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又糊了面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晚,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原来这面镜子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由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一生立身处世,实际上都受到这面“镜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镜子的功能     
镜子是人类的重要发明,是家家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镜子能够真实地映照客观存在的一切,既不遮掩丑陋,也不放大美丽,这一透明、公正的优点,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观容貌、正衣冠、端品行。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又糊了面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晚,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00,(7)
有人把“三讲”比作一面镜子 ,可以照出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的表现。山西省古交市委的问题就是在这面镜子前显露出来的。从今年4月接到群众举报至今 ,这起涉及市委主要领导干部在民主测评中弄虚作假、“黑箱操作”的严重错误行为被制止 ,并公开曝光 ,表明党中央开展“三讲”教育的决心是坚定的 ,谁想走过场是行不通的 ,企图弄虚作假必定会受到党纪的处分。在全国开展“三讲”教育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 ,是延安整风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在新时期的发扬和丰富 ,是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3):34-35
对照党章,“照镜子”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最高行为规范,是党员干部言行的标准尺,因此,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经常“照镜子”。要熟悉党章内容,掌握其要义,以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参照,找出自己差距所在,明确努力方向;要运用正确方法,用党章这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理论是一把尺子,历史是一面镜子”,这话不无道理。因为理论是抽象的,通过这把尺子,可以衡量是非;历史则是形象的,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所以,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不但要“明理”,还要“知史”;不但要懂得运用“抽象”的东西,还要懂得运用“形象”的东西;不但要善于借助“尺子”来分析问题,还要善于借鉴“镜子”来观察问题。只有把这两者较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强自己识别、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在周恩来同志早年就学的南开学校里,曾有过一面大立镜,镜子上方悬着书有“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等文字的“容止格言”。这是当年为让学生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仪容所设立的。镜子,历来是人们查看自我形象的不可或缺之物。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爱美的人们每天都会到镜子前面查看梳理一番。然而,人的仪容外表怎样,可以在有形的镜子中映现出来;人的思想、心灵、行为究竟如何,却需要到更高更大的生活之镜中去查看验证了。古往今来,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也曾流传过许多关于“照镜子”的格言以及此类事的美谈趣闻,为后人所称道赞颂。譬如,…  相似文献   

8.
<正>大部分公司执行之所以失败,在于忘记了公司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客户,管理是为客户而存在的,要眼睛向外,但很多公司却把重点放在内部折腾。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周边美景如画的房间里,墙上装有三面镜子:第一面镜子,表面凹凸不平,且有污点,看起来很脏。第二面镜子,清洁精巧并装有美丽雕刻的镜框。第三面镜子,既没有镜框也没有装饰,只是一面洁净清楚的镜子。当面对第一面镜子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回答是:"一面不干净的镜子。"第二面镜子呢?回答是:"一面  相似文献   

9.
苏秀锐 《新湘评论》2013,(18):43-4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的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是,你会照这面镜子吗?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些人,经常谈论“自我价值”,有些人对此很感兴趣,甚至还有人提出:“自我价值就是一切”,“没有自我就没有世界”等。果真是这样吗?这些令人眩目的口号难道真是某些人的发明吗?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打开历史这面镜子,让我们看看历史的变革吧。  相似文献   

11.
刘根生 《唯实》2014,(8):96-96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太平天国败亡150周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照照太平天国败亡这面镜子,实在感慨良多。史学专家曾撰文论述了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从思想上看,败在没有先进思想为指导;从经济上看,败在不注意发展生产,一味在分配领域“劫富济贫”;从政治上看,败在洪秀全照旧搞“家天下”。  相似文献   

12.
山疙瘩里的“镜子”在江西兴国县茶园乡豪兴村安子背小卖部,有一面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特殊“镜子”,14年来,南来北往的村民往它面前一站,总有不同的神态:或喜或羞。或愧或悔。这特殊的“镜子”,就是退休干部江中镜十几年如一日办起来的法制宣传栏。江中镜1981...  相似文献   

13.
自从唐太宗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之后.“镜子”便有了它新的含义,且广为流传,历千年而不衰。今天,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就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照“镜子”。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镜子     
正许多年过去了,家里的那些明亮的镜子一直在我的心里。不只是因为那些镜子映照过母亲的容颜,更因为那些镜子里装满了母亲的心事。记忆中的第一块镜子是母亲放在窗台上的一个用铁边箍起来的那种巴掌大的长方形的镜子。镜子已经十分破旧了,所以镜面显得并不十分干净。好像镜子的背面还有一对让我后来知道是鸳鸯的图画。那个小镜子隐约中应该是母亲结婚嫁妆的一部分。这是我在对那面镜子的老旧程度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我估摸那镜子很有可能就是外婆送给母亲的结婚礼物。因为在边远山村,像定亲结婚这样的大事必定是有镜子的。比如,要定亲,男方  相似文献   

15.
隋万斌 《新长征》2009,(1):46-47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科学运行农村党务公开,就必须选准公开的“点”和“面”,以达到公开的初始和终极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宋玉清 《先锋队》2013,(12):15-16
当前,我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总要求中的第一项就是“照镜子”。那么,我们要照哪几面镜子,如何去照呢?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调研时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把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三学、三查、三改”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焦裕禄这面镜子,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说心里话,自从实行厂务公开以后,职工能及时了解到他们想知道的事情,企业真是各方面都顺了,我的耳朵根子清静了不少。”这是奎屯棉纺织厂党委书记冯振芳接待一批来厂学习考察厂务公开的单位代表时说的一番话。 的确,该厂在没有实行厂务公开之前,厂里一些重要的事情主要是以职代会的形式公开,由于时间长、面太窄,部分职工对厂或分厂、车间做的有些事不理解,动  相似文献   

19.
当前,第二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火如荼地展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通过党章这面镜子,查一查自身有无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对照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这是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而要搞好教育,需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来开展积极而又健康的思想斗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1,(10):50-50
“花儿开,草儿笑,公开栏,真是好……”在全市开展“党务公开活动月”中,巴南区借助“儿歌之乡”这一地方文化优势,通过创作、传唱以党务公开为主题的儿歌,将“党务公开”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通过这一生动形象的宣传形式,传达给普通的人民群众,为推进党务公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