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行为的精神动力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三项要素。思维方式是人们依据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对客观现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从而做出决策,指明实现目标的路径,指导行为以求达到既定目的的精神活动。社会发展要求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双重转换,思想观念决定思维方式,而思想观念转变由思维方式转变来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任务。科学发展观为思维方式转变提出了总要求和总目标。努力寻找并把握思维方式的哲学支撑以推进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由单向型思维向多向求异型思维转变;由保守型思维向创新型思维转变:由斗争型思维向和谐型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3.
司法评价学需要研究设计科学、系统、全面的改革评价体系,为司法改革提供完善的评估方法、程序以及标准,并运用该评价体系阶段性评估司法改革成果的合理性、合法性、现实性和可推广性,及时评价、巩固改革成果,纠正改革中的偏差,保障改革的正确方向。司法评价应从价值创造思维转向价值评价思维、从法律理论思维转向法律工程思维,从批判评价思维转向建设评价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条件下 ,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新的思维方式 ,具体地说 ,现代领导者必须破除眼界狭窄、分割保守的封闭性思维 ,向现代的开放性思维转变 ;破除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 ,向突破常规、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方式转变 ;由单纯的纵向思维方式向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转变 ;由单向性、平面性思维方式向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转变 ;由静态的和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向动态的和全局的动态思维、系统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5.
法治思维是一种新的法治理念,对于中国改革路径选择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法治建设的状况,深入阐释法治思维、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及与依法办事之间的关系,指出法治思维是与人治思维、特权方式相对立的观念行为,其核心要义是用法律限制权力的恣意行使.然而受传统人治、权力本位和重实体轻程序等历史因素影响,我国法治思维从一个行动指南到实践规则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因此,探析在法治理念教育、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落实法治考核实绩等方面构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制度机制和模式体系,形成从思想到行为、从权力到责任、从制度到能力的可行路径,为凝聚改革共识、培育法治精神、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环境以及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6.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的实践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当前,落后的思维方式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重障碍。必须变革落后的思维方式,确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相适应的系统思维、和谐思维、动态思维和人本思维,从而以思维方式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包含了法治的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机制,使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的干部受重用;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法律规范切实可行,实现"善法"之治;必须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落实"规则公平",保障程序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渠道;必须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正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首先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以系统思维代替传统线性思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系统思维是可持续发展最佳思维方式,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解决复杂问题的最有效、最客观、最严谨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给可持续发展理论重要启示,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由于早期人们从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两极去追问世界本原,并把自身同对象分离,最终造成了主体逐渐同客体分化,从而促成了传统二分思维方式的形成。毫无疑问,这一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近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却也造成了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恶化。然而,不管是主张主客浑然的回避式做法,还是锐意解构中心的虚无式做法,对消解二分思维都始终无能为力。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思维的发展和对科学实践观的强调,马克思以圆融思维完成了对传统二分思维方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主体按照自身特定的知识、个性倾向等,运用思维工具去反映和加工客体信息的思维活动的样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表现出注重整体、求和谐、折中的显著特点。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面临着向开放性、整体性、理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心理机制建设公安文化,是公安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公安领导者作为警务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追求、意志、感情、风度等心理素质,对公安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领导者在领导建设公安文化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五种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激化模仿心理。只要我们发挥社会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善于运用心理规律,就一定能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安文化。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研究是近年来影响很大的一个组织行为学专题,员工与组织在心理上通过相互影响和讨价还价,建立、并反复重新建立起有效的心理契约,它本质上是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约管理是员工激励的基础工作和保证,在心理契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招聘过程中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建立学习型心理契约及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提高心理契约的对等性,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从犯罪者个性因素和犯罪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测前准备阶段分析犯罪者心理,缩小犯罪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正式测试时把握犯罪者心理,完整地将被测人与犯罪者区分开来,帮助侦查人员判断和逮捕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  相似文献   

14.
作案人足迹是犯罪心理的重要载体,案犯心态与犯罪现场足迹特征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依据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学和足迹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探求和揭示其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为案件精准侦破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同的案件类型、不同的犯罪动机以及不同的作案人,其犯罪心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行为特征,犯罪现场亦会形成不同的足迹反映,出现不同的足迹类型,据此可为案件迅速侦破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了解顽危犯群体个性心理特征状况,针对性开展顽危犯思想转化和心理矫治,提高改造质量。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试(COPA-PI)》的方法,对86名顽危犯进行隐蔽性的心理测试,测试结果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比较,顽危犯与普通罪犯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改造过程中,应做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和心理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诈骗违法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由诈骗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出现了新的情况及新的诈骗手段,分析诈骗与被骗心理,有利于研究诈骗的防范对策,减少被骗的可能性,更好地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科学发展观之核心,高于“以国为本”.相对一切人的整体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兼具目标性与工具性双重性质,而且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是一种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个体心态的培育为基础、为起点.为此,就不但要注重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平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帮助个体通过个人的努力谋求正当利益和满足,而且也应重视在媒体上让真实的民意、民心、民愿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9.
论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基于职业特点,警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应激越来越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刻不容缓。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顾客购买心理动机和购买行为的理论为基点,重点分析了在终端导购中,顾客购买过程心理活动阶段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同时通过案例加以说明、阐述。并以终端导购的效果(成交)为核心,指出了产品介绍的技巧及快乐导购的步骤,为完善实践性操作环节提供了技术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