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90周年,这位几乎与20世纪同龄的戏剧家以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话剧为中国戏剧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个人──曹禺 可以说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将西洋的话剧艺术非常精妙地移植到了中国,与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很好地结合.成为一门中国人完全接受又将其发展的艺术门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被人们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1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境况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曾任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曹禺7岁时就可以对黎元洪所出的对联。10岁…  相似文献   

2.
曹禺     
《长江论坛》2012,(3):97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1929,曹禺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  相似文献   

3.
蓝荫海 《传承》2010,(22):44-45
和曹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上中学时,在课本上读到话剧《日出》的片段,正好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曹禺先生的崇拜者,他讲得非常细致,不仅分析了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还将文学界对曹禺的评价作了概括性介绍。受到语文老师讲课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1922年人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6年8月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  相似文献   

5.
曹禺名字的由来 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关于曹禺这个名字,他曾解释说:“我原来姓万,这个万字(繁体),草字头下面一个禺。年纪轻时的风气,写文章总得有个笔名,于是把万字拆开成了‘草——禺’。但‘草’字不像个姓,谐音,就来个曹吧。这个名字很好,不容易重复”。  相似文献   

6.
1933年夏天,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交给《文学季刊》发表。文学泰斗郭沫若看后,盛赞《雷雨》是一部难得的力作,并说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这位作者就是当代著名戏剧家曹禺。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此时的曹禺,在爱情上也有收获。  相似文献   

7.
郭怀玉 《前沿》2009,(11):197-200
曹禺话剧的音乐性众所周知,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他的父亲、继母及三任妻子有关,与他出生在天津以及在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上学有关,同时也与他自己特别喜欢欣赏音乐、运用音乐有关。  相似文献   

8.
1962年2月17日,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召集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开座谈会,这个会是曹禺终生难以忘怀的。 在这个会上,周总理讲话时曾多次提到了曹禺。“这几年树立了许多新的偶像,新的迷信,框框很多。比如写一个党委书记。只能这样写,不能那样写,要他代表所有的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4,(6):22-22
<正>专访毛道海先生以前,内心一直有些惴惴不安,近年来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即便如此,五年来,毛道海先生依然坚持将《曹禺家世》(修订版)一字一句的整理完成,集结出版。"今年元月的一天,天气有些寒冷,我去拜访先生,看到他的房间开着一台取暖器,桌上一台电脑。他坐在书桌旁,一手提着输氧瓶,一手将修订的《曹禺家世》书稿交给我。"这是市政协主席张宗光描述年初见到毛道海先生时的情景。每个看到这段的读者都应该会为毛道  相似文献   

10.
从20多岁到50岁,万方写了不少东西,长篇小说有《明明白白》、《幸福派》,中篇小说有《和天使一起飞翔》、《空镜子》,她还将其父曹禺先生的话剧《日出》、《原野》改编成电影、歌剧。她得过不少奖,也获过很多荣誉。这些日子,在北京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空镜子》再次照亮了万方。万方说,一句话会点燃一个灵感,一个灵感会成长为一部小说,一部小说能回答自己的疑问。万方是曹禺先生的女儿,因此她比别人更早就接触到舞台,接触到书本。曹禺先生曾说:在他的女儿当中,万方是比较像他的一个。所以万方成了一个写东西的人。  相似文献   

11.
潜江水韵     
闻桑 《政策》2010,(5):59-59
2010年是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潜江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阳春三月。位于潜江市小城北门曹禺公园马昌湖上机声隆隆,作为“曹禺文化周”工程之一,这里正在进行清淤作业。  相似文献   

12.
李庆刚 《政策》2010,(7):58-58
作为我们党的"五老"之一,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内的饱学之士。他博览群书,八九十高龄仍然"老去愈知学不足","观书有得觉思清"。这是他酷爱学习的真实反映。彭真同志称赞他"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江泽民同志赞扬他"深思好学,酷爱读书"。  相似文献   

13.
赵畅 《今日浙江》2013,(1):62-62
读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光绪年间,一文钱可买三四个鸡蛋。可在光绪皇帝的"御膳房",一个鸡蛋"开价至三十四两"。光绪皇帝"日必食鸡子四枚"。有一次,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着一只鸡蛋问他的老师翁同龢:"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答曰:"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光绪皇帝是可悲的,因为从御膳房到他的老师翁同龢都在欺瞒他,以至于暗中窃笑他。作为皇帝,  相似文献   

14.
在开国元勋中,就品格和性情而言,笔者甚为心仪的是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今读《李新回忆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涉及陈毅的虽仅两处(一处还是在前言中),却又引发出笔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丹 《人民公安》2013,(11):17-17
13岁那年,父亲有一天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1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2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中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相似文献   

16.
杨早 《同舟共进》2009,(5):19-20
他是"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者、"五四运动"这一名词的最早提出者,但他对运动的态度一直很矛盾,曾为参与"五四"感到"懊悔"……  相似文献   

17.
"他才42岁,不应该离我们而去,唯一的原由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这是福建省建阳市的百姓说的。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不安排那么多工作给他做,他就不会……"市长说:"如果那天我不通知他参加下午项目签约,  相似文献   

18.
认识邱毅不难。在台湾,在大陆,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看见他架着眼镜侃侃而谈的模样。然而,要直接和他"聊天",那还真得找准机会,因为他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前不久,邱毅到了上海,我在他下榻的新锦江大酒店与其"约会"。我们从上海聊到海峡彼岸,因为话题始终离不开"海",所以自我调侃,把此次采访的主题定为:"聊海"。  相似文献   

19.
3年间,他创建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协会"、"农民工工资发放大厅"等一系列服务民生、构建和谐辖区的警务工作新窗口,他带领兴民村走出了治安状况差的低谷,获得了"国家级文明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他是农民的儿子,身上每个细胞都散发着农民的朴实;他是一名36岁的警察,脑子里"蠢蠢欲动"着的都是破案的"鬼点子";他将一个谁都不愿意来的治安乱镇变得太平,百姓都亲切地叫他"何大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