政府三个方面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与时俱进,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化解矛盾冲突,缓解信访压力,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及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府绩效评价:中国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现代政府绩效评价是当前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整体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东  田晏 《行政与法》2010,(10):20-23
涉诉信访在当前的"勃兴"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与功能支撑,但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此,应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2.
涉法信访的价值、成因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法信访的存在,表明司法的效益不高、权威不强,体现了法制现代化中司法对本土法律文化的背离。文章从实证、法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对涉法信访的现实成因及社会背景作了分析,认为涉法信访的消解应从现实出发,采取修改《信访条例》、改革再审制度、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法涉诉信访总量放大、强度增强直接关系民生民权的质量,且严重关涉法律权威和社会安宁。一般说来,信访体制越有作为,法律规则即愈加疲软,司法权威也愈将弱化。从追求良法善治的目标出发,理顺信访体制与司法体制的关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乃是化解信访和司法困局的长效之策,也是提高司法权威的必由之路,更是缓解信访压力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律性制度.目前学界认为,公民因信访所受有之利益并非源自其应有权利,而是一种非法律上之合法利益,即反射利益.从考察信访制度及其规范目的之历史演变、比较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制度,特别是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入手,对信访权的法律属性及其在法秩序体系中的定位从法理学的角度作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政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本文通过论述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中国的战略选择,探讨了循环经济的特征与优势,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我国国情,从宏观层面提出我国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采购协议》的非歧视原则及其适用例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际 《法学研究》2005,27(6):136-144
《政府采购协议》(GPA)与WTO中其他的一揽子协定不同,对参加方安排了另行谈判的机会并规定了特殊的非歧视原则。该条约目前尚没有对专业性很强的政府采购技术性标准确定全面的规范,特殊适用例外也十分明显。这种特殊性为我国政府提供了谈判的空间,有必要从国际法角度务实地研究它们。  相似文献   

17.
闫镇国 《河北法学》2008,26(4):177-181
在改革之期,检察权的设置与完善是极为关注的焦点。检察权的设置必须遵守:宪法原则,巩固政权、构建和谐社会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借鉴、适当充实和扩展原则。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中国法治政府建设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年里,民生是主流话语,民权是时代强音;公民的权利更多的是感受到法律的温情,而政府的权力则受到更多法律的掣肘。促进民生、公民参与、职能转变、权力约束、危机应对,构成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主旋律。这些努力和成就,相信可以为中国实现法治政府的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任瑞兴 《北方法学》2009,3(4):71-75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国当前治国理念之表达,也是促使法学界重新审视法治的中国路径之契机。而涉诉信访就是我们在探究法治的中国路径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典型问题。它是我国一段时期以来诉权与司法权之间的扭曲关系、重实体正义而轻程序正义的制度设计、诉讼审判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纠缠不清之状况的反映和产物。应借助和谐社会的理念.对涉诉信访这一中国的特有制度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将其整合为我国法治进程中更为积极和谐的因素,促使诉权与司法权形成良性互动,诉讼审判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相得益彰,彼此促进,把强调实体正义与追求程序正义有机地统合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20.
李春  刘丽华 《行政与法》2005,33(1):52-5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内涵,为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考察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发现,政府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弊端。基于科学发展观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就是要创新政府理念、重塑行政文化,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客观规律,优化政府结构、发挥整体优势,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最终实现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