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引领、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和谐世界的法治理念为基础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国际法治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关系法治化的结晶,国际法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法治保障。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内涵包括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价值体系,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的目标,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基础。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举措是加强对国际法前沿问题的研究,完善全球公正的数据安全规则,提升中国全球化治理能力,构建中国国际治理的法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要解决当代全球问题,走出人类困境,寻求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途径,必然要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审视、思考。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及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和研究,以阐明我们对人类中心主义应该采取的态度——扬弃,其结果使我们必然走进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是一种人类创造的新的智慧形态,人工智能的产生改变了有史以来机器只能被动听从人类命令的状态。机器可以自主地做出决策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最终形成机器对人类的专制统治,这是有人工智能以来一直被人类所担心的,并越来越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社会问题。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形成三种专制形态: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人类专制,人工智能依赖下的人类蜕化和人工智能自身对人类的专制。对于前两者,依然是人类内部和自身的问题。对于第三种形态,人类需要从现在构建基本的人工智能安全体系并制约人工智能向不受控制的方向演化,从不想、不愿、不必、不能四个层面努力,在人工智能的动机、规则、权利和安全体系上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但是,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人口、粮食、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与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过一句话:"人类的物质文明如果毁灭了,但只要图书馆仍然存在,则人类的文明可以重现。但是如果人类的文明连同图书馆一起毁灭了,则人类的文明不可能恢复。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的百科全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今世界,知识、信息、文献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作为社会信息系统之一的图书馆,其重要性因此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仁平  彭坚 《求实》2004,2(12):43-45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虽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等方面存在诸多误区 ,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清算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不应抛弃人类中心主义 ,而是应该继续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旗帜 ,扬弃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走向以坚持人的尺度与自然的尺度相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李晓华  邓晓明 《奋斗》2006,(4):19-21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发展,不是大自然的正常进化。而是人类自身不断谋求进取、打破现状、发明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创造新生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1,(10):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出路,是世界各国走向美好未来的途径和选择。习近平同志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华民族历史经验、人与自然现实关系、世界各国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出发的。人类命运共体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性,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07,(6)
人类影响气候,气候也影响人类。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以及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并不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中心主义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有古希腊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中世纪神学目的论人类中心主义、近代盲目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理性反思的人类中心主义.其中,前三种属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深入理解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和现实困境,不管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评价,还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的构建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0,(6)
正庞立生在2020年5月7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时代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代人类必须从时代背景出发,获得一种世界性的视野和时代性的意识,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提升人类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面全球重大议题,体现人类共同关切,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样一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的回应。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相互依存、普遍联系、休戚与共的存在状况,是人类  相似文献   

13.
赵异 《理论研究》2013,(2):48-52
在人与自然关系意义上,人类历史具有自然目的和人类自由的双重目的性,人类肩负着自然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双重使命。自然目的与人本身的目的互为前提,互相决定,二者共同构成宏大的人类历史目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渐进发展、局部重点突破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熟思考与设想,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已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与认可。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真正成为全人类真正认可、认同乃至积极合作践行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使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得到国际认可、认同以及积极合作,应该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和平发展中践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知度;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可度;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度。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了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是近40年来全球人类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而挪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发展的三个国家。今年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人类发展报告》的第20个年头,该报告以健康、教育和收入三个方面,评价了各国的人类发展状况,制成人类发展指数(HD)I。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与自然观、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苏 《求实》2000,(3):33-34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 ,或许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危机的发现。人类思想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思想行为 ,莫过于有关“大自然观”的共识。这已由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作了充分的佐证。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 ,对人类活动进行历史反思 ;对人类的自然观、发展观进行审视和定位。一、环境问题与自然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 ,人类作为认识主体获得对整个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般认识 ,即自…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具有正负双重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正态效应增长,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和利用力。同时,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历史的局限,其生产实践活动也带给人类严重危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负效应。对此,悲观不可取、盲目乐观也不足取,只有自觉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18.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毕并公诸世界。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美、日、德、法、英、中的16个科研机构,1100多位科学家向人类献上了一份厚礼: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被基本破译。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系人、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杨焕明教授指出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万资姿 《唯实》2009,(2):26-29
符号的使用使人类具有了自由处理自身文化经验、事物关系的能力。人类符号能力既取决于人类的为我性,又是人类实践功能在自身精神领域中的积淀与凝缩,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动力和目标追求上的不确定性;基于这种不确定性,人类文化及其符号体系才永远处于不停息的进化过程之中;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才能感受到自身的自由创造本性。可以说,人类符号能力的不确定性就是人的自由创造本性的外显,或者说,人类符号能力的不确定性正是根源于人类的自由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20.
效率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效益、过程与结果、预期与实际、目的与手段等之间的一种比率倾向,效率根源于人类的发展需求、有其人学根基,即效率根源于人类发展中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展开于个体联系有限性与社会交往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回归于个体生命有限性与人类发展无限性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