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恒的瞬间     
康健 《人民公安》2021,(3):75-75
作为艾冬同志的同事,我于2008年与他相识。艾冬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工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艾冬始终是以一种"拼"的劲头在干工作。与母亲的最后一面,艾冬依然想着工作,2020年春节腊月二十九那天,母亲董存梅给艾冬打电话,让他回家吃饺子。"那天我儿子要值班,中午1点多,趁着午休回来的。我给他煮了12个饺子,他就吃了7个。我说你怎么吃那么少,他说我单位还有活。"董存梅回忆道,自己知道艾冬平时工作挺忙的,就没再要求他回来,并告诉他,要好好工作,帮百姓解决问题。可没想到,这一见,竟然是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2.
草坪已经搬家了。他的新家我还不认识。我带了儿子去他的旧家,恰逢他们夫妇正在吃热腾腾的饺子。那饺子似乎煮过了火,没有一点精神气儿。 我一进门,草坪与江鸽也放下筷子,忙着洗杯泡茶,屋子生着炉火,呛得让人出不来气,可他们都习惯了。 草坪让我去他的旧屋说话。儿子也跟我走进了旧  相似文献   

3.
大年三十天还没亮,管城保安公司经理李建华就来上班了。今天,他要把642袋速冻饺子亲自送到驻在61个单位的321名保安队员手中,并代表公司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连日喜降大雪,老天爷赐与郑州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但是,车在银色的路面上行驶,又光又滑,很不安全。为了让队员在春节能吃上饺子,李建华顾不得许  相似文献   

4.
陈赓将军换饺子每年春节的早晨,当我同家人欢聚在一起,津津有味J&吃着白面鲜肉馅饺子时,47年前陈d将军换饺子吃的动人情景,便象电影似地一幕幕闪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17年春节前一天.我们解放军某部在伏牛山地区打胜仗后.奉命转到舞阳县休整。春节的...  相似文献   

5.
又要过年了。端一碟饺子,置在父母的遗像前,默然说几句话,然后转身微笑。毋庸怀疑,在我身后他俩也在笑。  相似文献   

6.
吃扁食     
太原、晋中人有个习惯,大年初一吃“扁食”。扁食,即饺子。要在除夕夜里包好,边包边“熬年”,一直到正月初一凌晨。而且整个春节期间家家都以“扁食”为主要食品。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春节吃饺子,含有吉利的意思,称之为“更岁饺子”。人们还把面条和饺子一起煮着吃,叫“银线缠元宝”。吃扁食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了。我得到消息时间较晚,听不见电台广播这是我们聋人的难处!12月20日中午,我正在朋友家里吃饺子,商量元霄节闹元霄的事,突然从电视台午间新闻中看到了关于邓小平逝世广播,我立时呆住了,一个饺子挟在筷子上送不到嘴里,啊!邓老和我们永别了!邓老和我们永别了!口中不住地叨唸,两眼死死地盯着屏幕,看  相似文献   

8.
欣赏生命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种满花草的院子里玩“扮家家酒”的游戏。我的小辫上插几朵蓝紫色的喇叭花,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午餐——将泥土裹在葡萄叶子里做“饺子” 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和悲怆的乐声传来,我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一队长长的送葬队伍正  相似文献   

9.
“我向国民谢罪……” ,韩国一家被证实制作劣质饺子的“景象食品公司”总经理 ,日前从汉城一座大桥上投江自杀 ,并写下遗书向国民谢罪。另据报道 ,近来一段时间 ,一些食品企业用极不卫生的下脚料制作劣质饺子的丑闻震惊了整个韩国 ,民众十分愤慨 ,一致抵制购买此类食品 ,韩国一些民众团体还一起来到食品医药安全厅门前举行了规模不小的踩劣质饺子活动。用我们的眼光来看 ,韩国人的“过激”行为有很多让人“不可思议”之处。先说韩国民众 ,不就是一些企业的饺子馅有点问题吗 ?这些“刁民”竟然闹到集体不吃饺子的地步 ,还一起到政府门前“滋…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初,因为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又不善烹饪,所以我们总是吃食堂。若是遇到父亲星期日值班,我们就有可能到他单位周边的餐馆“改善生活”。那时,父亲工作的单位在春熙路,所以在我记忆里,那幅铺面很小的美食地图,总是从春熙路出发的。比如,走不多远就有青年路的天津饺子店,远一点的则有省展馆附近的牛肉抄手和广味餐厅,等等。  相似文献   

11.
饺子     
正其实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快过春节的缘故,最近经常想起饺子来。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种食物像饺子那样从制作到享用,是由全家齐齐参与的。饺子在我国影响深远,无数文人留下文章,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还专门写过一篇散文《饺子》。  相似文献   

12.
施凌  卡利亚 《台声》2005,(1):76-79
位于两大现代都市之间,自贡的工业基础却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中国文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酱油是至今我们所知的人类最早的调味品。毫不奇怪,它也是一道中国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店主罗德培介绍说。此时他前面正摆放着一大碗饺子,上面浇着黑咸的酱油。现在酱油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而在此之前它的原料曾经一度是鱼和肉。但是在整个历史中,有一样最重要的成分从未改变过,那就是盐。盐可以盖住苦味,使肉变嫩,并有助于刺激味蕾。有了这些功效,盐可以改善食物的质感和味道。这也是自贡的罗老板从不会忽略的。嘴里塞着饺子,他还继续说:“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07,(5):62-63
石哥:各位聊友,很快咱们残疾人自己的节日又将来临了,社会各界都会被动员起来给我们关心与帮助。今年,我突发奇想:过年的饺子要大家一起吃才有味,这个节日我得为别人做点什么才行。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和心理学工作者,我准备在社区为居民们提供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咨询,为我的街坊邻居们答疑解惑。我周围的残疾朋友们也都说出了他们的打算:  相似文献   

14.
石哥:各位聊友,很快咱们残疾人自己的节日又将来临了,社会各界都会被动员起来给我们关心与帮助。今年,我突发奇想:过年的饺子要大家一起吃才有味,这个节日我得为别人做点什么才行。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和心理学工作者,我准备在社区为居民们提供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咨询,为我的街坊邻居们答疑解惑。我周围的残疾朋友们也都说出了他们的打算  相似文献   

15.
正"味中味"里吃小吃福州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味中味的。20世纪60年代的初期,一座两层楼的,集闽菜大全和各种福建小吃的餐馆,出现在八一七中路上,使得过往行人不免驻足多看几眼。听说味中味里有两大神器,一个是佛跳墙,一个是包饺子机。佛跳墙自不用说,闽菜第一把交椅非君莫属。包饺子机绝对是一个稀罕物,在60年代能用机器来包饺子,还是第一次听说。一个旋转的机器设备,底下走面皮儿,上面落馅儿,如同蚌壳一样的铁皮一张一合,机器饺子就算做成了。随着机器的旋转,包好的饺子纷纷落在案板上,然后被下到沸腾的大铁锅里。大家都来尝尝鲜,品品机器饺子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过年,记忆里年画、饺子、烟花,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风俗。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过春节与放烟花爆竹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不放烟花爆竹,春节好像就少了点啥。要数最让我永久鲜活的事儿还是那放爆竹了。  相似文献   

17.
妙语     
《时事报告》2013,(1):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  相似文献   

18.
苟香兰 《中国减灾》2013,(3X):57-57
<正>荠莱,一如故乡的丘陵,连绵起伏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杏花盛开的季节,乡下孩子的春天就真正开始了。天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每人一个竹篮子,一把小铲子,三五成群像鸟儿一样在田野里飞来飞去。闻着丘陵田野间青涩的味道,我们快乐地搜寻着清香的荠菜,一棵又一棵……春雨贵如油。丘陵高地上的荠菜,因为缺少雨水的滋润,又少又小。富贵哥是我们小伙伴中最大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春天能经常下雨。每逢荠菜挖不满篮子的时候,富贵哥就与我们唱起古老的童谣求雨,用童谣向苍天献上一片童真:老天爷,下大雨,蒸了包子往上举;老天爷,别晴天,煮了饺子往上端。能吃上香喷喷的肉包子和饺子,是我们童年最清晰、最具体、最热切的盼望。童年的故乡,家家都很穷,一年见不到一点油。为了防止锅里生锈,母亲每次做荠菜渣前,就用一块猪油皮擦锅,直到肉皮又黑又硬。因此,荠菜渣里总是带有锈味。勤劳能  相似文献   

19.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个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男尸躺在一个垃圾箱旁。这起杀人焚尸案,我们破得很快,杀死李某的是他的好朋友张某。张某被抓的时候是大年三十下午4点,离新年的钟声还有八个小时,他当时正和父母吃饺子。我们的出现使一家人惊呆了,年迈的父母护犊子似的挡在前面,质问我们。而张某汗流不止,一言不发,竟没有跟父母说一句话。张某的母亲扑上来扯着儿子的衣服,就这样疯狂地跟我们一直下了楼,她苍老干枯的手紧紧地抓着,像是抓着生活的希望。我们劝说她松开手,只是带张某去问话,她老泪纵横,不知所措,在双手松开的刹那…  相似文献   

20.
我去了,他来了,争执不下,到底还是他来了。他见面第一句话是:“车太挤了!”我呆住了。我要采访他,他却一定不要我去,非要自己来,他知道我的腿不好,怕我受不了这样的挤。可我没想到他是侍公共汽车来。在今天的北京,一个乡村干部,一个中学校长,都有不叫“专车”的专车,而他,这个中国最高层次的学衔拥有者——中科院院士,却“出无车”,甚至连个“面的”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