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的喉舌     
总理朱镕基前些时候视察中央电视台,说《焦点访谈》节目越办越好,并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留给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最引起我留意的字眼,还不是朱总理特别强调的“舆论监督”,而是“群众喉舌”四字——很久以来,不都是说“党的喉舌”的吗? 不过,这也不是朱总理的创新,倒是复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推进和加速社会民主进程的一种重要力量,新闻立法既对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和防止新闻自由权力滥用都十分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并对新闻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柴炜 《工会博览》2009,(12):49-4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1964)的判决作出了大致的划界,其确立的“实际的恶意”原则不仅确立了媒体监督政府的传统,更使得美国各新闻媒体在批评国家公职人员方面获得了几乎不受限制的特权。可由此给与新闻媒体的巨大舆论监督权利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实际的恶意”原则又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君 《法制博览》2013,(4):21-22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监督的一种,在举报官员贪污行为、揭发官员滥用公权现象、抨击社会不文明行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与侵害公民权益、干扰司法公正审判联系在一起。本文从法律角度剖析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误区,并就如何引导和规范网络环境下的舆论监督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北方一些报社、电台、电视台发起召开了一个“新闻官司”研讨会,专题研讨“告记者热”的问题。这也难怪,近几年涉及新闻媒介的官司此起彼伏,一会儿某记者“得罪”了某明星,一会儿某报刊被宣判败诉罚款,这样那样的风波、纠纷,时常成为新闻界之“新闻”。然而,奇怪的是,官司多在北边打,岭南一线无甚“战事”。“告记者”的状纸不是没有,但数目很少,影响不大。而且至今没有一个新闻单位或记者败诉。是广东的新闻媒介“温良恭俭让”、批评不大胆、舆论监督不得力吗?也不见得。被评为全国新闻先进单位的《南方日报》,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发挥党报优势,加强舆论监督”,时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是党的八大提出和邓小平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对权力监督理论的一项重大发展,同时也是对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提出的根本要求。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党要接受监督的关系,“党”与“民”的关系,“不搞群众运动”与群众监督的关系,“党的喉舌”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在1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举行的有关生产安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就一些地方政府抗拒舆论监督并殴打新闻记者一事的现场提问,该局一位副局长回答说,安全生产事故的报道原则上要求“不炒作、不渲染、应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对事故的现场报道、伤亡人数、处理情况应遵循统一调度(1月17日《法制日报》)。对安全生产事故报道统一调度,司调度之责的  相似文献   

8.
同一首歌     
1999年元旦之夜,我和《南方都市报》的副主编程益中先生一起在广东卫星广播电台做一个与听众交流的热线节目,主题是“舆论监督”。有一位听众打来电话说:“《南风窗》今年定价涨了一块钱,但我能够承受,只是希望你们能保持现有的锋芒和公正。”我在感谢之余回忆道:“去年初我在电视台做节目时,曾有一位听众打电话批评我们四平八稳,使我很受触动,于是在采编工作中尽力做了些改进。”  相似文献   

9.
阿红 《工会博览》2010,(16):33-35
2010年3月11日下午4时,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鞍山市原国土资源局局长王海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王海风因受贿1700万元,创造了安徽省近年来土地领域受贿额的最高记录。庭审中爆出的一条“奇闻”颇令人玩味:王海风虽然受贿1700万元,但他却拼着命在家人面前“装穷”,“穷”得甚至舍不得给孩子买一件玩具,舍不得给新婚的侄女随礼,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西服……这一切,都是因为王海风坚信一点:连至亲的人都相信他是“清官”,谁还会怀疑他呢?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天长市北面,有个铜城镇,镇中有一古桥——普济桥。 为什么叫“普济桥”?一说铜城历史上叫过铜城市,下设三海、普济等镇,普济桥在普济镇上,  相似文献   

11.
近来有幸读到几篇大作,矛头直指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焦点访谈》,责其“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且其批评的锋芒是“刺下不刺上,刺远不刺近”云云。一言以蔽之,该栏目的锐气消磨了,质量下降了,看后不过瘾了,作者“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溢于笔端。这样煽情的文章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笔者乍阅之下便深有同感。但转而思及舆论监督的现实境遇,便不由觉得这样的数落,实在有“站着说话腰不疼”的意味,对央视那些仗义执言的勇士是极不公平的,不禁为《焦点访谈》的同行深感委屈。试为之一辩。只要不是桃花源中人,对舆论监督的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的状况真实地反映着一国是否有法治及法治的程度。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舆论监督远未达致人们期望的程度。究其原因是公民的宪法权利远未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为可操作和切实保障的权利体系。而有效的舆论监督应当有系统的有机联系的相关权利体系作支撑,这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表现。要实现党和我国宪法所要求和规定的舆论监督的功能,就必须保障公众及公众意见代表的大众传媒的知情权、无过错推定的合理怀疑权、批评权和安全保障权,这些权利构成了支撑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晓鹏 《工会博览》2008,(12):108-108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闻媒介如何科学.有效地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成为摆在媒介面前的现实问题。自非典以来,我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的信息透明度增强,新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空前的发展。本文从辈受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入手,研究新媒介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特点,及其对未来新媒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光明 《工会博览》2010,(14):20-21
连日来.一则网帖曝安徽省合肥四十二中英语组女教师“孔菲艳”利用补课的机会.诱奸学校900名学生.一时间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5.
周啟侯 《法制博览》2023,(15):13-16
“实质恶意”规则作为公众人物理论中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名誉权冲突的一个方法,其抽象的特征已逐渐不能满足当今自媒体侵权的多样性。本文以一网络侵权案为引,进行案例分析。并统计整理了裁判文书网2015年至2022年的相关案例,对我国司法实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将传播平台和传播主体分别归纳为互动平台、发布平台和非营利主体、营利主体。最后结合传统传播义务注意标准,得出了自媒体传播注意义务的衡量因素,对“实质恶意”规则提出了较为具体现实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才华横溢的巴布鲁阿尼将“社会之恶”浓缩在一场惊世骇俗的杀人游戏中。好社会需要秩序,坏社会同样需要秩序,“社会之恶”便是通过规则或秩序完成杀人的目的并支付“血酬”的。  相似文献   

17.
徐强 《法制博览》2009,(18):69-69
清末民初的时候,报纸在中国无疑属于“新鲜事物”。因为薪鲜,所以淳朴,没有老于世故的面孔。没有虚伪圆滑的宣传技巧,也没有叠床架屋、连篇累牍的八股腔调和官样文章。人们对报纸的期望,大概也是很高的。其时,有人模仿杜牧《阿房宫赋》的格式,写了一篇《报馆赋》,其中一段是这样的:“一事出,各报举。白纸一上。面如灰土。呜呼!开报馆者,警世也,非报也。登报者,报也,非虚言也。嗟夫!使报章一秉乎公,则足以服人。人苟有一技之长,则递一条告白,数日而成名,谁得而埋没也?”这段话表明,人们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报纸追求事实真相,注重社会公益,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可以达到广泛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流行一种“社会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即企业是“经济人”),更要追求社会效益。企业作为“社会人”,应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阿红 《工会博览》2010,(12):27-29
在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的小团山上,生活着一对勤劳朴素的农民夫妇。每天清晨,丈夫郭中一戴上草帽,扛着锄头哼着小曲下地干农活;妻子庄惠瑛则围上围裙,拿上一把玉米“咕咕”地喂鸡,门边的小黑狗“汪汪”几声,唤醒沉睡一夜的大山,陪伴这对夫妇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劳资关系还日益影响一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劳工标准本质上是一种在劳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中催生社会正义与和谐的社会机制。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必须充分接受和尊重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从“入世”过渡到“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