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要实现其职能,就必须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财富,这必然引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两种交换关系,即纵向交换关系和横向交换关系。两种交换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根据这些不同特点和要求来理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从现实看,理顺这一关系的具体途径是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际合作的类型学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设立两个维度——动机并由此形成的关系属性与国家的权势对比,把国际合作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横向表达型、横向功利型、纵向表达型和纵向功利型。其中,合作的动机包含功利性和表达性两个方面,而国家的权势对比包含横向和纵向权力结构,纵向权力结构特指权威型而非强制型等级制。如此划分国际合作的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理论层面而言,有利于对国家利己本性、无政府状态、自助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概念或推论进行反思,并且能突破中国学术界依据功能领域、行为主体数量、关系作用范围等划分国际合作类型的初步分析;就实践层面而言,可以更为有效分析国际关系实践中资源交换的特征并为国家实现关系进化提供一定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主体的组成呈现出集团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国家公职人员互相勾结、国家公职人员与社会不良人员勾结、国家公职人员与家属、亲戚勾结作案三种形式。此现象的成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传统文化中重私德、轻公德观念的影响,实施职务犯罪的技术难度要求,职务犯罪主体对自身的心理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扭曲满足,已形成的职务犯罪环境对其他公职人员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国家与村庄在历史变迁中的持续互动,可以发现国家与村庄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以及由此导致的问题。处于信息通道中的经纪人在国家一社会的信息交换中扮演着操控信息以自利的角色,这种操控信息的行为使得国家与村庄在政治运作的互动中产生了许多障碍。以信息交换的模型来理解税费改革,可以看到改革背后的另一种逻辑:避开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失真。然而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看到税改之后农村面临的新问题,即转移支付中的信息不畅通所引致的农村公共品短缺。  相似文献   

5.
布小林 《理论前沿》2003,(16):34-35
在新形势下,各级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率先树立与依法治国相一致的现代法治观念,是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对国家公职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一、国家公职人员必须率先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概括地讲,就是依据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作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思想理念,依法治国的本质在于揭示了法律手段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之一,在于推崇体现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它是对长期…  相似文献   

6.
公职人员是指具有国家公职身份或其他从事公职事务的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 ,违反职责 ,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 ,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秩序 ,也危害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 ,是一种多方面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类型。因此 ,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表现、主要原因及预防和遏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措施谈点个人的浅见。一、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受贿罪"财物"的认定过程中,既要保持罪刑法定的基本态度,又要紧扣受贿罪保护的法益与解释学的基本原理,合理考察是否存在职务行为与收买行为的对价关系,对"财物"的解释在不脱离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可作合理的扩大解释。雇佣式性贿赂完全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形成了钱色服务与职务行为的对价关系,具备了犯罪违法的特征;当以借用房屋、车辆的形式交换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之时,其实质于收受无异;以行贿人资助形式、代为出高价形式或名为借实为给的形式,帮助官员子女就学、留学从而交换公职人员便利的,实则是一种间接的变相行贿方式;以获利性信息交换职务行为且公职人员利用该信息实际取得了不当利益时应当构成信息贿赂。  相似文献   

8.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但学术界关于政务处分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途径却未达成共识。国家政府与公职人员之间的勤务关系,实现反腐败的国家监察目的,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国家监察法律体系以义务为本位,这四个条件决定了监察委员会与公职人员之间的监督关系属于特别权力关系,具有特别权力关系的一般特征。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视角出发,政务处分属于国家机关内部惩戒行为,即监察委员会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对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的政务处分,本质上是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成员违法违纪施加的一种惩戒,只能寻求监察机关内部程序予以救济,不能被纳入行政诉讼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须以制度来体现科层制,体现政治权力。在我国,国家公职人员代表国家来行使公共权力。为了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进行规制,刑法对滥用职权罪进行了规定,但学界对这个罪的主体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分歧。“国家工作人员”不宜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来界定,具体到滥用职权罪更是如此。而以“国家公职人员”取代“国家工作人员”,则能体现其作为法律概念本身的确定性和科学性。但语词的改变从来不能够代替社会现实的改造,如果只是改变表述方式,其意义仍然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0.
马塞尔·莫斯话语中的礼物交换,广泛存在人们惯常的社会生活。各种形式上具有自由属性的礼物交换行为,实则"义务"强制作用的结果。礼物交换是一个交融人与物的社会文化体系,通过多种形式,人们将社会结构完整地呈现出来,并时刻以积极的行为姿态,有效建构和维持着具有"理想沟通情景"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换关系有三个基本类型: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与企业之间,其中前两类是一般市场经济中共有的,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而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直接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遵守的是等量劳动交换原则。  相似文献   

12.
物质交换理论、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和同一认定理论共同构成了物证技术的基础理论。其中,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是物质交换理论在刑事犯罪证据领域的延伸,而同一认定理论则是物质交换理论与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在物证技术领域内的体现。这三种理论同时又构筑了两种证明方式,即直接证明方式和间接证明方式。深入理解这三种理论及其构建出的两种证明方式,不仅会使我们对物证技术有明晰的逻辑认识,也会对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权力监督就是对于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这存在以权力、权利、社会、道德和责任监督权力的方略。从词源辨析角度综合看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公共权力运行、管理和影响的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追求实现国家善治的动态行为过程与奋斗目标。强化权力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进落实"三不"反腐机制,要加强对执掌公共权力的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加强对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从纵向的视角来看,可以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划分四种历时型模型,即传统社会中的国家与农民是一种四位一体、虚实双线关系,集体化时期国家与农民是一种四位一体、双边二元关系,改革以来国家与农民是一种四位一体、强弱双线关系,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前景可能会演变成为一种三位一体、合作互动关系。在国家与农民这四种关系模型中,农民公民权的生长和演变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对"工作人员"的立法解释犯了逻辑和语义上的错误.现行刑法第93条应该用"国家公职人员"取代"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布劳是继霍曼斯之后社会交换理论的又一重要代表,但是其理论和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又有差异,本文简要梳理了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对比,指出了布劳交换理论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公职人员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个人,而且还是公共权力的代理执行者,这两种角色的不同内在需求使其承受两个向度上的价值张力,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就是公共权力及公职人员角色的扭曲,最终使公共权力的运行轨迹背离公共意志。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后果的产生,必须以行政伦理中的"法治"理念来实现和强化公职人员个体行为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国家利益矛盾。要把握这一主要矛盾体系 ,必须解析三个层次的关系 :国家利益矛盾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之间的主次关系 ;国家经济利益矛盾同政治、军事、文化等矛盾之间的主次关系 ;国家经济利益矛盾在不同类型国家中所展现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及其外延的争议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曾意图通过揭示其本质来解决此争议,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笔者认为立法的缺陷以及将"国家工作人员"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争议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从立法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这两个层面来探讨此争议,建议用"国家公职人员"这个较为科学的概念来取代"国家工作人员",并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立法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20.
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的克减是体现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理念的反腐制度。只有从宪法层面理解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才能把握这一制度的实质。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公职人员财产隐私的公益关联、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和公职人员对社会道德风尚引领是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制度证成的基本缘由。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由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社会舆论监督和克减限度等制度构成。我国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制度存在空、散、乱、偏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公职人员克减制度,是我国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