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新  王维  闫朝 《求实》2005,(Z1):252-254
"恋网是指在无物质成瘾物作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陷入网络欲罢不能,情绪低落,举止失态,神情恍惚,性格怪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上网时感到心理满足和快感,精神极度亢奋.下网后感到无所适从,导致风格信赖和滥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心理健康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网络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伴随着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出现而提出的。早在网络刚刚普及时,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就对“上网成瘾”现象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0名互联网用户中,有22人认为他们上网已有类似吸烟上瘾的感觉;有12人认为,使用互联网能像吸烟那样使人放松。因此网络心理健康也作为  相似文献   

3.
刘海峰 《当代贵州》2014,(16):59-59
正"WiFi焦虑症"表现为人们长时间找不到WiFi环境,会感到焦虑。人们逐步离不开WiFi,反映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得非常迅速,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也反映出国内移动上网资费过高与网民上网需求增长的矛盾,这需要逐步调和。没有WiFi就感到焦虑,或属于"信息收集强迫症"。大脑对于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一种不适的感觉。当使用WiFi时,大脑持续着信息收集的状态,如果  相似文献   

4.
熊力 《廉政瞭望》2023,(21):43-43
近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明确表示,“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隔空猥亵”再一次引发热议。近年来,互联网与未成年人的生活逐渐紧密。2022年《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中提及,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而早在《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就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包括构建和谐的现实社会,还应包括构建和谐的与现实社会有紧密联系而又有很大差别的“网民”之间互动的虚拟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存在种种不和谐会严重影响现实社会的和谐构建。随着电信业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社会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据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消息,截止6月30日,我国已有1.3亿网民走进了虚拟世界,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如今,网络生活已成为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民上网时间每周高达13.2个小时和4.1天,上网场所正在不断扩展,众多新的上网设备和…  相似文献   

6.
网络心理健康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网络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伴随着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出现而提出的.早在网络刚刚普及时,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就对"上网成瘾"现象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0名互联网用户中,有22人认为他们上网已有类似吸烟上瘾的感觉;有12人认为,使用互联网能像吸烟那样使人放松.因此网络心理健康也作为同网络性心理障碍相对应的概念提了出来.但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尚未有权威的、一致认同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我班有位学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他要求甚严。有段时间,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就交由爷爷奶奶看管。由于老人溺爱,这名学生迷上了网络,开始是一放学就钻进网吧,最后发展到逃课上网、通宵上网。由于痴迷网络,整个人变得神情恍惚,性情孤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几乎到了辍学的地步。面对这样的“网痴”,怎么办?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从“电脑”入手,对症下药,才能治好他的“网痴”。  相似文献   

8.
王中化 《求贤》2009,(1):13-1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民众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网络民意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迈向新台阶提供愈益广阔的平台,网络的“舆论场”作用也日益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我班有位学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他要求甚严。有段时间,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就交由爷爷奶奶看管。由于老人溺爱,这名学生迷上了网络,开始是一放学就钻进网吧,最后发展到逃课上网、通宵上网。由于痴迷网络,整个人变得神情恍惚,性情孤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几乎到了辍学的地步。面对这样的“网痴”,怎么办?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从“电脑”入手,对症下药,才能治好他的“网痴”。  相似文献   

10.
<正>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在这些“麦克风”中,“官方通报”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近些年,“等官方通报”甚至成了一句网络流行语。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和互动的特性,让信息传播走上了“高速路”,但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娱乐心态和“无事不喷”的键盘侠心理,由此产生的吃瓜跑偏、谣言四起甚至网络暴力等问题,成为当下网络空间治理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官方通报”一锤定音的作用就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4):4-15
在互联网时代,“黑客”“网络攻击”等名词已耳熟能详,而“网络战争”也随着各国加紧筹备自己的“网战正规军”而从幕后走向前台。近日,美英等国相继公开自己的“网络战争攻略”,“网络战争司令部”更是像沃尔玛分店一般快速在各国成立,眼见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战争”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委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以“网上学校、双休日学校、干部业校”等为载体,对干部实行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网上学校”——重点培养机关干部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区委重视抓好信息网络工程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800万元,实现区镇机关、重点企业、重点村微机联网,到2001年网络用户全部加入互联网。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微机知识,掌握上网技能,从网上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工作能力。成立了网络信息中心,抽调人员专门开发这项工作。“网上学校”建立了专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在哪,党的干部就要工作在哪、服务在哪。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群众开始逐渐由线下走到网上,积极拥抱“互联网+”,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面对世情、民情的改变,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与时俱进,将群众路线走到网上。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石家庄市互联网行业党委持续提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加强网络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扩大党在互联网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以“党建红”凝聚“互联网蓝”力量,为推进全市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勇当“网络范儿”。当真懂网的“范儿”,用专业的眼光把握网络“舆情脉搏”。把握“舆情脉搏”是“真懂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首先,要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为迅速的传播手段,各种消息一经上网,便迅速传遍世界各地。世界头号恐怖组织“基地”也看到了互联网这个快速有效的传播手段。在伊拉克,大部分恐怖事件,包括绑架外国人质、斩首等,无一不在互联网上率先公布。同时,它们的“高层”也会在一定的时间上网“露个面”。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基地”组织已经“移师”到了互联网这个新阵地,正在酝酿着新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抗击“非典”时期,酒店冷清了,街市萧条了,校园安静了,而高校校园网却分外火爆起来。有人笑称:网络可以防“非典”(意为长时间上网可以远离“非典”)。话语虽然调侃了一点,但是置身网络世界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也是抗击“非典”的有力武器,校园网已成了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场。如若不信,请随着我一同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网上溜达溜达。  相似文献   

18.
郭平 《山西青年》2024,(4):193-195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当前,高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在线心理辅导与咨询体系及打造智能化监测与干预工具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包括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网络心理服务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网络心理教育质量以及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优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在给正常利益诉求提供顺畅渠道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正当手段提供了土壤。一旦这些空间为“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所占据,成为他们牟取不当利益的手段,“民意病毒”便会无节制地滋生蔓延。所谓民意病毒指的是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引发事端。“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杠杆的承受力范围之内,它所负担的物体就不会失落下来,或使杠杆折断。物理学上的这个道理,似可用来比喻人们对改革的承受力。若是大家对改革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就不会产生“失落感”。 无奈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失落感”还是在一些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地流露出来。譬如党政机关减员缩编的改革,广大党员、干部从大局上想,都认为势在应改。但当撤、并、减落到自己头上时,有的同志又承受不住,产生了“失落感”:做领导工作的,有的感到“大权失落”;调动、改行的,有的感到“优势失落”等等。在其它方面的改革中,亦不乏类似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