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文献>编辑部: 贵刊2005年第2期发表的程中原同志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次提出>一文,认为"在党的文献中,张闻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组织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命题".这个论断有误.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5):35-35
误区一:让“大众化”停留在“通俗化”阶段。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任务。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有其显著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中国共产党具有理论创新的自觉;中国革命早期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在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下,我们党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党建》2020,(6)
正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演说,强调"一定要把党八股和教条主义等类,彻底抛弃"。《反对党八股》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献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成为我们党树立马克思主义文风的纲领性文献。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延安整风从学习,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始,经过了一个酝酿的过程。在1938年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重要思想,同时还特别提出,希望这次全会之后,来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有其显著的历史必然性。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中共的理论创新自觉、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共产国际领导方式的改变、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及王明的右倾错误等几个方面考察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历来深恨痛绝,早在1930年,他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反对从本本出发,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观点。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高度,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用中国化的语言“实事求是”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9年10月,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作为整风的三大对象之一加以反对,在全党普及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相似文献   

8.
加强道德建设、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既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进程中,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  相似文献   

10.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这一命题提出的直接原因是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方针与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反对王明的右倾错误;间接原因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一命题的产生源自两个路向的政治逻辑:坚持实事求是,破除"苏俄化"的迷信教条;坚持思想统一,反对来自党内的分裂。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02,(3):47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到延安。 第一次是1938年9月。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对敌后根据地建党、建政、武装斗争等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他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关键环节、思想灵魂、活力源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究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诚宏 《世纪桥》2008,(15):53-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命题究竟是谁在何时何地第一次提出来的?是毛泽东?还是张闻天?笔者认为,是毛泽东。他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由此推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鲁振祥 《党的文献》2005,1(3):78-8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倡导、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思想原则.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时期内,实践这一原则的主要代表者和贡献者,无疑是毛泽东本人;刘少奇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位主要成员,是这一原则的坚定的实行者、阐发者,也是重要的贡献者.<论党>就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论党>集中当时全党的认识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系统总结;对于作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作了集中阐发.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们党的一些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的讲话中,经常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命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再次强调的重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这四个方面在结构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创建于1938年冬,在敌后办学历时7年多,经过两次挺进敌后的长途“东迁”,行程5000多里,从延安到晋东南,后到山东。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北渡渤海湾,进军东北,归属总校建制。随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抗大一分校应运而生1938年9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战略相持阶段全党的方针、任务。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强调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并号召冲破日、伪、顽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到敌后办…  相似文献   

19.
1940年,延安新哲学会召开了第一届年会。该年会开会时间灵活、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形成了系列共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基本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新哲学的发展方向;推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会员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这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