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到底应该采取集权还是民主的方式来加速现代化建设?“新权威主义”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由少数强有力的“政治精英”强制地推进。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新权威主义”的分析,论证只有进  相似文献   

2.
夏振坤  唐龙 《党史博采》2005,(1):127-131
权威主义曾因“东亚奇迹“名声大振,也因“东亚金融危机“的突然发难而受到质疑.至今为止,“权威主义“仍旧是一个界定不很明晰的概念,对其历史评价也褒贬不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离不开权威的作用,但为了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追求美好的人类文明社会的终极目标,权威主义的含义和具体实现途径均应有所创新.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是从稳定政府权威出发,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过渡.  相似文献   

3.
叶利钦时期,“超级总统制“的权威主义政治结构最终形成.普京执政以来,延续和深化了权威主义政治.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转型时期,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公共权威,对实现整个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为俄罗斯大国的复兴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同时,权威主义在政治构架和权力运作方面的集权特征也带来了某些消极后果.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及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新写实主义”这个称号在新时期发端于1989年第3期《钟山》的“新写实主义小说联展”。一批以小人物、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作品相继问世,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如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这些作家的小说作品也被一些批评家指称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文学史上大多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依据其创作题材及其创作时间进行前后两期的分期概括——前期创作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多数作品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代表作有池莉的…  相似文献   

5.
自乔治·华盛顿始,美国的对外政策史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主义”,如“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主义”、“卡特主义”、“里根主义”等等。现在,又有了新“克林顿主义”。新“克林顿主义”是以1999年初夏到初秋克林顿在欧洲和联合国的三次讲话作为标志提出的。1999年6月,克林顿在科索沃战争后的“胜利之旅”中到达阿族难民营。他说,北约空袭南联盟是为制止种族清洗而进行的军事干预,是一场正义的、合法的战争,这  相似文献   

6.
权威政治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 )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 ,权威政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从这一角度来审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过程 ,对于中国现代化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权威政治及其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中的功能 :以东亚国家和地区为例权威主义是指一种统治形式或拥护这种统治形式的哲学。在此种统治形式之下 ,统治者可把其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 ,而全然不顾社会成员的意愿。这种权威主义在西方和独裁主义是相同的 ,从这一点上看 ,权威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含有贬义的成份 ,这与近代以来民主的价值观念在西方越来…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作为一个霍查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高度关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新变化和呈现的新特点,全面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危机表现,密切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斗争新特点和社会思潮极化现象,全面审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矛盾冲突。“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变”与“未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其理论主张本质上仍未超越霍查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一笔者认为,道家思想与后现代思潮“情投意合”之处在于以下五点:(一)反权威。后现代主义是明确表示这一点的。后现代主义急先锋们的“摧毁”、“解构”等都是直指所谓“权威”的。他们通过反对“权威话语”来实现上述目的。在他们看来,“权威话语”是以独断论和中心论为基础的,因而是僵化的,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遮蔽了人们的智慧。后现代主义向一切终竟至极的东西挑战,反对传统的把个别当一般,把历史当永恒的普遍主义观念,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他们“在思维方式上坚持一种流浪者的思维,一种专事摧毁的否定性思维”。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哲…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宪法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其中“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其最重要的论述。肯定了宪法的至上性,并提出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把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来认识,确立了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的法治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所谓“规制主义”,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哈斯提出的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了多极化进程,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冷战时期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遏制原则”已经过时,美国政府受新保守派的影响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有称霸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这一背景下,哈斯提出了美国新时期对外政策的新构想——规制主义。哈斯认为,现在是一个“失规制”的时代。经济和信息领域日益一体化、全球化,但政治上更趋分散化。在形成一个有结构的、内聚的新整体之前,混乱和紧张会长期而  相似文献   

11.
“欧洲共产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主张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提法,认为发达国家适合选择“独特的民主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大党中心主义,主张用“新国际主义”代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洲共产主义”进入了一个分裂和分化时期,同时也是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政策创新,已经成为现代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知性意识及其整体主义致思方式,不啻为一次新启蒙。然而,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了旧形而上学之后却不自觉地陷入另一种形而上学,并且在其后果上引发了价值多元主义的自我悖谬。价值多元化何以可能?在一个“诸神纷争”的价值处境中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消解策略,其中确立“边界意识”的策略具有理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所谓“泛道德主义”,是一种依赖道德的“扩张”而促使社会进化的主张。中国古代士大夫向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说是“泛道德主义”。在“五四”前后,这种主张仍拥有不少信奉者和实践者,如形形色色的“新村”、“新民”、“少年中国”的主张,大体上都可归诸“泛道德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有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中不仅有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更重要的是有"政治模式";而"政治模式的核心"是"英才主义民主",也就是"威权主义政治"。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有一次"新权威主义"问题的讨论,但因讨论题目离现实太远而不了了之。现  相似文献   

15.
<正>回顾历史,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时期都是经济学创新最活跃时期,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诞生了凯恩斯主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诞生了供给学派等。然而本次经济危机后,西方经济学界却一片沉寂,相反中国经济学界则创新勃发,新结构主义、新供给主义、新财税主义等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相继浮出水面,其中要属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派风头最劲。提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一词,从字面上看往往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新供  相似文献   

16.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9):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叫“新节俭主义”。一开始,只是在网上流传。到后来,《人民日报》也刊发了一篇署名评论,说“新节俭主义”好似一股春风,可以吹走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新节俭主义”是近年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奢侈时奢侈,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简言之,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相似文献   

18.
毛剑 《理论学刊》2006,(3):110-111
无论就思想渊源还是就研究派别而言,新马克思主义都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维,其中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促成了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这种转向结束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为文化研究开始建构一种摆脱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领导了建国后前三十年政治发展的最初探索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在不同时期,两位领导人分别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发展策略。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策略演化的轨迹,即从全能主义政治到一元主导政治、从激进主义到渐进演化、从个人权威主义到权威指导下的群众试验。  相似文献   

20.
张传鹤 《理论学刊》2002,8(1):56-59
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主义”、外来“主义”的输入、本土化“主义”的产生、各种“主义”及如何对待“主义”与中国命运的关系。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外来“主义”和本土化的“主义” ,各种主义能不能为中国的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所接受 ,关键要看这种“主义”满足中国现实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战胜了其他的“主义” ,是因为它能够最好地满足中国现实的需要。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好“主义” ,还要有对待这个好“主义”的科学态度。要始终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